第二章 物料输送机械5
第二节 液体物料输送机械与设备
普通离心泵用于工作介质的输送,卫生离心 泵用于食品料液的输送 卫生离心泵的卫生性主要制成,泵 壳、叶轮的结构均从方便清洗角度设计;(2)叶轮形 式一般为方便清洗的开启式叶片;(3)泵壳与背板, 进出口管的接头多采用方便开启的箍扣、活接头等形式 ;(4)密封采用的是符合卫生要求的机械式密封,而 不是一般泵的填料式密封。
四 气力输送装置
气力输送:运用气流的动压或静压,将物料沿 一定的管路从一处输送到另一处。 原理 通过风机(或真空泵)产生压差,形成一 个具有高动压能或高静压能的气流,使得物料 在密封的管道中完成运输 类型 根据物料流动状态,气力输送可分为悬浮 输送和推动输送两大类,悬浮输送又可分为吸 送式,压送式,吸、压综合式
一 带式输送机械
(二)、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构件 1.输送带 功能:承载、牵引 性能要求:强度高、挠性好、质轻、延伸率 小、吸水性小、耐磨性好、卫生 类型:橡胶带,不锈钢、丝网带,塑料带等
一
带式输送机械
(1)橡胶带 构成:2-10层棉麻制品(或人造纤维衬布)+橡胶 胶合而成 衬布:传递动力 保护层:保护不受损伤或运载材料的磨损 用于散装原辅料和包装物的装卸和输送,也可 用于输送式检选台、预处理台
第二章
物料输送机械
第二章
物料输送机械
第一节 固体物料输送机械
第二节 液体物料输送机械与设备
第二章
物料输送机械
输送机械的作用
在一台单机中或一条生产线中,将物料按工艺要求从一 个工序传送到另一个工序,有时在传送过程中对物料进 行工艺操作。
物料输送机械与设备的选择
1)要考虑流水线的情况
2)输送机械与设备的选用必须根据物料来确定 : 输送固体物料:带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螺旋输 送机振动输送机或气力输送装置等输送机械与设备 输送流体物料:各种类型的泵(如离心泵、螺杆泵、 齿轮泵、滑片泵等)、流送槽以及真空吸料装置等输送 机械与设备
第一节 固体物料输送机械
一 二 三 四 带式输送机 斗式提升机 螺旋输送机 气流输送系统
适用于大块状、密度大、磨损性大、易碎的低速运送
极距 h=895/n2
适用于粒度小,磨损性小,速度快的场合
混合式卸料(定向自流式)
适用于斗速较低、流动性不良的散粒、纤维状物料或潮湿物料
二 斗式提升机
(二)、主要构件 1.料斗 深斗:适用于流动性好的干燥物 料 浅斗:适用于潮湿和流动性差的 物料 尖角斗:适用于黏稠和沉重块状 物料 料斗的尺寸参数可查
一
带式输送机械
(2)钢带 钢带:强度高、耐高温、不易损伤,但是强度大, 需直径较大的滚筒,对冲击负荷敏感,要求所有 支撑及导向装置安装准确,造价高。典型已用于 连续式烤炉中 (3)钢丝网带 网状丝带:用于边输送边固液分离的场合,如桃 子碱液去皮
一
带式输送机械
(4)塑料带 特点:耐磨,耐酸碱油腐蚀,价格便宜,易冲洗,适用 于温度变化大的场合 常用工程塑料:聚丙烯、聚乙烯、乙缩醛 聚丙烯:在需高温消毒处理的场合尤为合适,但低温下 易碎。适用于1-104℃ 聚乙烯:高温下抗拉强度很低。适用于-44-66℃ 乙缩醛:三种工程塑料中抗拉强度最大的材料
三 螺旋输送机
2.螺旋轴 螺旋轴有空心和实 心之分。一般是由2~ 4m长的空心轴通过轴 节段装配而成,连接时 将轴节段插入空心轴的 衬套内,用螺钉固定连 接起来。大型输送机上 采用法兰连接
三 螺旋输送机
3.轴承:用于支撑螺旋轴,减少工作阻力
中间轴承 端轴承 4.料槽
滚动轴承
滑动轴承
不锈钢板制成,槽底为半圆形,槽顶平面且 有盖
四 气力输送装置
(一)悬浮式气力输送系统的类型 1.吸送式气力输送装置: 用风机吸入口的负压,将物料吸入管道的输 送方式称为吸送式 工作过程 特点:一处或数处取料,供料简单,向一处 输送;无尘土飞扬,输送量和输送距离不大, 装置密封要求高
四 气力输送装置
2.压送式气力输送装置: 用风机输出的高压气流,将喂入的物料吹送的输 送方式称为压送式 工作过程 特点:可一处向几处输送,供料装置复杂,适合 长距离输送;管道磨损大,易产生漏气、飞扬
四 气力输送装置
1.供料器 (1)吸送式供料器 吸嘴:适用于车船、仓库及 场地装卸粉粒状及小块物料, 固定式受料嘴:适用于车间 固定地点的取料 (2)压送式供料器: 叶轮式 喷射式 螺旋输送器
四 气力输送装置
2.输料管
输送管有直管、弯管、软管、伸缩管、回转接头、管道连接 部件 设计输料管及其元件时应满足的条件:(1)接头和焊缝的 密封性要好;(2)运动阻力小;(3)装卸方便;(4)尽 量缩短总长 直管与弯管的选择 硬管与挠性管的选择
第五节 液体物料输送机械
二、螺杆泵 属于旋转式泵,有单螺杆、双螺杆和多螺 杆等,卧式单螺杆泵适用于高粘度物料及 含固体的料液。 工作原理:螺杆与橡胶套之间的封闭空间 前移 注意:为了保护橡皮套,泵不能空转;正常 运转后方能调速 排出压头与螺杆长度有关,流量与转速有 关
第五节 液体物料输送机械
三 螺旋输送机
(一)、结构和工作原理
核心部分:一根装有螺旋叶 片的转轴和料槽 工作原理:利用螺旋叶片旋 转时所产生的轴向推力,将 被输送的物料向前推移。物 料与槽壁间的摩擦力足够大, 不会随螺杆旋转,而是向前 滑动
三 螺旋输送机
(二)、主要构件 1.螺旋叶片 实体:适用于干燥、黏度小的小颗粒 或粉状物料 带式:适用于块状或黏度中等的物料 叶片(桨形):适用于韧性或可压缩 性物料
四 气力输送装置
3.混合式气力输送装置: 由吸送式及压送式 两部分组成 工作过程 特点:结合了吸送式和压送式两者的优点,多 处取料,输送至多处输送距离长,结构复杂, 风机工作条件差
四 气力输送装置
(二)、主要构件 1.供料器 吸送式供料器:吸嘴和诱导式接料器 压送式供料器:叶轮式、喷射式、螺旋输送器 2.输送管 3.分离器:离心式,容积式 4.除尘器:离心式,袋式 5.卸料器 6.风机
二 斗式提升机
2.牵引构件 胶带:适用于中小生产能力、轻 载,牵引力靠摩擦力传动 链条:适用于大生产率、重载, 牵引力靠啮合传动
三 螺旋输送机
三 螺旋输送机
又称绞龙 有输送、搅拌、混合作用、还可进行加热和 冷却操作 特点:密封性好;对物料破碎作用大;对过 载敏感;输送距离短 适用于粉状和颗粒状物料
一
带式输送机械
3.托辊
功能:用于承托输送带及上面物料 分为类:上托辊(载运)、下托辊(空载) 构成:固定托架和滚柱 上托辊安装形式: 调整托:防止输送带跑偏 注意:并非所有的输送带都需要 用托辊
一
带式输送机械
4.张紧装置:为什么要设置张紧装置? 功能:调节输送带的松紧度、防止打滑 形式:重锤式、螺杆式、压力弹簧式
四 气力输送装置
5.卸料(灰)器 用于将物料从分离器中连续或间歇卸出 又称为关风器, 有叶轮式、螺旋式、双阀门式 叶轮式(旋转式)结构与叶轮式供料器相同 6.风机 要求效率高;风量、风压满足输送物料要求,且风量对风 压的变化要求小;允许少量灰尘;经久耐用便于维修;用 于压送装置的风机排气中尽可能不含油分和水分。 气源常用离心式风机、罗茨鼓风机、水环式真空泵等
直管与弯管的选择
弯管是刚性管路必不可少的管件,也是造 成系统压力损失的集中部件。因此,应尽 量减少弯管数,并应注意弯管曲率半径尺 寸的选取:当输送粉状物料时取 R=6D ;输送粒状物料时取 R ≥ 6D;输送小块 物料时取 R ≥ 10D
硬管与挠性管的选择
吸嘴与垂直管连接处和垂直管与弯管连接 处安装一段挠性管(如套筒式软管、金属 软管、耐磨橡胶软管和聚氯乙烯管等), 但由于软管阻力较硬管大,故尽可能少用 。
第二节 液体物料输送机械
一、液料泵的基本类型与性能特点(按原理分) 流量泵:依靠高速旋转的叶轮对被泵送液料 的动力作用,把能量连续传递给料液 容积泵:通过包容料液的封闭工作空间周期 性容积变化或位置移动,把能量周期性传递 给料液,使料液压力增加至强制排出
第二节 液体物料输送机械
一、离心泵 适于中、低黏度溶液和含悬浮物或有腐蚀性的溶液。 主要部件:叶轮、泵壳、轴封、电机
二 斗式提升机
功能:由低处运到高处的连续输送 特点:提升稳定,占地面积小,密封稳定,适 用于颗粒状、粉末状和中小块状的提升,过载 敏感。 分类:按输送方向分-倾斜式和垂直式 按牵引机构分-带式和链式 按输送速度分-高速和低速 按卸料方式分-离心式和重力式、混合式
二 斗式提升机
二 斗式提升机
④ 如选用叶片泵,而被输送液体的黏度、密度较大时,则须对所选泵 的特性曲线进行换算,对主要参数 H 、Q等重新进行校核,并注 意工作点是否在高效率区。
离心泵
活塞泵
转子泵 液 压 隔 膜 计 量 泵
螺杆泵 滑片泵
柱 塞 隔 膜 计 量 泵
作业
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类型有哪些,说明各类 输送带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为什么需要张紧机构 气力输送装置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卫生离心泵的卫生性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三、柱塞泵 属于往复式泵 适用于流量小,压力 高的各种介质 由动力端和液力端组成 工作原理:利用液缸容积的周期性变化完成 吸液和排液过程 可以通过增加液缸数来稳定瞬时流量
第二节 液体物料输送机械与设备
(四)泵的选择
第二节 液体物料输送机械与设备
泵选择的一般步骤
① 根据生产上的送液量及泵安装地点到输送目的地的相关位置,拟定 管路长度和管径以及所用管件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按流体力学原 理计算所需泵的扬程。 ②根据计算所得的扬程H和给定的流量Q值,从产品目录或制造商产品 说明书上,选择能满足要求的泵。选择时,要注意所选泵的扬程 和流量应略大于计算所得值,但也不能过大,以免造成泵效率的 降低。 ③ 当生产要求输液量过大,选不到合适的泵,或生产上输液量波动过 大,按最大输液量选泵不很经济时,宜考虑泵的并联问题。这时 ,选泵所依据的扬程仍为计算所得的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