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时3.4 动物的行为(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形式。
2.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通过探究性研究,了解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动物的行为方式有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大部分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被遗传所控制,是固定模式的行为。
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具有个体性,需经过训练才能获得,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4.人的后天学习行为更为复杂。
[科学探究]
一、人的后天学习行为
1.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这是更高级的神经活动。
2.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例如:当我们看介绍美味佳肴的文章时,会流口水,分泌唾液,这是对文字刺激产生的反应。
这种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皮层中的各级神经中枢来作出相应的应答。
当我们听别人讲恐怖的故事时,会情不自禁地瞪大眼睛。
这是对语言刺激的反应。
二、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
如:膝跳反射、吸吮反射、角膜反射等。
2.条件反射。
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
三、科学探究
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
1.课堂布置。
(1)提出问题:
“人逢喜事精神爽”。
心情愉快时,学习、工作的效率高,差错率低;而情绪低落时,学习、工作效率低,差错率高。
这是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的,不同的精神状态,会影响人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那么对我们中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精神因素有哪些呢?我们如何应对呢?
(2)设计研究方案:
①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精神因素有很多,没必要一一凋查,可确定一些重要的常见的精神因素;
②通过讨论,假定某些因素会有重要影响,确定这些因素、调查的对象、调节的方法,设计相应的问卷。
2.课外布置。
(1)查找资料:可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也可向心理教师、心理医生了解情况;
(2)收集整理资料;
(3)处理获得的信息,形成结论;
(4)撰写报告;
(5)回校进行交流。
[课内练习]
1.生来就有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它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2.当你的眼内进入异物受到刺激时,眼睑会迅速闭合,这是属于非条件反射。
3.人的学习行为是一种比动物的学习行为更为复杂的行为,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以语言、文字代替刺激,作出反应。
[课时小结]
1.人的学习行为比动物的学习行为更复杂、更高级,能运对语言、文字进行学习,也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J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遗传的行为,例如(举一例): 膝跳反射。
2.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而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不固定的。
3.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
[深化提高]
4.人的学习行为和动物的学习行为有何不同?
[答] (1)人的学习行为更为复杂;(2)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产生反应,而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