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定水中氰化物影响条件的实验研究

测定水中氰化物影响条件的实验研究

测定水中氰化物影响条件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锡炜梁彩萍董国华沈超
来源:《北方环境》2011年第01期
摘要: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在实际应用中稳定性较差,通过对显色反应条件的试验,以及对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测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关键词:氰化物;氯胺T;显色;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X7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370(2011)1,2-0076-01
前言
氰化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可使组织细胞缺氧窒息,引起急慢性中毒乃至死亡。

因此,氰化物是水质监测中的重要项目。

水中微量氰化物的测定可采用多种仪器分析手段,其中异烟酸一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为各国选用的标准方法。

该法优点:测定的检出限可达到例行监测的要求,且操作简便,所用试剂和仪器设备易得,但在实际应用中稳定性较差,其反应条件与诸多因素,如氯胺T用量、缓冲液pH值、NaOH浓度、反应时间等有关,此次实验通过显色反应条件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分析,探索测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1、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同GB7486-87。

2、影响因素
2.1氯胺T浓度对结果的影响
配制25mL2.0μgCN-标准溶液,控制氯胺T浓度分别为0.05%、0.1%、0.2%、0.3%、0.4%、0.5%,观察氯胺T浓度对吸光度影响(见图1)。

由图1可见,氯胺T浓度在0.1%-0.2%之间为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结果有所影响。

因为在中性条件下,氯胺T与样品中的氰化物反应生成氯化氰。

CNCl是异烟酸的开环及吡唑啉酮缩合成蓝色染料的必要前提,是定量信息的第一载体。

活性氯是直接与氰化物作用并生成CNCl的源物质,其量不足,CN-将不能全部氯化为CNCl,超量则会分解氰化物为次氯酸盐。

因此,氯胺T中有效活性氯的适量与否直接关系到测定结果。

2.2缓冲溶液pH值对结果的影响
分析方法规定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为7。

但由于纯水质量、试剂质量等原因,在实际工作中pH值往往有所偏离,因此,配制25mL2.0μgCN-标准溶液,及不同浓度比例的缓冲溶液以观察缓冲溶液pH值对结果的影响(见图2)。

由图2可见,缓冲溶液pH值在6.5-7范围之间最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结果有所影响。

因为pH值过低时,在CNCl与异烟酸生成加成产物戊烯二醛时,由于吡啶环上有一个羧基在酸性条件下,变得比较稳定,不易打开,反应在第三步便部分中止,且介质的酸性越强,这种效应也越强。

pH值过高时,CNCl不稳定易水解,生成氰酸根(见式1),吸光度随pH值升高而下降。

CNCI+OH-=CNO-+COI-+H+(式1)
2.3显色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配制25mL2.0μgCN-标准溶液,显色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见图3)。

由图3可看出,最佳显色时间为30-50min,时间过短显色反应不完全,过长则因最终产物蓝色染料不稳定而发生红移,影响测定结果。

据文献报道,显色95min后,最大吸收波长由标准638nm红移至646nm,偏移量达8nm。

2.4NaOH浓度对结果的影响
以不同浓度NaOH溶液(0.05%、0.1%、0.2%、0.3%、0.4%、0.5%)作为稀释液,各配制2.0μgCN-标准溶液25mL,观察NaOH溶液浓度对吸光度的影响(见图4)。

由图4可看出,NaOH溶液最佳浓度范围为0.1%-0.2%,过低氰化物吸收不完全,过高则影响缓冲溶液缓冲效果,继而影响实验测定结果。

3、结论
蒸馏吸收伊始,吸收液面最低,吸收液位行程较小,需十分注意吸收效率问题。

据文献报道,蒸馏时空气泡带出的氰约占1/3,蒸馏液带出的氰约占2/3,空气泡中的氰是否被碱液吸收完全对回收率影响很大。

因此,蒸馏的前10min非常重要,为此应该采取“程序升温”方式,这样既可保证吸收完全,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暴沸或倒灌。

参考文献:
[1]朱晓衡,董丽敏,关于氰化物测定中有关问题的探讨,环境保护科学,1994,20:54-57
[2]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49-152
[3]韩子兴,肖丽,氰化物分析的条件优选及相关问题探讨,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5,28(4):51-54
[4]李晓燕,钟琼燕,异烟酸一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水中氰化物显色时间对结果的影响,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9,11: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