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ppt课件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ppt课件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在医学和兽医学研究领域,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 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但是实验动物一般不采取 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主要由于实验动物的特殊性:
1、应用疫苗或治疗制剂可能干扰实验结果。 2、经过治疗或免疫的动物,外表健康,但可能
是带菌或带毒者,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课题研究和论文发表,以及研制新药,生物制品, 保健食品,化妆品等科学实验。
Page ▪ 18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饲养环境 清洁级动物常来自屏障环境的SPF动物的后代或
降级。饲育使用的垫料、饲料、引用水和用具等均应 经过高压蒸汽消毒;或饮用水经过酸化,饲料经过钴 (co60)辐射灭菌。工作人员需穿无菌服进入屏障环 境进行饲养和实验。 ▪适用范围
Page ▪ 15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来自与动物实验▪普通动物 conventional animal(CV)
必须是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和动 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Page ▪ 16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饲养条件 饲育在开放环境里,使用的垫料和饲料,
只消毒不灭菌;其饮水须符合城市饮用水标准。
▪适用范围 只能用于教学实验和某些科研工作的预
实验,不能用于科学研究和发表论文的实验。
Page ▪ 17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CL 亦称最少疾病动物(minimal disease animal)
此类动物必须是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 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又不 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影响大的 病原体。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
Page ▪ 3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 物实验 (1)人源性 (2)动物源性
▪引起传染的条件 (1)要有病原性和一定的毒力
(2)侵入体内的病原体要达到一定的数量
(3) 病原体要有适当的侵入门户
Page ▪ 4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1)、直接传染:健康动物与患病动物(包括携带病原体
影响人类健康
Page ▪ 14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CV ▪清洁动物(clean animal)CL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 ▪无菌动物(germ free animal)GF ▪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 GN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一)非生物性传播:a、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以饲料、 垫料传播;c、经饮水和饮水用具传播;d、经笼器具传播。
(二)生物性传播:
a、节肢动物:苍蝇、蚊子、蟑螂、蚤、虱、蜱、螨等。 b、野生动物:野生啮齿类动物,常携带各种病原体,例如携带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野鼠的尿污染实验动物的垫料、饲料。
(1)高压蒸汽消毒:103.4 Kpa, 121.3 ℃ 15-30min。可杀死芽孢在
内的所有微生物。饲料、垫料、器具等消毒。
(2)高热煮沸:器械、笼具、水瓶等消毒100 ℃ (20min)。 (3)干烤消毒:可达180-280℃(15min~30min) ,消毒效果较好。 (4)火焰消毒:温度可达300 ℃,主要用于不锈钢
c、实验动物:从外部新购入的实验动物,未经严格检疫和隔离。 d、饲养、实验人员不注意卫生防疫传染病原体;有些人兽共患
病,也可经人传播给实验动物,例如结核、布氏杆菌病等。
Page ▪ 6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1)种类(品种) 2)年龄 3)营养状况 4)机体的抵抗力 5)机体防御器官状况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 质量与动物实验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分类 ▪合格动物群中常见微生物和寄生虫污染及 控制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质量检测
Page ▪ 2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3、对于小型实验动物,治疗措施可能在经济上
不合算
Page ▪ 9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卫生防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平时的预防措施 2、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3、消毒措施 4、隔离措施
Page ▪ 10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物理性消毒
动物)直接接触而感染。如狂犬病病毒、猴B病毒、艾滋病病 毒等。
①水平传播:实验动物群体中互相的传播。传播途径包括 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创伤等。如沙门氏菌常经消化道感 染;仙台病毒常经呼吸道;布氏杆菌病常由配种直接感染等。
②垂直传播:由母体通过胎盘将病原体传给胎儿,例如支 原体、细小病毒等。
Page ▪ 5
笼具、金属器械、墙壁的消毒。
(5)照射:紫外线、γ-射线等,用于空气、饲料、垫
料和器具的消毒。
Page ▪ 11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 化学消毒 ▪ 是使用化学药物喷洒、浸泡、熏蒸等,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常用化学消毒方法包括液体消毒和蒸汽消毒。 (1)液体消毒剂:包括石炭酸、过氧乙酸、来苏水、次氯酸等。 (2)熏蒸消毒:包括福尔马林和三聚甲醛等。
Page ▪ 7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是传染病传 播的三个基本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新的 传染病就不可能发生,也不可能造成传染病在 实验动物中的流行。而当传染病流行已经形成 时,切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告终止。
传染源
传播途径
Page ▪ 8
易感动物
Page ▪ 12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微生物微生物学 和寄生虫学分类
Page ▪ 13
上海交大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微生物质量与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的体表、粘膜 和消化道内容物中微生物
共生微生物丛
病原体
对宿主有益 条件致病
烈性传染病
对动物和实验 产生不良影响
实验动物群 全部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