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流岗位需求的调查报告关于物流岗位需求的调查报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革命。
与此相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
深圳市将物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业并列为深圳市三大支柱产业,近几年由于政府力促、企业争先,深圳市物流产业飞跃式发展,构筑“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梦想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据市交通局统计,目前深圳已有物流企业1500多家,其中资产过亿元的达32家。
同时,物流业服务能力开始向深度、广度拓展,一个高效、专业的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为了全方位了解物流业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我公司对共速达、赤湾集装箱码头等十家物流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物流人才需求状况物流业正在飞速发展,那么物流人才的发展又是否跟得上物流业的脚步呢?随着我国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现有资源难以满足物流产业发展的需要。
去年12月的首届物流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出现40余家企业以高薪争相聘请“现代物流主管人才”的场面。
其中,最高年薪达到60万元。
天津大田物流聘了一个CEO,年薪达到169万港币。
据了解,从事过国际运输或主管过报关、空运、海运物流业务的人才最为紧俏。
国有物流公司的年薪开价20万元以上,民营物流企业开价30万元以上,外资物流公司的开价甚至高达40万元/年以上。
今年9月以来,在国内各大城市的人才招聘会上,物流专业人才都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
一些知名物流企业动辄开出30万年薪的高价公开招聘物流经理,物流策划师等物流行业的高级人才也被打出“10万年薪起价”的招牌,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可见,国际化物流经理层已经成为职业金领阶层之一。
物流人才培养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我国物流市场目前的规模已达到2400亿元。
据预测,中国的物流产业将会以每年20%的速度迅速增长,而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了600万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指出,现在物流专业人才奇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适应人才培养需要,我国一些大中专院校相继在原有储藏、运输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设立了物流管理专业,企业对物流人才求贤若渴,高校物流专业的缺口使毕业生成“皇帝女儿不愁嫁”。
而物流专业是高校近一两年才新设的专业,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巨大的供需缺口使物流培训市场呈现火爆局面。
旨在培训浙江物流专业人才的浙江省现代物流人才培训中心接受报名培训短短两星期以来,报名者已达数百名,这使原定80人的首批培训规模不得不再次扩大。
像上海世博会,需要各类服务人才不下10万名,其中物流人才至少在2万名左右。
在深圳,物流培训的参加人数也是非常可观,通过培训参加考试,获取物流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是现在和今后各行业持证上岗的其中一个部分,是物流人才职业化的形式。
物流岗位需求状况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从以上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形象地看出,物流公司岗位中,以报关员、单证员、货代、采购员、客户服务员居多,而学历要求则以大专居多。
在职业资格要求上则以助理物流师、报关员、单证员、货代居多。
目前,经济全球化使得许多物流公司在语言上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一般要求员工的英语水平在大学英语四级以上。
在职业资格要求上,则以助理物流师、报关员、单证员、货代等居多。
我们可以看到,一般的小型企业的工资水平普遍在1000-1500RMB之间,而中小型企业的工资水平则在1600-1900RMB之间,少数较大型的企业工资水平在2000-2500RMB之间。
现代物流是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业务流程偏向于重型操作,因此,物流企业对男性的需求更多于女性,比例是7∶3。
除了学历和职业资格的门槛外,工作经验也是较高的门槛。
从图七中,很明显地看出有工作经验与无工作经验的比值是7∶3。
根据调查,在当前情况下,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外向型国际人才、物流科研人才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缺乏。
目前城市物流系统要改造,企业物流系统要改造,行业物流系统要改造,物流园区要规划设计,配送中心要规划设计,谁来做这些工作呢?要靠物流人才,这方面的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知识面要宽。
不过这种人才最紧缺,培养的难度也最大。
其次,企业需要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
中国加入WTO后,必须遵守国际通用的游戏规则,按国际惯例进行运作,这就要求物流企业的员工都要熟悉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管理,否则将竞争不过人家。
另外物流研究人才的紧缺也是一个紧迫问题。
目前我国的物流专业人员大都是从传统的物流即运输、仓储转变过来的,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绝对的权威能把物流理论系统化,最多只是某个方面有专长,这对我国的物流理论教育有很大影响解决方案解决物流人才缺乏的状况,建议目前主要从以下三个途径入手:第一,加快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
在物流相关行业中选择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有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通过短期培训、考察、跟班作业等方式掌握物流相关知识和运作技术;其次,加快学历教育发展。
目前虽然有很多大专院校开设物流专业,但现有规模仍难以满足物流人才的需要。
同时,由于我国的物流管理还缺乏长时期的实际运作经验,因此在招生规模、教材和教师质量上都应有一个较快的扩大与提高;第三,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
职业资格认证教育是和学历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种教育制度,学历教育侧重于理论和学术教育,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则更侧重实际业务运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更需要职业资格培训认证教育。
二OO五年六月十九日篇2:关于中学生实践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实践问题的调查报告本文关键词:调查报告,中学生,实践关于中学生实践问题的调查报告本文简介:关于中学生实践问题的调查报告春晖中学:赵枫、俞芳、徐飞云指导老师:钱煜明(获绍兴市三等奖、上虞市一等奖)一、调查目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一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知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实践中关于中学生实践问题的调查报告本文内容:关于中学生实践问题的调查报告春晖中学:赵枫、俞芳、徐飞云指导老师:钱煜明(获绍兴市三等奖、上虞市一等奖)一、调查目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这一原理告诉我们:人们的知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实践出真知”这是至理名言,所以我们中学生应当树立实践意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然而现今的许多中学生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不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出现了较普遍的“高分低能”现象,甚至成了考试的附属品。
此项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
二、调查范围春晖中学部分学生(包括上虞的部分中学生和杭州、绍兴的部分中学生)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我们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0份,有效率91.7%。
访谈法:我们课题小组成员和校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进行了面对面的谈话。
请学校校长助理、政教主任陈定昌老师谈了对我校中学生实践情况和实践能力的看法。
我们课题组成员作了详细的笔录。
观察法:观察自己身边的同学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并作了总结整理。
四、调查结果1、关于中学生实践意识的调查结果据问卷调查显示:化学课、物理课上有94.3%的同学喜欢做实验,认为通过实验可以检验和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认识和把握;有73.7%的同学赞同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向实践求知,有18.1%的同学不赞同,认为有不务正业之嫌,会影响学习;另有8.2%的同学表示无所谓。
在“请同学谈对学校跳蚤市场这一活动的看法”中:同学们各抒所见,我们粗略地做了统计,认为能提高经商和运用经济知识能力的达81.8%;认为需改进并提出各种改进方案的达46.2%从统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赞同通过实验、实践来求得知识。
这说明中学实践意识较强,想走出狭隘的课本,走向宽广的社会,从单一的向书本学习转向社会学习,向实践求知;而且有近半数的学生对学校跳蚤市场提出了各种改进方案,说明中学生的创新意识较强,勇于探索;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搞调查,做实验,有不务正业之嫌,且认为实践能力锻炼与高考联系并不紧密,怕心会影响学习成绩。
2、关于中学生实践能力的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26%的学生做过社会调查,有74%的学生从未做过社会调查。
而且我们对做过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在“谈对社会调查的感受”中,10%的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认识了社会现象,有78%的学生认为社会调查太难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在“谈你怎样完成暑期社会实践小论文”中,有56%的学生是家长、亲戚一手包办,提供资料,然后自己稍作修改,撰稿完成;有31%的学生是通过上网,查阅各种报刊杂志,“东拼西凑”完成:只有13%的学生是自已亲身实践获得第一手资料后,经整理后撰稿完成。
同时我们也对未做过社会实践的学生作了原因调查,结果如下:有83%的学生是因为学习任务重,作业都完成不了,没有时间去进行实践活动;有17%的学生是因为家长反对。
这些数据是令人担忧的,它说明中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比较弱。
3、关于学校家庭对待中学生实践问题态度的调查为了了解学校看待中学生的实践活动态度,我们特访了学校校长助理、政治部主任陈定昌老师。
据陈老师反映,学校提倡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习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我们还谈到了高考,陈老师认为高考是现在中学教学的一根指挥棒,它不同于一般的考试就在于体现了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一种能力,从高考趋向看,以后的高考很有可能会以生活、社会、文化等为题材,测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与创新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还了解了家庭对待中学生实践态度,我们得出以下一组数据:有73.6%的学生家长不赞成自己的孩子参加社会实践,认为花那么多时间搞调查、搞研究,会影响学习;其中更有17%的学生家长极力反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认为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搞社会实践这是不务正业;只有12%的家长赞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认为这可以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另有14.4%的家长表示无所谓。
五、调查结果的原因分析从我们小组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学生大都具有良好的实践意识,勇于实践探索。
但是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针对中学生实践能力弱的情况,我们课题小组经过总结分析,认为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1、社会上人们对中学生的实践活动持冷漠态度,对中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不予支持,甚认为这是不务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