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超敏反应

第十章 超敏反应


Ca2+
交联 FcεRⅠ
生物活性介质
交联
I 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肾上腺素(β-受体激活剂)
促进
茶碱类
抑制
腺苷酸环化酶
磷酸二酯酶
ATP 5’AMP
cAMP
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肾上腺素和茶碱类对cAMP的影响
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机制
结核菌素试验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结膜皮肤炎
得到
四种类型超敏反应比较
类型
Ab 补体

IgE -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 胞 嗜酸性粒细 胞

IgG, IgM +

IgG, IgM + 中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 胞 血小板

- - Th1 CTL Mφ
细胞
Mφ NK
超敏反应的特点 1. I、Ⅱ和 Ⅲ 型超敏反应由抗体介导。 2. 补体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但必须依赖补体才能 致病的只有Ⅲ型超敏反应。
2. 人类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局部多次注射
(1)胰岛素 (2)过敏性肺炎
糖尿病人
局部出积
RA 患者手指关节实质性损伤
RA 患者膝关节滑膜皱折
感 谢 上 帝 给 了 我 一 双 好 用 的 手 !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迟发型超敏反应
IV型超敏反应也称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第十章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一、概念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变态反应(Allergy) 过敏反应(Anaphylactic reaction)
是指机体在受到刺激的时候发生的一类 引起组织损伤和免疫功能紊乱的特殊免疫应 答。
二、分类
Ⅰ型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迟发型超敏反应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或称细胞介导的超敏反
应)。 特点:迟发、细胞介导(T 细胞) 不能通过血清转移,只能通过 T 细胞转移。
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 由CD4+Th1、 CD8+ CTL 细胞介导
* CD4+Th1细胞再次与APC表面相应抗原作用
→释放趋化因子、IFN-γ、IL-2、 IL-3和GM-CSF等
皮肤 ------- 昆虫的毒素、化学物质等。
人工注射 --- 化学药物及异种动物血清等。 (二) 抗体 --- IgE (三) IgE Fc段受体(FcεR) FcεRI: 高亲和力。表达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FcεRII: 低亲和力。
变应原 IgE FceRI
脱颗粒
炎症反应
毛细管扩张、通透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
(七)重症肌无力
对靶细胞的抑制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概念:血液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 IgG、 IgM 类)结合形成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在一 定条件下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 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其它细胞的参与 下,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 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同一疾病过程:几种类型超敏反应共参与

思考题

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 型超敏反应 的概念和发生的机制
3. 血小板的作用:
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活化
释放血小板活化因子
激活血小板 局部缺血、坏死
释放血管活性胺
水肿
组织损伤特点

血管扩张、渗出 中性粒细胞浸润 出血坏死及血栓为特征的血管炎
MAC
二、Ⅲ型超敏反应的常见疾病
(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1. Arthus反应
皮下多次注射
马血清
家兔
局部红肿、出 血及坏死。
→以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免疫损伤
* CD8+ CTL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 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杀伤靶细胞 → 通过 Fas/FasL途径→靶细胞凋亡
一、迟发型超敏反应类型(四种) 1. Jones-Mote反应 可溶性抗原免疫,再次免疫24小时后出现红肿, 嗜碱性粒细胞浸润。 2. 接触性超敏反应 接触过敏原后接触部位发生皮肤湿疹。48小时 发病。 过敏原多为半抗原药物,接触细胞后成为
(三)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
1.补体的作用 C3a、C5a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上的C3a、C5a 炎性介质释放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渗出增加 受体结合 吸引中性粒细胞至免疫复合物沉积部位 2.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释放溶酶体酶(包括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和弹力 纤维酶) 水解血管及其周围组织。
完全抗原,T细胞识别这些抗原被致敏。85%的化
合物能与表皮细胞结合。
3. 结核菌素型超敏反应
结核过滤液注射感染结核杆菌动物,诱发炎 症反应,实质是结核杆菌的胞外分泌蛋白混合物。
4. 肉芽肿超敏反应 最重要的一类。巨噬细胞吞食后病原体不死,持 续在细胞内生存,结果在上皮细胞内形成肉芽肿。
结 核
肾、肺组织损伤
肺泡基底膜和肾 小球基底膜存在 共同抗原
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 抗自身受体的抗体介导
垂体
TSH TSH受体
—— 刺激型超敏反应
对靶细胞的刺激
抗TSH受体的抗体 TSH
正常状态
甲状腺 上皮细胞
TSH受体
甲状腺素
抗细胞表面受体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
甲状腺亢进
TSH(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
3. 同一变应原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可引起不同类型 的超敏反应。
4. 在同一个体可能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超敏反 应。 5. 有时同一疾病也可由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引起。
四型超敏反应与临床疾病

临床疾病的机制非常复杂:
混合型,以一型或两型为主

抗原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使用方式不同,超 敏反应类型不同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超敏反应
临床特点 (1)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 (2)速发速止,多为功能性紊乱。
(3)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成分 (一) 抗原 呼吸道 ----- 花粉、尘螨、霉菌和化学物质等。 消化道 ----- 鱼、虾、肉、蛋、海产品和牛奶等。
链球菌使肾小球 基底膜抗原改变 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之间 存在异嗜性抗原
肾小球基底膜表面形成AgAb复合物
补体、ADCC及吞噬细胞参与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
(五)肺出血—肾炎综合症 (Goodpasture’s disease)
1. 临床特点 以肺出血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
2. 发生机制
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 肺泡基底膜抗原改变 产生IgG类抗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