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案例分析一、教育研究课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基于对阳谷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二、作者:郑倩,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三、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类型:基础性研究性课题(主要包括那些以研究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揭示青少年身心发展以及影响因素间的本质联系)四、课题研究的来源:(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2)从日常观察中发现问题五、研究课题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我国社会加速转型和城镇化,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工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民工子弟学校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流动儿童教育政策设计的偏差以及政策设计与执行的巨大不平衡都成为留守儿童及其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
2000年全国留守儿童规模接近2300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多达2000万人。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农民工规模的扩大,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在不断恶化,其影响甚至关系到了我国农村乃至整个国家人口的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六、研究课题的意义:(1)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到家庭结构、社会发展、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代的健康成长。
七、研究课题的影响:(1)引起农村青年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与社会有关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共同关注。
(2)强化政府对公共教育的责任,把焦点聚集在广大的农村基础教育上,来研究和讨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策略(3)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对构建一套比较成熟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4)有助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
八、课题的研究现状:1、在国外,迁移的农民能逐步得到与当地人一样的权利。
享受与当地人一样的社会福利待遇、一样的就业机会、受教育机会和社会地位。
所以,就作者文献所及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的文献目前只限于国内,国外还没有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2、在国内,很多研究者﹑研究机构及相关部门已经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和起因做了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并对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思想、性格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建议。
即认为父母外出务工确实给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留守儿童所获得的家庭看护,留守儿童的性格发展和心理变化等很多方面均有体现。
(列举相关文献的内容)国内目前的这些研究在取得很大进展和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视角方面:在以往对留守儿童调查分析没有对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的调查访谈,在对留守儿童不能随父母外出读书而导致的留守的原因分析、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影响的部分因素分析中及针对孩子的教育,父母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而研究在这一方面几乎空白。
(2).定量研究较多,而定性研究较少。
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学校层面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而一些定性的研究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等采用的较少;问卷调查一般有助于得到一些反映普遍状况的表象的信息与数据,对于那些层次的原因却不太容易触及和涵盖到,因此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其效度很难得到保证。
八、本文用到的研究方法:文献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主要采取口头访谈法的形式)(1)文献法:认真查阅和本研究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如相关的著作和论文,报刊及网络的相关报道,相关的经验材料等。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和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理论分析,获取进一步调查的理论框架。
(2)实地考察法:深入农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中去,通过观察、访谈等掌握第一手材料或数据,全面真实地了解留守儿童成长的背景材料,以便更为准确地得出结论。
(3)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关于学业问题的书面问卷调查,但更多的采用了口头访谈的方式。
分析时移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增加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1、关于调查问卷的解读,从以下几个问题考查收集整理材料。
(1)确定样本容量,以及问卷回收率(发放问卷300份,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在阳谷县选取农村学生较多的阳谷县七级公社高楼中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进行调查,在各年级中随机各抽一个班,进行对比研究,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各占50%,均为150份,共收回27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
其中小学回收137份,回收率91%,中学回收142份,回收率95%。
回收留守儿童问卷144份,回收率96%;非留守儿童问卷135份,回收率90%。
)(2)确定样本留守儿童的比例;(通过设置问题)(3)了解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通过设置问题:了解监护人是谁,(四种监护类型:隔代祖辈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自我监护)(4)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设置问题从课余生活是否丰富,家务负担重不重,家庭条件,生活保障包括医疗保障,生病怎么办,有谁带去看病等问题)(5)心理状况;(从人际关系方面设置问题:有没有好朋友,是否受到同学欺负等)(6)学习问题;(从成绩,是否逃课、迟到,学习态度,认为学习是否重要,认为学习的目的,孩子学习的辅导问题方面设置问题。
)(7)父母外出工作基本情况;(从父母外出的时间长短方面设置问题:如父母在你几岁的时候出去打工的,多久回一次家,父母外出打工的地点,距离长短;从外出务工的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方面设置问题:如多久联系一次,联系的方式,谁主动联系,联系时涉及到的内容。
)2、关于访谈法涵盖的内容:从家长、留守儿童和学校的角度进行访谈。
了解父母在外打工情况、在外打工时间长短、在外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与沟通对留守儿童心理造成的影响;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留守儿童课余生活贫乏,家务负担较重、存在安全隐患、有困难援助方面、学习监督情况、心理方面问题。
九、文章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透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基本状况;第二部分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十、对本文的评价与分析:(优点以及创新点);(本文的不足以及尚待改进的地方)(一)摘要部分论文摘要是文章的内容不加诠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摘要是在文章全文完成之后提炼出来的,具有短、精、完整三大特点。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的自含性、即不阅读原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摘要不容赘言,故需逐字推敲。
内容必须完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
英文摘要虽以中文摘要为基础,但要考虑到不能阅读中文的读者的需求,实质性的内容不能遗漏。
[1]本文的摘要部分就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影响、选题意义、研究思路、论文创新处和论文结构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虽然读者读了摘要部分可以比较完整地了解本文的大意,但是在语言的精炼和概括方面却没有把握好,全文的中文摘要字数达到1100多字,英文摘要部分也超过了400个实词。
所以以后我们撰写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摘要部分的写作,务必做到精简而完整。
(二)关键词部分关键词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位置在摘要之后。
早在1963年,美国Chemical Abstracts从第58卷起,就开始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关键词索引,提供快速检索文献资料主题的途径。
[2]学术论文中关键词的作用及意义主要有两点:(1)关键词能鲜明而直观地表述文献论述或表达的主题,使读者在未看学术论文的文摘和正文之前便能一目了然地知道论文论述的主题,从而作出是否要花费时间阅读正文的判断。
(2)期刊论文一般都会被题录型或文摘型的二次文献(检索工具)所收录,或被收录到书目型文献数据库(如光盘版《中文期刊数据库》)中。
检索工具中的关键词索引和数据库文档中的按关键词编制的倒排文档就是根据学术论文提供的关键词编排的。
[3]关键词索引和倒排文档提供了快速检索文献的途径,使读者能很快查到符合要求的文献。
因此,关键词具有重要的检索意义。
本文的摘要部分的关键词部分有“留守儿童”、“农民工”、“教育问题”三个词,这三个关键词还不足以完整地概括本文的主题内容,因为本文还着重阐述了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和对策,所以还需要加“解决思路”、“策略”、“对策”等词,(参照以同一论文题目的其他论文的关键词部分的写作)。
这样关键词的逻辑组合就能交完整地表征本文主题内容;有助于读者清晰理解论文主题内容;不仅有助于读者检索,而且能够提高本文被检索的概率和该成果的利用率。
(三)导言部分本文的导言部分由“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三部分组成,在问题的提出部分作者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和选择本文题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同时从实践层面和社会层面讲述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大意义。
在研究现状方面分别从国外的研究现状和国内的研究现状两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综述。
以上两部分的撰写和同一研究对象的其他论文都差不多。
在第三部分作者就自己研究本文时的用到的文献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了论述。
这些方法也是我们做研究时经常会用到并且和实用的方法,这里论文的作者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但是这篇论文在分析一些问题和数据时应该还运用了统计法,这里作者没有提到。
(四)正文部分正文部分作者分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透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的基本状况,第二部分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第四部分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通观正文部分,该部分的撰写做到了论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流畅、逻辑性也比较强。
从作者对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和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对概念论述的条理性比较强;同时作者就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基本情况的阐述时运用了表格和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这样能使读者对作者通过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一目了然;在每个研究问题的表格后面还附带了个案分析,这样做的不仅体现了本文研究问题是运用了访谈法,而且也有助于读者对该问题的理解。
在研究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的对比和学习辅导情况的对比两方面,作者采用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采用直方图的方式呈现两者间的对比情况,使研究的问题的结论更加准确、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也为论文后面对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