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统计测试试题(A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1、测验手段反映真识情况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程度是()A.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2、把总体中各个个体按照一定标志分为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个体,从而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叫做()A.整群抽样 B. 机械抽样 C. 分层抽样 D. 单纯随机抽样3、一个小组有10个学生,从中选一个组长,若每个人被选到的机会是相等的,则张明或李华被选中的概率是(),如果进行两次选举,那么两次都选到张明的概率是()A.1/5,1/5 B. 1/5,1/100 C. 1/10,1/100 D. 1/5,1/104、某班36个学生,英语测验分数地标准差为9.6,则其离差平方和是()A. 3317.6B. 3217.0C. 3320.5D. 3500.15、一位老师对8个学生的作业成绩进行猜测。
如果教师猜对的可能性为1/3,且规定教师只有猜对95%才算这个教师有一定的评判能力。
那么,这个教师至少要猜对学生成绩的个数为() A.4 B. 5 C. 6 D. 76、下列两组数据①14、2、17、9、22、13、1、7、11②1、26、11、9、14、13、7、17、22、2的中位数分别是()A.11、12 B. 14、9 C. 13、9 D、14、127、某年初中入学考试时语文、数学、英语的计分比例为4:3:3,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语文为72分,数学为94分,英语为79分,那么该生(假设各科难度相近)总平均分数为()A.82 B. 82.8 C. 80 D. 80.78、下列数据:23、36、20、25、33、31、27、29的四分位距是()A. 4B. 6C. 3D. 89、某区拟对参加数学竞赛的2000人中前500名予以奖励,考试的平均分数为75,标准差为9,那么,获奖的分数线是()A.81.03 B. 83.15 C. 84.56 D81.1510、某区3600个学生数学测验成绩接近正态分布,其平均分为80分,标准差为11.5分,则在70——90分之间应当有()人。
A.2216.52 B. 2218.05 C. 2235.32 D. 2650.85二、多项选择题11、在教育统计过程中,抽样调查的种类有()A.单纯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机械抽样 D、整群抽样12、下列选项中,属于差异量的有()A.全距 B. 中位数 C. 平均差 D. 标准差13、在教育实验中,常用的教育实验有( )A. 单组实验B. 等组实验C. 轮组实验D. 田野考察14、积差相关使用的条件有()A. 两个变量都是连续性数据 B.两个数据的总体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 C.必须是成对的数据,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变量对数N>30 D.两个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15、目前在教育与心理测试中,应用最广泛的效度分类方法将效度分为() A.内容效度 B. 构想效度 C. 结构效度 D. 效标关联效度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2.5分,共10分)16、为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慎重的收集原始资料,在收集原始资料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是__全面性原则__ 、客观性原则__、__准确性原则____。
17、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有__教育测量____和_教育实验_____两种途径。
18、变量根据其所表示的数据性质可以分为__称名____变量__顺序____变量__等距____变量和___比例___变量。
19、用相关法计算区分度时,多采用计算的方法有__积差____相关、___二列___相关、___点二列___相关和__∮____相关。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20、效标关联效度是指测验分数与作为效标的另一独立测验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一般是用本测验与效标测验去测同一组被试得到的两组分组的相关系数表示。
21、构想效度是指测验成绩能够解释心理学理论上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主要适用于心理测验效度的确定五、论述题(共15分)22、教育测量主要是对精神特性的测定,与一般的物理量的测量有一些不同点,具有间接性、相对性、明确的目的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教育测量在教学实践中是没有什么实际应用的价值的。
六、操作应用题(本大题共2题,第1小题15分,第2题20分,共25分)24、有100名名考生参加某论文试题的测验,按高低分各占总人数的25%分组,下表所示。
为了考察第1小题是否具有区分能力,将该题用二分法记分,答对记1分,答错记0分。
现将20名学生期末测验成绩,以60分以上(含60分)为单选题:1、B2、C3、B4、A5、B6、A7、D8、A9、A 10、A二、多选题:11、ABCD 12、ACD 13、ABC 14、ABCD 15、ACD三、填空题:16、全面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准确性原则。
17、教育测量、教育实验。
18、称名、顺序、等距、比例。
19、积差、二列、点二列、∮相关四、名词解释:21、是指测验分数与作为效标的另一独立测验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一般是用本测验与效标测验去测同一组被试得到的两组分组的相关系数表示。
22、是指测验成绩能够解释心理学理论上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主要适用于心理测验效度的确定。
五、论述题:跟据学生所给答案的理由,适当给分。
六、操作应用题:23、参考答案:难度P=0.512。
24、参考答案:卡方=12.857,12.857>0.05水平,自由度为1(7.88),故卡方达到极显著水平,第1小题有极好的区分度。
名词解释26.教育测量: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7.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和过程。
28.标准化测验:是指由测量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编制程序而编成的一种测验。
29.测验信度:是对测验工具及其操作的整体质量的整体质量的一种量度,是测验性能的重要质量指标。
30.效度: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选择题1. 下列特性哪个不是测量的特性?()A.法则 B.事物 C. 符号D. 数字2.测量的要素是()A.单位B.参照点C.量表D.以上都对3.科举制在我国实行了(B )年。
A.5000 B.1300 C.2300 D.30004.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的程度,称为()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5.评价的重点在于“过程”的评价,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整体性评价6.教育管理评价中最基本的评价是()A.德育评价B.智育评价C.教学评价D.办学评价7.教育测量的数据具有()A.主观性B.随机性C.模糊性D.以上都对8.设置一些测试的项目,每一项目都给予一定的分值,然后参照这些项目,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进行测评,这是什么品德测评方法?()A.问卷测评法 B.项目评分法 C.情境测验法 D.意向测评法9.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现象称为()A.心理定势B.角色心理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10.对评价对象的既有看法和态度影响对评价对象作出正确判断的一种心理现象,此种效应称为()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成见效应D.宽大效应11.因评价的先后顺序不同,而对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产生干扰的一种心理态势称为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参照效应D.顺序效应()12.语文测验中最困难的是()A.阅读测验B.作文测验C.单字测验D.词语测验13.影响作文测验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作文题目类型B.被试者主观方面的因素C.评分标准D.评分者方面的因素14.标准化考试产生于()。
A.19世纪末 B.20世纪初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15.主观经验性考试的弊端是()A.命题的主观性 B.评分的误差较大 C.分数解释的片面性 D.以上都对16.下列题型哪一种最易导致评分误差?()A.选择题 B.填空题 C.配对题 D.论述题17.标准化考试的最大特点在于()A.试题编制过程的标准化 B.考试实施过程的标准化 C.评分、计分方法的标准化D.分数解释过程的标准化18.标准化考试的优点是()A.试卷编制的科学性 B.试题取样的代表性 C.评分的客观性 D.以上都对19.标准化考试的最大缺点是()A.能力测试的片面性 B.题型的僵化性 C.防止舞弊的困难性 D.以上都对20.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
这是什么评价方法?()A.绝对评价法 B.相对评价法C.差异评价法 D.比较评价法21.把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这是什么评价方法?()A.绝对评价法B.相对评价法C.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D.分析评价法22.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A.XW=B.C.D.XW=∑ WX/∑Wi23.采集到的评价资料与评价的目标的一致性,称为评价信息的()A.准确性B.真实性C.可靠性 D.实用性24.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论”的提出者是()A.吉尔福特B.斯皮尔曼C.比纳D.瑟斯顿25.影响智商的最为主要的因素是()A.遗传和环境B.种族C.学习成绩D.性别26.将认知领域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三类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B.布卢姆C.加涅D.泰勒27.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心理学家是()A.泰勒B.布卢姆C.布鲁纳D.加涅28.被称为当今行为目标之父的人是()A.泰勒B.桑代克C.布卢姆D.加涅29.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六类,其中最高层次是()A.理解B.应用C.评价D.分析30.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中,“获奖项目得分”属于()A.必达指标B.期望指标C.稳定性指标D.变动性指标二、填空题1.测量定义包含了三方面的特性:。
2.理想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二是要有。
3.根据评价的基准不同,可分为和4.教学工作评价是对教学工作的进行的价值判断。
5.总结性评价的主要作用是。
6.办学评价是指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的综合评价。
7.等级变量具有和的特点。
8.等距变量具有单位。
因此,等距变量可以作运算。
9.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的部分。
10.教育评价信息的定性分析描述法有等级判定法、评语鉴定法和。
11.品德测评应做到外显行为测评与测评相结合。
12.标准化考试的评分都可以用来进行。
13. 是指导试卷设计和实施考试的依据,是控制和保证考试质量的法定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