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路径选择研究_段世德

创新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路径选择研究_段世德

- 61 -区 域 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2012年第4期(总第473期)NO.4,2012General NO.473湖北要承担起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一历史使命,关键在于武汉能否迅速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发挥磁场效应实现经济资源的集聚。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实现大武汉的复兴,是武汉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武汉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需要一定支撑条件和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宽松的制度环境、良好技术支撑条件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条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武汉基本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一)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叠加,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为了重新定位湖北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国家出台系列支持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政策,批准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和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出要将武汉建设成将极大优化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政策环境。

尤其是国家明确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正积极筹划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的“中三角”,合力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力争实现与国家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规划对接,作为关键节点上的武汉,没有强大的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将难以承担历史的重任,武汉金融地位的提升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毋庸置疑。

(二)湖北跨越发展与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同步,具备互利共赢的基础为了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湖北制定了跨越发展战略和“两圈一带”发展规划,跨越式发展就是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快速发展、高水平发展、超常规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跨越发展过程中没有金融支撑难以形成,跨越发展成果将给金融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跨越发展结合是能实现互利共赢的。

湖北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中,武汉城市圈作为发展的龙头,金融发展腹地广阔基础良好,2010年武汉城市圈GDP 达到了9505亿元,约占创新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路径选择研究段世德(湖北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430022)摘 要: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是湖北跨越发展和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选择,武汉具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要将武汉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需要创新建设思路,坚持有所作为,通过经济发展夯实金融中心成长基础,结合区位优势形成错位发展,借助资源和政策形成特色金融,推动区域金融中心早日建成。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错位发展;特色金融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77(2012)04-0061-05…(11BJY024)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12-01-20作者简介:段世德,男,湖北武汉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供职于湖北行政学院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研究方向为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金融实务《区域金融研究》2012第4期全省GDP的60.14%。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不仅能实现金融业武汉城市圈的植根,也能获得向新兴增长区域扩散的基础,为金融业持续发展创造机会。

能否将自身的发展与湖北的发展蓝图结合将成为影响各大金融机构在下一阶段竞争中胜出的重要筹码,集聚武汉将成为各大金融机构获得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三)发展成就显著,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基础坚实支撑强劲湖北省经济发展基础良好,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2010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5806.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10年湖北人均GDP 达到27339元,按照年末汇率计算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在个人金融消费需求快速上升阶段;湖北有七大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就显著,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0.8%;“十二五”期间,湖北要力争推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食品5大产业年主营收入跨越5000亿元。

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和消费金融的发展将获得强劲的支撑,发展空间广阔,因此,金融业集聚武汉具有抢占发展制高点重要战略意义。

(四)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金融中心建设外部环境正在改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湖北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正在稳步提高,为利用国际金融资源推动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条件。

湖北近年来引进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势项目,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得到有力提升,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500强企业落户湖北已经超过90家;沿海产业发展逐步向内地转移,大批外向型企业落户湖北,加上东西湖物流保税园区和东湖高新区保税区的建设,空前提升了湖北经济的外向程度;2010年,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25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2%,其中出口144.4亿美元,增长44.7%,进口114.7亿美元,增长57.7%,进出口总值和增速均位列中部首位,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使湖北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不仅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集聚武汉的金融业发展国际业务赢得更多业务机会和空间,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国际环境正在改善。

(五)金融产业基础良好,区域金融中心雏形具备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北省成为中部地区金融业比较发达的省份,武汉市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逐步发展成为中部金融产业机构的聚集地,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雏形初具。

截至2010年年末,湖北共有银行业法人机构140家,分支机构684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25562亿元,包括苏格兰银行、汇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东亚银行、瑞穗银行等在武汉设立分行,武汉已经成为外资银行在中部地区的集聚地;武汉证券投资机构的集聚,无论是融资渠道还是融资规模,都体现出区域金融中心的特点(见表1);国内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大量集聚武汉,到2011年年底武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后台中心;金融软实力影响逐步扩大,武汉金融博览会已成为继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和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之后有影响的全国性金融论坛。

武汉建设中部金融中心的优势是中部其他省会城市无法比拟的,正如即将在武汉设立正大银行的总部负责人林洁霖所言,武汉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具有无法撼动的龙头地位,我们总部提出“大武汉”概念,即中部六省只在武汉设立分行,武汉是龙头,其他六省都由武汉来辐射。

表1 2010年中部六省证券业发展比较项目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山西总部设在辖区内的证券公司数(家)232122总部设在辖区内的基金公司数(家)000000总部设在辖区内的期货公司数(家)343315年末境内上市公司数(家)736365513031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亿元)218228.1171142124223当年发行H股筹资(亿元)0111.50000当年国内债券筹资(亿元)549308329208116283其中:短期融资券筹资额(亿元)37593756236114资料来源:根据中部六省各自公布金融运行情况、各省证监局发改委的相关数据整理。

应该讲,湖北省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武汉金融中心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下面应该做的工作将是利用湖北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金融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为湖北早日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创造条件。

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不足武汉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但要真正建- 62 -区域金融实务《区域金融研究》2012第4期设成功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如果不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和支撑中部崛起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武汉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过程中所面临困难主要包括:(一)湖北GDP增速快,但质量不高会对金融中心的形成产生离散作用从1978年到2008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3%,但GDP增长速度为10.5%,投资驱动的粗放式经营模式非常明显;湖北发展过程中面临缺煤、少电、短气的现实约束,受能源资源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未来发展成本将急剧上升,经济发展绩效存在下降的风险。

省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失衡,城市和乡村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武汉一城独大,县域经济不强使得金融产业发展的空间有限。

金融业流动性非常强,并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获得盈利的空间和成长机会,如果湖北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面对国内日益激烈的竞争,会对目前已经植根武汉地区的金融业产生影响,动摇在武汉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并向国内其他区位转移。

(二)湖北城市群经济竞争力不强影响对金融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削弱武汉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凝聚力作为区域金融产业集群的栖息地,城市群的竞争力将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没有强大城市群支撑,区域金融中心是难以形成的。

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支撑基础是武汉城市圈,但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在中部地区存在与领先者差距拉大和与追随者差距缩小的风险。

2010年,中原城市群GDP总共13507亿,而武汉城市圈GDP总共9507亿,与郑州城市圈的差距在4000亿,而在2002年武汉城市圈的GDP是领先的。

尽管湖南的长株潭城市圈GDP总量与武汉城市圈有一定差距,2010年GDP已经达到6715亿,而且湖南有一批具有经济实力比较强地级市支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而安徽皖江城市群2010年的GDP总规模达到7515亿元,并依靠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增长的速度非常迅猛。

城市群的发展不仅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也会对区域内的金融产业集聚产生影响,当其他的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的时候,不排除武汉的金融产业会向其他城市群的龙头城市集聚。

(三)国内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竞争日趋白热化,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难度加大区域金融中心形成有两条有效途径:一种是借助历史和特殊事件等偶然性因素形成,依托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吸引金融企业集聚而形成;另一种是依靠国家相关扶持性政策,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空间布局,给予相对宽松灵活的产业政策进行发展配套,引导金融企业的选址和投资。

北京、上海、深圳因政策和历史原因已经逐步成长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武汉与这三大金融中心相比差距明显(见表2),这些金融中心目前对金融资源的吸附能力巨大,并可能在未来对武汉金融资源集聚产生影响。

除了拥有绝对实力的北京、上海、深圳外,国内还有9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实现金融产业的集聚,其中包括中部的郑州、合肥、长沙,以及重庆,成都等,这20多个城市各有竞争优势,竞争空前激烈,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实现“中原突围”难度很大。

表2 湖北金融产业与北京、上海、广东的差距机构类别营业资产总额(亿元) 湖北北京上海广东一、大型商业银行1215545765.630842.753453二、国家开发银行及政策性银行29159644.82677.94084三、股份制商业银行375518765.214633.123276四、城市商业银行13938472.36245.56797五、城市信用社0000六、农村合作机构29543357.62537.311153七、财务公司7253521.81797.8769八、邮政储蓄15691154.2924.52229九、外资银行742424.98657.33450十、农村新型机构2224.560.168合计2556293130.968376.2105279资料来源:根据各省公布的金融运行报告整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