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概要一、项目名称:某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二、项目单位单位名称: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三、项目完成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四、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为:五、项目意义及必要性概述医疗领域关乎民众健康,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医疗资源的物理分配不均,提高救治水平是国家发展医疗事业的主导方向。

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逐步普及,为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某智慧医疗系统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进行的有益尝试,智慧医疗系统的推广对医疗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改进了医院的管理及运营模式通过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应用推广,缩短了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规范了医院流程,从医生角度来说,减少了劳动强度、规范了诊断内容,方便教学和学术交流,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医院管理者可以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来自全院的各方面信息,从而及时将本院的各项管理调整到最佳运行状态。

全院上下实现的无纸化办公及无胶片存储,大大地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各级医院相互联系,资源共享,注重提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医院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看病的场所,而是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及健康咨询为一体的服务型机构。

(二)改进了对大众的医疗服务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患者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均可就近就医,享受到基本同质的医疗服务,保证就诊及时;人们可以省去在医院排队挂号、划价、检查及取药的时间;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专家来为自己诊治;可以在家中向医生做健康咨询;可以随时得到医生的健康提醒;病人将真正成为医院服务的中心。

(三)改善了医院的教研工作通过该系统,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和查询当天病人的流量,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电子处方和电子申请单简化了医生的开单过程,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诊疗设备进行的影像检查数据更加准确,病患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诊治医生手中,不仅对病人能做出及时的诊治,而且对复查的病人尤为有利。

远程会诊及远程监护可以使医生实现足不出户进行就医,医生的才能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

同样数字化医疗赋予了医院日常教育和科研新的内涵,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项目的实施会促进某市乃至河北省智慧医疗的发展,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

六、项目单位财务状况七、实施基础概述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租赁办公用房1栋,建筑面积5122.78平方米,本次申报项目为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一期,装修改造面积为1281平方米。

本项目主要用于智慧医疗健康管理软件开发及服务。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建成后,预计年研发技术成果30-50项。

八、建设方案概述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是结合某市医疗水平、社会保险、社会投资企业三方优势与资源,提出的以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为切入点,在管理、服务的理念与方式上不断创新,在“互联网+”思维的推动下,共同打造的医保便民、惠民、为民的公共服务创新平台。

(一)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1、Web端:用户可以通过Web访问lfyb.zhiscit某登录某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在线可以享受医保服务、预约挂号、健康讲堂、医保药品、名医专家等服务。

2、微信终端:用户通过微信关注某智慧医疗公众号,查看医保相关政策、查询医保待遇、办理医保业务、办理医保结算等。

3、移动应用端:用户通过安装手机APP了解更多的医保查询业务、办理医保业务、同时结算医保业务,实现在线寻医、健康管理、在线购药、统一支付等操作。

4、便民服务终端:随着互联网信息建设进度的加快,便民服务终端跟着智慧社区建设、农村电商的铺设,最大程度上方便老百姓,达到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医保大厅、智慧医疗、健康中心等服务。

(二)家庭云健康管理针对家庭推出的健康关爱服务平台,提供健康检测、健康视频、在线挂号、食养资讯等服务,实现电视与手机多屏互动、检测数据、历史记录查询、在线预约挂号等功能。

(三)便民健康服务终端1、社区云健康管理:针对小型社区、农村服务站推出便民健康服务终端,实现居民、村民的医保业务办理、缴费、结算以及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健康饮食、运动、保健指导,以及在线远程寻医、挂号,并支付挂号费用等。

2、社区健康服务站:对于高级社区、基础建设设施比较完善的社区,建立社区健康服务站,对本社区、周边社区进行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健康知识普及、线下义诊、线上远程会诊。

(四)养老云健康管理居住长者每人佩戴一块健康监护手表,每个房间配置一台倍康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配置多台社区版多参数生理监测仪,数据集中采集到健康管理平台,专业的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进行专业的个性化服务。

九、建设条件落实情况概述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和房屋所有人董海兵、孙羽昕、李淑敏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

十、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投资预算:项目总投资预计为2009万元,本次申报项目为一期建设,预计投资2009万元。

资金筹措:自筹资金2009万元。

资金使用计划:办公用房装修改造费151万元,基础设备1429万元、设备安装费11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93万元,预备费8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31万元。

十一、项目效益分析概述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分三期完成,项目完成后,预计年研发技术成果30-50项,年产值将达到1.5亿元,预计可覆盖某区域60%-80%的参保人员,年利润总额可达到4195万元左右。

本次申报项目为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一期,年产值将达到1.02 亿元,年利润总额可达到1641万元左右。

本项目的建设及运营将为当地居民提供许多就业机会。

项目的建设不生成污染,无有害废水、废气、废弃物,建设选址在万达广场内,不会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可得到居民对该工程的支持。

第一章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一、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一)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1、智慧医疗发展条件日趋成熟个人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我国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费用迅速增长,卫生总费用从2004年的7590.29亿元,到2014年的35312.40亿元,10年内增长近4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较低。

老龄化日趋严重和亚健康问题,健康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的矛盾加剧。

截至2014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亚健康人群占比已超过70%。

2013年中美日三国卫生总支出占GDP比例比较2013年中美日三国人均卫生费用比较企业对医疗大数据的应用需求强劲迸发。

药企、险企、医疗硬件厂商、互联网平台等企业亟需借助大数据应用降低成本并提升经营利润。

医患矛盾日益突出。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过度医疗等问题,导致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疗机构亟需以医疗大数据重构医患关系,效解决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及挂号、候诊、收费队伍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014年、2015年医改政策频出,国务院医改办以及卫计委积极推进分级诊疗、远程诊疗、社会办医、医药电商的进程。

破除以药养医,解除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医院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几年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迅猛,2014年我国医疗机构IT支出达261.2亿元,为智慧医疗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2、医疗云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我国各地各类医疗云平台布局全面、层次丰富,在建设主体和运营模式上也形成了政企合建、市场运营的良好局面。

我国智慧医疗云平台的构建主要是以人口信息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和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等三大数据库为支撑,并通过平台支持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综合管理等六大类业务应用,正逐步形成国家、省、地市和县的四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我国智慧医疗云平台建设构架3、医疗大数据来源多样化且快速增长我国医疗大数据主要由医院临床数据、公共卫生数据和移动医疗健康数据三大部分组成,各数据端口呈现出多样化且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4、智慧医疗与大数据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各类企业以医院、医生、患者、医药、医险、医检等入口,纷纷布局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在医院信息化、可穿戴设备、在线医疗咨询服务、医药电商等行业蓬勃发展,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二)国外发展现状及趋势“智慧医疗”这一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智慧地球”的提出而出现的。

2009年,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理念,即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相关物体之间的特殊联系,利用计算机将其信息予以整合以实现现实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

IBM还针对智慧地球在中国的应用,提出了包括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在内的六大推广领域。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智慧医疗”脱胎于“智慧地球”。

国际标准化组织一共有三个,目前来讲智慧医疗做得最多的是ISO,下边设了八个工作组和六个任务组,无论是数据架构,数据交换,还有内容、安全、隐私,医疗卡、设备等等在整个ISO标准化组织都在做相关的标准。

ITU也在做医疗葛布联网相关的标准,包括物联网的标准,包括M2M、多媒体的相关接口和编码。

在这个里面他已经出台了关于跟电子健康相关的多媒体框架,相关的多媒体业务的接口都已经做;还有,ETSI也专门有一个工作组,他也有一个电子健康架构,用户技术模型,技术等。

在美国,联邦政府的CMS部门构建和维护庞大的数据库,用于跟踪每一笔医疗保险报销并监控其背后的医疗行为。

美国医院协会和一些专业医疗机构也拥有大规模、跨地域的病历数据库。

而这些客观的数据库就成为第三方评价的最主要信息来源。

当然,这些数据库往往记载的是较为表层、未经处理(或经过简单处理)的原始医疗数据。

第三方的评价功力,就体现在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合理、客观地进行医院排名。

其中有一些指标较易取得或计算,如某些重点疾病的30天死亡率,显然与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有些指标,如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手术之后出现的并发症等信息,则可能深深埋藏在数据(例如病程记录)之中,而这些信息对于真正关心医疗安全和质量的患者,以及真正希望医院管理能够精细化的管理者,有着极高的价值。

二、项目对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一)智慧医疗的市场潜力第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市场缺口奠定了我国智慧医疗的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拥有98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每年73亿人次的诊疗量。

然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

第二,我国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与全球同步,特别是医疗领域拥有较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三,智慧医疗能够智能响应各方需求,缓解我国紧迫的医疗问题,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系统间信息共享性差、居民就诊不便或费用高昂、医患冲突频发、医保制度不够完善等,易获国家政策支持。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4年我国智慧医疗建设投资规模同比增长23.8%,达到约279.1亿元。

《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称,2014年全球范围内总体互联网医疗投资达到高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