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组工作案例范例

小组工作案例范例

小组工作一、案例背景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一福")成立于1988年,是一家市属养老福利机构。

"一福"集颐养、护理、康复、医疗于一体,是一家综合性的大型养老机构,目前收住近500位老年人。

全院分为"四区一部",即颐养区、生活照料区、养护区、医疗区和门诊部,各区都配备24小时的值班护士,为老人们提供全天候的周到服务。

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护士们的工作最为辛苦和琐碎,她们都是20多岁的女孩子,为80多岁的老年人提供服务本来就不是一件易事,而长期为老人服务更是增加了她们心理的疲惫和职业的倦怠。

因此,社会工作者决定针对该院的年轻护士开展一次减压小组活动。

二、案例分析社会工作者采用焦点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形式对小组需求进行分析。

从焦点小组访谈中发现:一是服务对象有许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需要释放、需要解决,她们想从小组活动中学到一些方法,用来减轻目前的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些问题。

二是她们对自我的评价并不是很高,尤其对于“我是护士”这样一个概念并不是非常认同,对自我及未来发展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很担心眼前的工作问题,但又不知如何解决。

三是服务对象从来没有接触过社工小组活动,对社工小组几乎没有认识。

根据访谈内容分析:她们由于工作内容相近,故存在较多共同的问题,适合进行小组的学习辅导;由于小组的定位是认知发展性质的,所以能改善她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处世的信念,达到缓解压力、提高情绪的目标;小组采取自愿原则,所以来参加小组的护士没有特别的工作任务都能保证出勤;因为本小组要处理压力和情绪的问题,所以选取具有共同压力源和情绪困扰的人参加。

因此,本次只选择部分压力源基本一直的护士参加。

从《工作疲馈感量表》的调查结果分析:服务对象需要在小组中解决的问题题包括:处理负面的工作情绪,与工作对象和谐相处,减少工作挫败感,提高有效处理工作对象问题的能力,提高冷静处理工作中面临的情绪困扰问题。

从《情绪健康量表》的调查结果分析:服务对象在参加小组前一段时间的情绪比较好。

预估问题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三、服务计划(一)小组名称微笑天使一一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科区护士压力与情绪管理小组。

(二)小组理念1.概念架构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身心反应的过程。

压力源是指使个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因素,具有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和生活改变性。

2.理论基础(1)拉萨勒斯的压力与应对理论。

主要概念及模式:①压力:压力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当人对内外剌激作出判断,认为它超过自身的应对能力及应对资源时,就会产生压力。

②应对:应用认知或行为的方法,评价压力的意义,控制或改变压力的环境,解决或消除问题,或缓解由于压力而出现的情绪反应。

(2)艾里斯的ABC理论。

艾里斯认为,每个人都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人生来都具有以理性信念对抗非理性信念的潜能,但又常为非理性信念所干扰。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信念,只不过有心理障碍的人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更严重而已。

情绪是伴随人的思维而产生的。

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导致了心理上的困扰。

人的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进行的,内化语言的重复能有固化不合理认知的作用。

艾里斯根据自己提出的假设创立了ABC理论,该理论用图解表示是这样的:A(指发生的事件)→B(指个人对事件所持的信念)→C(指人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三)小组的目标1.协助成员倾诉、宣泄自己的压力和情绪。

2.协助成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压力和情绪。

3.协助成员学习处理压力和情绪的技巧。

4.协助成员拟订工作中的减压计划,增加工作热情和投入。

(四)小组的性质教育性、沟通性减压小组。

(五)小组的对象1.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科区护士。

2.性别:女;年龄: 20 - 30岁;教育背景:护理专业(中专、大专、本科)。

3.分两组进行(实验组、对照组),每组7 -8人。

(六)小组时间2007年11月12日-11月28日,共6次。

(七)小组程序及内容安排第一次:11月12日认识压力—寻找压力源第二次:11月14日压力管理—针对压力源学习解压方法第三次:11月19日电影解压法及讨论第四次:11月21日电影解压法及讨论第五次:11月26日认识情绪第六次:11月28日情绪管理(八)招募计划制定小组建立的程序和组员的来源:与科区协商。

宣传和招募方法:与护士座谈,发放宣传信。

允许招募的时间: 2007年11月5日-11月9日。

招收和筛选方法:访谈、问卷法进行筛选,自愿参与。

(九)预料中的问题和应变计划1.小组组员的问题科区护士需要值班,没有统一集中的时间。

应变计划:请科区护士长帮忙协调,找到共同的时间;尽量将每次小组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2.工作员的问题由于与组员比较熟悉,所以工作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客观公正,切忌主观判断。

(十)预算彩色笔两盒50元,《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50元共计100元。

(十一)坪估方法访谈法:通过组员自我描述参与小组的感受,收集对工作员的表现评价及收获。

量表法:通过《压力与情绪问卷》前后测结果评价小组效果。

(十二)参考文献《释放自己一一压力的自我缓解与心理调适》,(英)特里沃·鲍威尔著,张思宇、游祥飞、李浩译。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小组工作一共进行了六次,本次小组的内容包括五种形式:①热身游戏,建立融洽的氛围;②讨论分享,宣泄压力和情绪,交流各自以往的经验,互相学习;③小组习作,即小组中的一些自我测试,帮助大家澄清压力源,发掘更多的支持资源;④电影赏析,观看与护士现在工作性质内容相似的主题影片,引起护士们的思考,学习主人公的为人处世态度及工作精神;⑤理论方法与技巧短讲,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讲解,让护士们理解压力与情绪方面的知识,掌握解压和提高工作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每次小组活动都贯穿了以上至少三项内容,小组的气氛和成员反映都很好。

五、案例评估(一)评估过程本次小组的评估主要是采用四种方式:①每节小组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对本次活动的自评;②工作员通过每次小组过程记录及感受对小组进行评估;③小组结束后,通过组前、组后两次量表测量结果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项对比进行评估;④小组结束后,通过《关于"微笑天使"压力与情绪管理小组的评估调查问卷》结果对内容进行评估。

(二)分析和解释1.小组成员自评分析每节小组活动结束后,都有5-10分钟的时间留给小组成员自我评价小组活动后的体会和感受。

第一节“认识自己的压力一一寻找压力源”,组员的自评感受是把压力都说出来就好像是把它们都推出去了;看见压力都摆在地上仿佛不是自己的了;看到这么多压力,感觉压力更大了。

可见寻找和分析压力源对她们认识和缓解压力有一定的帮助,小组刚开始组员就有“释放”的感觉。

第二节“压力管理一针对压力源学习解压方法”,组员的直接感受是“不错、开心、放松”,这些方法可以自己练习,对于缓解即时的压力有一定帮助。

第三节、第四节“电影解压法及讨论”,组员直接感受是很感动,学习到做事要有针对性,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认识到要自我调节放松以及做事要有自信、有智慧,多为他人考虑。

第五节“认识自己的情绪一一宣泄情绪”及第六节“情绪管理”,组员自评结果是明白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负向情绪,掌握了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意识到哪些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哪些是非理性情绪工作生活中都需要积极面对自己的情绪。

最后一次总结性自评结果是:组员认为小组给自己带来快乐、高兴、兴奋的感觉;从小组中获得一些全新的看问题角度;小组活动引起了自己对人生和工作的思考,同时使自己对负面情绪和压力事件不再采取回避的态度,了解了更多人际沟通的技巧;更直接的感受还有“回去以后吃饭更香更多了”,“感到其他工作人员对她们来参加小组很羡慕”。

所有的感受反应、体会认识都不是在小组中灌输给组员的,而是通过参与活动、真诚分享、讨论交流的结果,是一种自我认知的提升。

2.小组过程记录分析第一节的过程是“建立小组契约一分享自己的象征物一寻找压力源”。

整个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小组契约是组员达成共识的规矩,“象征物分享”使组员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都更加明确,寻找压力源让组员们发现自己并不是“最痛苦”的,压力很多都是一样的,减缓了以往内心的焦虑。

第二节的过程是“关注压力的身体反应一关于压力的讲解一应对资源一学习分层次解压和放松疗法一与压力过招”。

从以往的能力、新技巧的学习、能力的激发几个方面发展了组员应对压力的能力。

第三节、第四节是电影赏析,主人公的工作内容与护士们有类似之处,不同的是主人公在助人工作中用到了很多方法和技巧,并且有一种信念和精神,引发了组员对现实工作的思考,也让她们反省自己的处世态度。

第五节的过程是“音乐赏析—情绪揭秘一短讲:‘情绪与我们’—情绪猜一猜”。

这一次由于开始的音乐比较低沉,把情绪定位在了一个比较低沉的状态,最后结束的时候又逐渐转为快乐的情绪,不失为一次很好的情绪体验。

第六次的过程是“情绪打分一短讲:理性情绪疗法一解开千千结”。

社工带领大家认识了不合理情绪的11种表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分析讨论了每一种不合理情绪存在的概率,帮大家找到以往不合理情绪的处理方法,在工作和生活中避免不合理情绪的发生,调整心态,改善情绪。

3.小组前、后测试结果对比及实验组与对照组测量评估对比分析(1)关于《工作情绪健康状态》的评估对比分析。

小组工作前后,社工分别测量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工作情绪状态。

对比测量结果发现,在五项关于正向工作情绪的测量中,实验组的护士们有四项情绪状态是提高的,幅度最大的一项“因受人称赞而感到自豪”提高42.9%;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情绪状况就差很多,只有一项情绪状态提高14.3%,其余四项情绪状态水平都有下降,幅度最大的一项也是“因受人称赞而感到自豪”下降57.1%。

在五项关于负向情绪的测量中,实验组的护士们有三项负向情绪状态是下降的,幅度最大的一项“心情烦乱坐立不安的情况”下降42.8%;而对照组有三项负向情绪水平增加了,幅度最大的一项“感到工作烦闷”增加85.7%。

从正向情绪一升一降、负向情绪一降一升的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一个月后,参加了小组的护士们情绪明显提高,而没有参加小组的那些护士的情绪状态或下降或维持原状。

由于实验组成员在小组中得到很多正向有益信息,并且获得很多工作技能和方法上的指导以及心理压力的疏导,因此工作情绪状态有所提高。

(2)关于压力水平的评估分析。

为了了解实验组成员的压力水平基线,第一次小组活动社会工作者让大家自填了《压力测试表》,结果发现最少的一个人得分是10分,其他人都在15分左右,并且有一个人的得分是21分,说明大家都存在比较大的压力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