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及其生态危害摘要:生命来源于水,水对人类文明来说是不可或缺,人类的经济、文化、乃至于最基本的生存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水。
然而联合国已经警告,水将会成为继石油的下一个危机。
很多时候人类已经认识到水危机的到来,然而更多的不是节约或补救,而是继续的放之任之,一切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中心。
本论文主要是结合一系列关于水污染的一些相关规章以及时事简要地探讨水污染的现状、成因、危害、治理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水污染、现状、成因、危害、治理正文:茫茫宇宙,科学家在寻找外星生命时,其中一项就是看看这个星球有没有液态水。
众所周知,我们人类,和人类身边的生物,的确需要水、温度、有机化合物,这三个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
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人类缺水,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资源型缺水、水质性缺水、工程型缺水,其中水质性缺水(水污染)是这篇论文的主要探究方面。
所谓水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所谓水质性缺水,是指有可资利用的水资源,但这些水资源由于受到各种污染,致使水质恶化不能使用而缺水。
本论文将就对水污染的现状、成因、危害、治理共四个方面作出简单的探究。
一、我国水环境的前景令人担忧。
目前,全世界有14亿人生活在缺乏洁净饮用水的地区,全球每年有7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卫生的水而致病死亡。
并且居民所患的疾病中,大约80%直接或间接与饮用水不合格有关。
我国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污染程度严重,损失巨大,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水污染直接影响着我国民众生活、生存环境。
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不容乐观,2008年,我国调查发现,200条河流40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
其中,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4个,占14.3%;Ⅲ类的2个,占7.1%;Ⅳ类的6个,占21.4%;Ⅴ类的5个,占17.9%;劣Ⅴ类的11个,占39.3%。
“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干”就是我国水危机的真实写照。
二、简谈水污染的成因以及危害。
(一)水体污染物的分类1.病原体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等,常含有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和寄生虫。
这类污水如不经过适当的净化处理,流入水体后,即会通过各种渠道,引起痢疾、伤寒、传染性肝炎及血吸虫病等。
我国饮用水标准为:细菌总数低于100个/L;大肠杆菌低于3个/L,三类及以上水源可以作为饮用水源。
我国2008年只有55.0%河段符合III类以上标准,可见我们水质性缺水的问题很严峻。
2.需氧性污染物:生活用水,造纸和食品工业污水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等有机物。
这类物质随污水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对它们的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含氧减少,从而影响鱼类和其它生物的生长繁殖。
当水中的溶解氧耗尽后,水中的有机物即产生厌氧消化,生成甲烷、硫化氢等,使水体出现臭味,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3.植物营养污染物:造纸、皮革、食品、炼油、合成洗涤剂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施用磷肥、氮肥的农田水,含有氮、磷、钾等营养物,如果大量的这类污水排入水体,使营养物质增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
这类物质多呈红色,称“赤潮生物”。
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会覆盖水面,附在鱿类肋上,使它们呼吸困难。
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掉水中的溶解氧。
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替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常常引起鱼贝类中毒死亡,并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2007年5月,江苏无锡太湖蓝藻事件导致市区水资源发生极大破坏影响到了居民生活。
2010年2、3月份,广东对全省54座重要供水水库的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风险现状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有70%的水库处于由中营养向富营养过渡状态,约20%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表明广东重要供水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有37%的水库蓝藻水华风险较高,有22%水库(12座)正发生蓝藻水华。
4.石油污染物:多发生在海洋中,主要来自油船的事故泄露、海底采油、油船压舱水以及陆上炼油厂和生化工厂的废水。
2010年5月5日,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油污已经形成2000mile2的污染区,有很多原油露出。
在糟糕透顶的情况下,有关方面需要花几个月时间封闭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将耗时近10年。
“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
”2010年7月16日,中国大连漏油事件。
12天后也就是7月28日污染范围扩散到430km2。
),也造成很大的经济以及环境损失。
5.剧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和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它们大都来自矿山、冶炼废水,它们都富集在生物体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
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
五年之后的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下称南京农大农研所)教授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六个地区(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同样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
他们的研究后来发表于《安全与环境》杂志。
此外,水体的污染还有放射性污染、盐类污染、热污染等等。
还有令人关切的是3.11日本大地所造成福岛核危机,核辐射所造成的危害已经不仅仅是水污染的范围了。
水体、土壤、空气、食物等各方面都严重的受到核辐射。
日本首相菅直人17日当天表示,已作最坏打算,称“必须设想如果东日本全毁的状况”。
(二)水体污染物的危害1.危害人的健康。
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
砷、铬、铵类、笨并(a)芘等,还可诱发癌症。
被寄生虫、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
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
铅造成的中毒,引起贫血,神经错乱。
六价铬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
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
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
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
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
我们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
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是人类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
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
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
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
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
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氧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
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
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
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断鱼大量死亡。
三、关于水污染的预防与治理。
(一)水污染的防治1.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不走只顾发展,不顾环境,或者是“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
严格控制沿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末段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
2.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跨越传统发展的模式,直接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实现发展经济的目标。
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提出实现废水排放量零增长的要求,国内外的实践包括西北地区一些先进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
有些行业必须迅速革新工艺,改进管理,争取消除或减少有毒有害物质排放。
4.加大城市废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回收利用率。
应该加快城市废水处理的速度,使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尽快摆脱污染的局面,尽快提高处理后废水的利用率。
5.加强面源污染控制,规范农药、化肥使用。
国家应出台政策规范和限制农牧业农药、化肥的使用种类及使用量,大力扶植生态农业。
(二)水污染的治理措施1.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规,同时严格执法,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单、最经济、最有力的手段。
2.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目前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灌入农田,直接危害粮食质量,污染农田、污染地下水,危害人们的饮水卫生和粮食安全,这种做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利用污水发展农田灌溉,确保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又要保证饮水和粮食安全。
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加大监控力度,科学适度地开展污水利用。
目前,污水灌溉问题牵涉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
为此,要全面协调及时进行污水灌溉普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总体上保证污水灌区水土环境平衡,确保污水造福社会。
3.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国家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即城市工业污水采用各工业企业自行处理,居民生活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或预处理,并通过塘库调蓄处理,使土地生态处理及农、林、牧、植物生态处理结合起来,以尽可能节约用水量从而充分利用居民生活污水中的水肥资源。
同时要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污水灌区水土环境指标体系及监测信息系统。
4.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是城市供水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的合理定价,逐步建立起激励节约用水和防治污染的价格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