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建筑构造重点杨维菊-

(完整版)建筑构造重点杨维菊-

建筑构造设计重点建筑构造设计的内容和特点建筑构造主要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构造方法,是建筑设计不可风格分割的一部分,对整体的设计创意起着具体表现和制约作用。

建筑构造设计研究的方法:一是选定符合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二是整体的构成的体系,结构方案的确定三是建筑构造节点和细部处理所涉及的多种因素1建筑物的组成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门窗,屋顶2 影响建筑构造设计的主要因素(一)外界因素:1外力作用, 2 自然气候条件, 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4 各种人为因素(二)建筑技术因素(三)经济因素(四)艺术因素3 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1.必须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2.必须有利于结构安全3.适应建筑工业化需要4.必须满足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5.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的标准与规范的规定4 建筑的结构分类一,木结构:木结构指竖向承重结构和横向承重结构均为木料的建筑。

二,砌体结构:由各种砖块、块材和砂浆按一定要求砌筑而成的构件称为砌体或墙体。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承重构件都用钢筋混凝土材料。

包括墙承重和框架承重,现浇和预制施工。

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布置方式的不同,有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及板柱-剪力墙结构等。

四、钢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均用型钢制成。

五、特种结构:又称空间结构,它包括悬索、网架、壳体、索-膜等结构形式。

5 建筑物的等级一、按建筑物的耐久性分级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 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 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四级: 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住宅)属于次要建筑,其耐久等级为三级二、按建筑物的耐火性能分级耐火等级取决于它的主要构件(如墙、柱、梁、楼板、屋顶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耐火等级一、二级 9层和9层以下的住宅(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其他民用建筑一级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公共建筑)(1)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对任一建筑构件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构件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称为构件的耐火极限,用小时表现。

(2)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三类:燃烧体(木材、胶合板、纤维板等)、难燃烧体(水泥、石棉板、灰板条抹灰等)和不燃烧体(如砖、石、钢筋混凝土及金属材料)。

6 建筑模数一、基本模数:是建筑物及其构件协调统一标准基本尺度单位,用M,表示。

1M=100mm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二、扩大模数:是导出模数的一种,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倍数。

3M(300mm)、6M(600mm)、12M(1200mm)、15M(1500mm)、30M(3000mm)、60M(6000mm)等多种。

用于竖向尺寸的扩大模数仅为3M(300mm)、6M(600mm)。

三、分模数:其数值为基本模数的分数倍。

1/2M (50mm)1/5M (20mm)1/10M(10mm)7 预制构件的三种尺寸1.标志尺寸 2.构造尺寸 3.实际尺寸标志尺寸=构造尺寸+缝隙尺寸8 基础:基础是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结构,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

9 地基:支承基础的土层或岩体称为地基地基能承受基础传递的荷载,并能保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最大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的平均压力必须小于地基承重力。

10 地基分类:天然地基,人工地基一、天然地基:当岩土层未经加工处理就能承受上部传来荷载时,此地基为天然地基。

(一)土层的分类:1,岩石 2,碎土石 3,砂土 4,粉土 5,粘性土 6,人工填土(二)对天然地基的要求:(1)地基应具备足够的承载力(2)地基应有均匀压缩变形的能力(3)地基应具有防止产生滑坡、倾斜方面的能力(4)地基应具有抵御地震、爆破等动力荷载的能力二、地基处理当建筑物的天然地基不满足上述四点要求之一时,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能而采取人工处理地基。

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一)换土垫层法(二)强夯法(三)水泥搅拌法和挤密法(四)化学注浆法11 基础的类型(1)从材料和受力特点分:有无筋扩张基础(刚性基础)和扩展基础(柔性基础)。

刚性基础一般用砖石、混凝土、毛石混凝土、三合土等材料建造,柔性基础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建造。

(2)从基础的外形分:独立基础、条(带)形基础、筏(板)形基础和箱型基础等。

都是黏合基础(3)从持力层深度分:浅基础和深基础。

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不超过5m时叫浅基础,反之为深基础。

常见的深基础为桩基础。

12 基础的埋深由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埋深。

在确定基础埋深时,优先采用浅基础。

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大于500mm,且受下列因素制约。

1,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2,工程地质条件3,水文地质条件4,地基岩土冻胀深度将基础的底面置于土层的冻结深度以下,一般在150mm以下。

若基础落在冻胀土之中,当天气变冷时,土层的冻胀力会把基础拱起,产生变形,冻土解冻后又会产生陷落。

5,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基础处理13 基础的形式与选型(一)刚性基础材料特点:抗压强度高,抗拉、抗剪强度低,如灰土、砖、石、混凝土等。

刚性基础受刚性角的限制,一般五层以下砌体结构建筑及单层砖柱(墙垛)承重的轻型厂房常采用刚性基础。

常用的无筋扩展基础有: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三合土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二)柔性基础(扩展基础。

非刚性基础)柔性基础又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十字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型基础14 墙体: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

墙体类型及材料(一)墙体的各部分名称:按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内墙和外墙。

凡位于建筑物与外界接触的墙称外墙。

凡位于建筑内部的墙称为内墙。

内墙的主要作用是分隔空间。

凡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横墙。

横向外墙一般称山墙。

而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纵墙。

纵墙又有内纵墙和外纵墙之分。

还有窗间墙,窗下墙,女儿墙。

(二)按墙体受力情况和材料分1,承重墙:凡直接承受上部屋顶、楼板所传来荷载的墙称承重墙2,非承重墙:只承受自身重量分为:自重墙和隔墙(三)按墙体构造方式分类1,实心墙 2,烧结空心砖墙 3,空斗墙 4,复合墙15 承重墙体的结构布置(具体看!)(一)横墙承重结构(二)纵墙承重结构(三)纵横墙承重结构(四)部分框架结构16 砖砌体墙构造(一)砖墙材料:砖墙是用砂浆作为胶结材料将一块块砖按一定规律和方式砌筑而成的构件,故又称为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与砂浆。

1,砖种类:经过烧制的黏土砖有实心砖、多孔砖、空心砖以及不经焙烧的黏土砖、炉渣砖、灰砂砖、煤矸石砖和水泥砖等。

砖的强度以强度等级表示,分别为MU30、 MU25 、MU20 、MU15 、MU10 5个级别。

2,砂浆:是砌墙的胶结材料。

因材料的配制不同,可分为石灰砂浆、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砂浆的强度等级分为5级,即M15、M10、M7.5、M5和M2.5。

M5级以上的属高强度砂浆。

(二)砖墙的砌筑方式砖墙的砌筑方式是指砖块在砌体中排列的方式。

为了保证砖墙受力均匀,坚固,砖块的排列应符合横平竖直,砂浆饱满,上下错缝,内外搭接,接槎牢固的原则。

P38具体标准砖规格(四)砖砌墙体的细部构造1,门、窗过梁2,窗台3,勒脚:是外墙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0.00至室外地面的高差部位。

勒脚的作用是保护墙面,防止地面水、屋檐滴下的雨水反溅到墙身或地下水的毛细管作用的侵蚀。

4,散水和明沟:散水:在建树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使勒脚附近地面水迅速排走,以防止地面雨水浸入基础。

这一坡面称为散水或护坡。

图!明沟:是靠近勒脚下部设置的排水沟。

5,踢脚线:是室内墙面的下部与室内楼地面交接处的构造。

6,预制排烟、排气道(五)砖砌墙身的加固措施1,设置圈梁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

其目的是为了增墙建筑的整体刚度及墙身的稳定性。

圈梁可以减少因基础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对建筑物的不利影响及其所引起的墙身开裂。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2,设置构造柱在抗震设防地区,多层砖房由于整体刚度较弱,一旦发生地震,易遭破坏。

构造柱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的四角以及某些较长的墙体中部。

构造柱必须与墙体紧密结合。

3,设置壁柱和门垛4,抗震设防地区千年国体其他加固措施(1)墙身拉结钢筋:在外墙转交和内墙交接处,未设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隔500mm高度设置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1000m(2)女儿墙顶部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

17 砌块的材料与种类砌块按尺寸不同,分为小型砌块,中型砌块和大型砌块。

18 小型砌块墙的设计要点简单看下。

在4719 浇筑墙构造钢筋混凝土墙体在高层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这种墙体结构既能承受垂直荷载,又能承受水平荷载,通常被称为剪力墙。

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建筑层数有不同要求,但最低不宜低于C20。

剪力墙的厚度最低不得少于140mm,应根据结构形式及其他构造要求取较大者。

20 隔墙:隔墙起分隔房间的作用。

可分为砌筑隔墙,立筋隔墙,板材隔墙等。

隔墙设计要求:(1)隔墙要求厚度薄,自重轻(2)隔声性能好(3)为了保证隔墙的稳定性,特别要注意隔墙与墙柱及楼板的拉接。

(4)便于拆卸和安装在大型性建筑中常用的隔墙,按材料和构造方式的不同分述如下:1)砌筑类隔墙(用普通砖或多孔砖砌筑):砖隔墙、多孔砖隔墙、水泥炉渣空心砖隔墙、加气混凝土砌块隔墙2)骨架隔墙(骨架隔墙也成龙骨隔墙,主要用木料或钢材构成骨架,再在两侧做面层)3)板材隔墙(指采用各种轻质材料制成的预制薄型板拼装而成的隔墙)21 楼板层是建筑物的主要水平承重构件。

它把荷载传到墙、柱及基础上,同时它对墙、柱起着水平约束作用。

在水平荷载(风、地震)作用,协调各竖向构件(柱、墙)的水平位移;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整体性。

地坪:建筑物最底层与土壤相交接处的水平构件楼板层的组成:面层、结构层和顶棚三部分。

图!22 楼板的类型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楼板可分为木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钢衬板混凝土组合楼板等。

最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类型和特点分为:现浇式,预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三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具有整体性好、抗震、防水、不受房间尺寸形状限制等特点。

它根据受力和传力情况不同有板式楼板、梁板式楼板、井字形楼板、现浇密肋楼板、无梁楼板、钢衬板组合楼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GBF板)。

板式楼板:当房间跨度较小,直接搁置在承重墙体上的楼板称为板式楼板。

当L2/L1>2时,在荷载作用下,板基本上只有L1方向产生变形,而在L2方向变形很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