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菲涅尔衍射
2R(R r0 )
2/28/2020
S 2R R(1 cos),(2)
接上页
cos R2 (R r0 )2 rk2 , (3)
2R(R r0 )
(2)、(3)两式分别微 分,并化简可得
dS 2RdrN , (4)
rN
R r0
由于rN远大于,故drN≈/2, dS看作是半波带的面积,则有
照射到衍射屏上的光波和离开衍射孔到达观察屏上的 波面都不能当作平面来处理。
直接运用菲涅耳-基尔霍夫公式定量分析菲涅耳衍射,
数学处理非常复杂;- -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运算
半定量法分析菲涅耳衍射 代数加法- -波带法(半波带法) 振幅矢量加法- -图解法
2/28/2020
1.菲涅耳波带法
3.3 菲涅耳衍射
3.3.1 菲涅耳圆孔衍射- -菲涅耳波带法
1.菲涅耳波带法 2.菲涅耳圆孔衍射 3.菲涅耳圆屏衍射
3.3.2 菲涅耳直边衍射- -振幅矢量加法
1.振幅矢量加法 2.*菲涅耳直边衍射 3.*菲涅耳单缝衍射
2/28/2020
返回第3章
菲涅耳衍射
菲涅耳衍射是在菲涅耳近似条件成立的距离范围内所 观察到的衍射现象;
N
N m ax
2 N
R
称为菲涅耳数,它是一个描述圆孔 衍射效应的很重要的参量。
此后,随着r0的增大,P点光强不再出现明暗交替 的变化,逐渐进入夫朗和费衍射区。
而当r0很小时,N很大,衍射效应不明显。当r0小 到一定程度时,可视光为直线传播。- -几何区
2/28/2020
返回
(2)ρN对衍射现象的影响
露出一小部分对P1有作用, 以M1’O表示.
2/28/2020
露出的波面对P1点产生的光场 复振幅,在科纽螺线中以OZ和 M1 O’的矢量和,即M1’Z表示.
②讨论图中P1点光强
M1’在科纽螺线中的位置取 决于P1点到P0点的距离;
P1点离P0愈远,M1’点沿螺线 愈接近Z’;
随着P1点位置的改变,P1点的 振幅或光强是改变的;
r2=r1+λ/2 r1=r0+λ/2
B0P r0 B1P B0P B2 P B1P
B2
B1
B3P B2P …
O
R
B0 r0
●
P
BN P BN 1P 2
这样分成的环形波带
称为菲涅耳半波带。
任意相邻波带所发的次波到达P点时的光程差为/2;亦即它们同时到 达P点时的相位差为。
2/28/2020
3. 圆屏衍射
S
r0
P
P点的振幅
设圆屏遮蔽了开始N个波带,从第N+1个波带起,其 余所有波带发出的光(次波)均能到达P点。故P点 的合振幅为
Ak
ak 1 ak 2
ak 3
... 0
1 2
ak
1
可见,不管圆屏的大小、位置如何。圆屏几何影子的 中心都有光到达,即P是始终是亮点。
播到任一点P时的振幅,只要把球面波相对于P分成半
波带,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第N个)带所发出的次
波的振幅相加或相减即可。
2/28/2020
返回
(3) N与ρN间的关系
D
图示O为点光源,DD’ 为光阑,其上有一半径 为ρN的圆孔,S为通过
圆孔的波面-球冠(球 冠的高为h),P为圆孔
对称由上任意一点。
2/28/2020
P点的合振幅
所有次波在P点的合振幅为
AP
1 2
[a1
(1) N 1 aN ]
1 2
(a1
+ :N奇 数 aN ), - :N隅 数
a1
a3
a5
a1
a3
a5
aN AP
结 论
a2
a4
aN AP
a2
a4
a6
N是偶数
N是奇数
应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来计算从点光源发出的光传
S N rN
R , (5)
R r0
由此可见,SN/rN与N无关,则各个半波带对AN的 影响仅与倾斜因子K(N)有关;
K(N)随N的增大(增大)而缓慢减小,故aN将随N的 增大而缓慢减小。
结论:各个波带所发次波,传到P点时
振幅aN,随N的增大而缓慢减小; 相位逐个相差。
2/28/2020
2 N
Nr0 2r0h
又
2 N
R2
(R h)2
h
2 N
2R
由以上两式可得
N
2 N
(1
1)
讨论:
r0 R
▲ 对 P 点若S 恰好分成 N 个半波带时:
AP
1 2
(a1
aN )
N为奇数
AP
1 2 (a1
aN )
N为偶数
AP
1 2 (a1
- - 泊松斑
2/28/2020
讨论
圆屏的面积↓→N↓→ak↑→Ap↑:P点变亮; 圆屏与光源间或圆屏与光屏间距离变化时,N随
之改变,P点的光强也将改变;
若圆屏足够小,仅遮蔽中心半波带的一部分, 则光可完全绕过它,除在圆屏“影子”的中心 有亮点外,光屏上没有任何影子;
光屏中心亮斑-泊松斑
波带特点 P点的振幅
条状波带面积随波带 序数N的增大而快速 减小。
各波带在P点的光场复振幅, 当波带序数N的增大时,迅速 下降;
波带面积减小、到P点的距 离增大、倾角加大。
不能应用环形波带的有关公式 进行讨论。如何做?
微积分思想:
将每个直条波带按相邻波带 间相位差相等的原则,再分 成若干个波带元。
圆屏衍射图样:以P为中心,在其周围有一组明 暗交替的衍射环。
互补屏菲涅耳衍射与夫琅禾费衍射有何区别?
2/28/2020
返回
菲涅耳直边衍射图样
一个平面光波或柱面光 波通过与其传播方向垂 直的不透明直边(刀片的 直边)后,将在观察屏幕 上呈现出左图所示的衍 射图样;
在几何阴影区的一定范 围内,光强度不为零, 而在阴影区外的明亮区 内, 光强度出现有规律 的不均匀分布。
an
0, A
a1 2
若圆孔具有一定大小,对观察点P,仅有一个半波带露 出,则有Ap=a1,
与不用光阑相比,此时P点的光强是不用光阑时的4倍。
亦即有光阑比没光阑时还要亮,小光阑具有聚光本领。
2/28/2020
返回
(3)光源对衍射的影响
波长对衍射的影响
N
2 N
(1
1)
r0 R
2.菲涅耳直边衍射
根据振幅矢量法,可 以很方便地讨论菲涅 耳直边衍射图样。
① 讨论右图中P0点 光源与直边边缘连 线上的观察点,
直边屏把下半部分波面全部遮住,只有上半部分波面 对P0点产生作用;
P小0Z点’Z的的光一场半振,幅而大光小强O为Z为其波1/面4。无任何遮挡时的振幅大
2/28/2020
②讨论图中P1点 光强
由P1向光源S作的直线 与波面交于C1,并由C1 开始,重新对波面分成
许多半波带;
与P0点情况相比较,相 当于M0点移到了C1,
C1以上的半个波面完全不 受遮挡,它在P1点产生的 光场振幅由科纽螺线上的
OZ表示;
C1以下的半个波面,有一 部分被直边屏遮挡, 只
这些波带在Q点引起振动的振幅大小,不仅取决于波带的数目, 还取决于每个波带露出部分的大小。
精确计算Q点的合成振动振幅是很复杂的,但可以预计,当Q点 逐渐偏离P点时,有的地方衍射光会强些, 有些地方会弱些。
2/28/2020
返回
T 3-27 328
图3-27 轴外点波带的分法
图3-28 轴外点带的分布
S
λ
A
· ρN
O R B B0
D’
N个完整菲涅 耳半波带数
rN r0
·P
BB0 h h r0
首先考虑通过圆孔N个完整菲涅耳半波带。图中
rN r0 N 2
由几何知识可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N
rN2
(h r0 )2
(r0
N 2)2
(r0
h)2
Nr0 2r0h, (略去二阶小量h2 , N 22 )
“-”:相邻两个半波带所发次波到达P点相位差为
讨论aN的大小 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aN为
aN
K ( N )S N
rN
, (1)
球冠的面积为 S 2R R(1 cos ),(2)
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 R 2 (R r0 ) 2 rN2 , (3)
(1)菲涅耳波带 - -菲涅耳半波带 (2)合振幅的计算 (3)波带数N与圆孔半径ρN间的关系
2/28/2020
返回
(1) 菲涅耳半波带
点光源O发出球面波,经DD’调制后为一球冠S,OP与 S交于B0点--P对波面S的极点
将波面S分成许多以B0 为圆心的环形波带,并使:
S
r3=r2+λ/2
B3
的一半。
500nm, R r 1mm
由于半波带的面积非常小, 时1 0.5mm 所以没有遮蔽的整个波面的光能传播,几乎可以看
作是沿直线OP进行的--光在没有遇到障碍物时 是沿直线传播的。
2/2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