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课程名称:苯主讲人:热伊莱年级组:高一年级B组时间:2014年4月3日《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课时。
教材先直接给出了苯的物理性质以及分子式和结构式,然后通过“学与问”栏目引入了验证苯结构的实验,并在这基础上指出了苯的化学性质与烯烃有很大区别,最后通过“科学视野”栏目来拓宽学生的眼界。
学习了本节内容之后,有机物烃的知识将会更为完善和升华。
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的重要内容,并且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
二、学前分析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典型代表物的性质,烷烃的代表物为甲烷,不饱烃的代表物为乙烯,这就为探究苯的结构并根据苯的结构推测苯的性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本节以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为主,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而且还使他们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苯的主要物理性质;(2)掌握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3)理解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内容;(2)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推理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辨证关系;(2)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分子的结构特征。
五、教学策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以探究苯的物理性质为切入点,以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为顺序进行教学。
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得出苯的物理性质和结构。
并且在探究苯的物理性质时穿插讲述苯的用途,这样将苯的物理性质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苯的物理性质。
最后让学生根据苯的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对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出发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三维目标的落实融合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力求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实现三维目标。
六、教学准备下列为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和试剂。
两支中号试管(带塞子)、苯的球棍模型、苯、蒸馏水、高锰酸钾溶液、稀硫酸溶液、溴水等。
七、教学过程设计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提问】苯的熔点、沸点分别是多少呢?同学们看一下书,然后告诉老师苯的熔点、沸点分别是多少。
【提问】如果将无色液态的苯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将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提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小结】色、态、味、两度、有毒【过渡】学习了苯的物理性质,我想同学们应该都想知道苯的化学性质吧,但所谓,结构决定性质,尤其是决定化学性质,所以在学习苯的化学性质之前,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苯的结构。
【板书】二结构【提问】苯的分子量为78,最简式为CH,那同学们想一下苯的分子式为多少呢?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计算一下苯的分子式。
【板书】1分子式:C6H6【提问】知道了苯的分子式,那苯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苯的分子式以及所学的烷烃、烯烃的通式,分析探究苯属不属于这两种烃中的某一种烃?(用烷烃、烯烃的通式进行提示)【提问】同学们再看一下苯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苯中碳原子达到饱和了吗?(以烷烃是一种饱和烃和烷烃的通式进行提示)(学生与老师一起总结得出结论)苯应该属于与烷烃、烯烃不同类的另一种不饱和烃。
【提问】不饱和烃的特征反应有哪些?【过渡】学生:观察苯的球棍模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苯分子的构型。
学生:燃烧。
学生:二氧化碳和水。
学生:学生: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
学生:计算。
学生:92.3%。
学生:不能。
学生:刚才通过实验已经验证了苯与溴水是不反应的。
学生:铁和液溴反应可以生成溴化铁,而铁又比溴化铁易获得,所以实际实验中直接用铁代替溴化铁。
学生:溴化氢学生:嗯。
学生:水。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水浴加热。
学生: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待两者混合冷却后再加入苯。
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关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突破难点。
温故所学知识,引出新知识。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猜测苯燃烧的现象,既可以温故知新,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突出重点。
让学生学会类比学生。
那苯能否发生不饱和烃的这两个特征反应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演示实验】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实验:向前面做实验所用到的装有苯和水的试管中加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和几滴稀硫酸,盖好盖子,然后振荡,静置。
苯与溴水反应的实验:(老师指导,学生演示)同学们观察一下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必要时给予适当提示)【提问】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两支试管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苯和溴水混合振荡后苯层变为橙色?【互动】请同学回答。
【分析】两试管中的颜色均没有褪去,说明苯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以及溴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苯不具有不饱和烃的特点。
而苯层由无色变为橙色是由于萃取引起。
【过渡】从苯的分子组成上看苯应该为一种不饱和烃,但苯又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以及溴水褪色,那么苯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呢?【讲述】凯库勒悟出苯的环状结构的经过。
【板书】2、结构式简写【讲解】(苯的凯库勒式的特点)苯是由单、双键交替连接而成的环状结构,但与实验事实不符。
【提问】碳原子之间不是以单、双键交替结合的,那碳原子之间又是怎样结合的呢?同学们仔细看一下70页最上方那一段的内容,待会老师找同学归纳一下苯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结合特点。
【互动】请学生回答。
【板书】【展示】苯分子的球棍模型(引导学生总结出苯分子的构型)【过渡】前面说到结构决定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那学完了苯的结构,苯会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苯的化学性质。
【板书】三化学性质【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甲烷、乙烯,了解了它们各自的化学性质,但其中有一化学性质是它们共同具有的,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可以可以回顾甲烷、乙烯的化学性质。
【提问】它们的燃烧产物是什么?【提问】苯燃烧的产物也是二氧化碳和水,那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来写一下苯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1燃烧反应(具体方程式由学生完成)【点评】(1)有机反应方程式用单箭头表示;(2)反应条件要写;(3)配平。
【提问】苯燃烧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同学根据甲烷、乙烯的燃烧现象猜想一下。
【过渡】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提问】苯分子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同学们算一下。
【分析】含碳量越高,燃烧越剧烈,火焰越明亮;同时,燃烧越不充分,产生浓烈黑烟。
【过渡】学完了苯的燃烧反应,其实,苯还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首先,我们来学习苯与溴的取代反应。
【板书】2 取代反应(上述反应方程式拆开来写,讲到哪写哪一部分)【讲述】(提问)反应物中液溴可以换为溴水吗?为什么?(提问)在实际实验中我们用的是铁,为什么?(提问)同学们再看一下这个反应式,是不是还有一种产物没写?那这种产物是什么呢?(分析)【过渡】苯除了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苯还可以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板书】(上述反应方程式拆开来写,讲到哪写哪一部分)【讲述】(与苯和溴的取代反应进行类比学习苯的硝化反应)(提问)1、这个反应是不是也还有一种产物没写?那应该是什么呢?2、哪位同学愿意起来分析一下?(互动)(提问)如何控制反应温度一直在50~60℃?(提问)苯的硝化反应涉及到三种物质,苯、浓硝酸、浓硫酸,如果我们做实验的话,这三种物质往反应器里添加的顺序有无要求?哪个先加?哪个后加?(点评)如此添加的原因:浓硫酸溶解会放出大量的热,提前加入苯,会使苯挥发,会使苯与浓硝酸的反应温度高于50~60℃,温度过高还会使浓硝酸分解。
【过渡】学习了苯的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苯的最后一条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板书】3 加成反应【讲解】(1)反应条件苛刻,不仅需要高温,还需要镍作催化剂;(2)把苯写凯库勒式,并把苯看出含三个碳碳双键;(3)产物为环己烷,化学性质与烷烃相似。
【小结】两易两难布置作业优化设计随堂练习1,2,3 。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同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八、板书设计二苯一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特殊气味,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二结构1 分子式:C6H62 结构式简写三化学性质1 燃烧反应最简式为CH2 取代反应3 加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