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液室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输液室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护理措施

轻者慢滴速度,注意保暖、喂温开水。重者停止 输液,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抗过
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输液用具做好去除热源的处理
保留剩余的溶液和输液胶管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
循环负荷过重
原因:由于输液滴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 的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所致。 症状 :病人突然感觉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 严重时稀释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 心率快。
输液反应处理
内容
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掌握常见反应症状、护理措施
掌握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4
2
输液反应的定义
输液反应是指病人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出现的各种 非治疗效应。出现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复杂,不但 是药品质量问题,而是多种因素引起。
输液反应类型
热源 反应 反应 类型 细菌污 染引起 过敏 反应 热源样 反应


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氧气吸入
输液反应发生后的心理护理
精神安慰。告诉患者药物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只是暂时,不必紧张, 还要耐心解释药物的性能、作用、用药目的及不良反应表现,使之正确地对 待 自 身 的 症 状 、 消 除 无 谓 的 惊 慌 。
耐心说服。应着重使患者认识到治病用药的重要性以及药物疗法的 两重性。同时对病人自以为是的解释模式作说服纠正,使之解除顾虑、树立 信 心 、 自 觉 的 进 行 药 物 治 疗 。
护理措施

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 人和儿童尤须注意。 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 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 担。 按医嘱给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 20-30%酒精湿化 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 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须每隔5到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 可有效地减轻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 解除。
滴注速度过快引起的输液反应。
环境
夏季气候炎热,空气湿度偏高,药物易被微生物污 染引起输液反应,气候寒冷的季节,对高龄患者 及体质较弱的患者,也可引起输液反应。输液时 一定要注意环境及温、湿度。
个人因素

疾病 患者年龄

个体差异
常见输液反应症状
发热 反应
空气 栓塞
循环负 荷过重
静脉炎
发热反应
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源, 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消毒不 完善或再次被污染、保管不善变质;注射用水不合格、工 序安排不合理、消毒不彻底、配药时间过长,使药物发生 药效反应,放置时间过长,引起活菌污染等。 症状: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在38度左右,严重 高达 40 到 41 ,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 适等症状。
自我保护。出现不良反应时,病人常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有时甚至吵 闹、谩骂、欧打医务人员。在此情况下,医护人员要能自制,始终坚持以礼 待之,以理晓之,以情感之。



静脉炎
原因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 物,或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局部静脉
感染。
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头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
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护理措施

防治方法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刺激为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如红霉素、氯化钾 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经常更换注射 部位,以保护静脉。 调慢输注速度和热敷,检查固定是否不当如头皮针翘起或与穿刺静脉 不成一直线。如果经上述处理症状不能缓解触痛明显者,考虑予更换 注射部位。选择合适头皮针和弹性好的静脉,穿刺技术娴熟,避免同 部位反复穿刺。头皮针固定妥当减少刺激。 出现静脉炎后可用中药外敷或如意黄金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 钟。 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注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空气栓塞
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 有漏缝;加压输液或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
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
心房,再进入右心室。
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
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
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护理措施

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 严密观察,,以防液体走空。
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药物 因素
输液器 材及速 度 反应原因 输液 环境
患者 因素
药物
大输液:使用前严格检查 添加药物:对添加药物的质量、剂量、溶媒 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不熟悉 微粒累加 及
热源累加:进入体内热源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的量
输液器材及速度
使用不符合规格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输液器 静滴含钾、钙、镁等离子的药物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