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培优训练题】1.(全国复赛题)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俗称“热冰”,结构见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D.“热冰”中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2.3.(山西中考题改编)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图一中从微观角度你获得的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所示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粒子是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创新题】4.“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完成。

材料二近代著名化学家道尔顿在著作中说:“一切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极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相互结合,我们不能创造原子,不能分裂原子,我们能实现的变化,无非是把原先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原先分开的原子结合起来。

”(1)材料一说明。

(2)有人对道尔顿观点做了如下修正,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一切物质”应该为“有的物质” ②“变化”只指“化学变化”而不能指其他变化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明不能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创造”或“分裂”原子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参考答案1.A 解析:水结成“热冰”过程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导致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同时水分子排列由无序转变为有序,水变成热冰的过程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2.C 解析:气体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3.(1)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或分子很小)(2)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或每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解析:蔗糖溶于水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溶解后蔗糖不见了,说明分子非常小;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可以重新组成组成新的分子。

4.(1)分子很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但真实存在(2)D解析:原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此外还有分子、离子等;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新物质分子,是化学变化的实质,而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时,原子不会“分裂”或“创造”,只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培优训练题】1.(山东初赛)下列关于原子的观点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与原子核里质子和中子的总数量密切相关B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有关,与核外电子无关C .原子虽不同,但是同一个原子核外的所有电子是完全相同的D .原子核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会发生改变2.(全国复赛)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试剂。

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得到一个H +,形成水合氢离子(H 3O +)。

下列对上述过程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没有变 B .微粒的组成发生了改变C .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D .与水分子相比水合离子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3.(湖北恩施中考改编)科学家设想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请推测反碳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 .由6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 .由6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 .由6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 .由6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4.(广东初赛)质子和中子都是由u 夸克和d 夸克组成,u 夸克带电量为23e ,d 夸克带电量为 - 13e ,e 为基元电荷。

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B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C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情景创新题】5.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

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

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如右图所示。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1)现象①: 。

(2)现象②: 。

(3)现象③: 。

参考答案1.A 解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原子核外电子能量不相同,能量低的在离核近区域运用,能量高的在离核远区域运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而原子核不会发生变化。

2.D 解析:氢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变成H +后核外没有电子,因此H +与H 2O 结合成H 3O +核外电子数与H 2O 核外电子数相同,则D 错误。

3.B 解析:依题给信息:“它们跟通常所说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再联系所学知识碳原子是由6个带正电荷质子和6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再由“反物质”概念进行迁移、推理可知,反碳原子则是由6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4.C 解析:每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对外不显电性。

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总电量为2×(23 e )+ (-13 e )= e ;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总带电量为23 e+2×(-13e )=0。

所以不难得出,每个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每个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

5.(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α粒子碰撞到金原子核时被弹了回来解析:当用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原子并不是一个实心球体;这样α粒子由于没有受到阻碍,所以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带正电的α粒子受到同种电荷的排斥,改变了方向,说明金的原子核带正电。

极少数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回,说明了带正电的α粒子可能撞击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而被弹回,说明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课题3 元素【培优训练题】1.(泉州初赛)著名的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特定的粒子。

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2.(江西初赛)有两种粒子,所含的质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C.它们一定是同一种原子D.以上说法都不对3.(宿迁中考改编)下列关于二甲醚(C2H6O)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1个二甲醚分子是由2个碳元素、6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C.1个二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D.二甲醚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4.(黑龙江初赛)X、Y、Z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在1~18范围内,已知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X、Y都能与氧化合,而Z不能。

X、Y、Z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递减,则X为__________,Y为________,Z为________。

(填元素符号)5.(江苏初赛)下图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

试回答:(1)1个水分子共有_______原子核、________个质子。

(2)1个Mg2+核外共有_____电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______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通过对该图的分析,你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写出其中一个:6.1977年8月,国际化学会无机化学分会做出一项决议:从104号元素以后,不再以人名、国名来命名,一律以新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拉丁文缩写来命名,即nil-0,un -1,bi-2,tri-3,quad-4,pent-5,hex-6,sept-7,dct-8,enn-9,照此规定,第104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按“un+nil+quad+ium(词缀)”应为“unniquadium”,其元素符号定为“Unq”,第105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Unnilpentium”,元素符号为“Unp”,依次类推,请分别给下列元素命名:(1)109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元素符号为。

(2)111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元素符号为。

(3)116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元素符号为。

参考答案1.C 解析:元素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由“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推知,发生改变的粒子一定是质子。

2.D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但粒子不一定是原子,如每个Ne原子、HF分子、H2O分子、NH3分子和CH4分子中都含有10个质子。

但它们不属于同种元素。

因此,质子数相等的两种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3.B 解析: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论个数。

4.Mg Be He解析:在核电荷数1~18范围内,只有稀有气体不能与氧化合,再结合1~18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和题设要求,不难推知Z是He,Y是Be,X是Mg。

5.(1)3 10(2)10 氖(Ne)、氩(Ar)(3)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最外层的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②H、Li、Na最外层都是一个电子,Ne、Ar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③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都大于4;④He、Ne、Ar最外层都达到了稳定结构(合理答案均可)解析:每1个原子只有1个原子核,每个水分子中共有3个原子,故有3个原子核,每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共2个质子)和1个氧原子(8个质子),因此每个水分子共有10个质子;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失去2个电子,还剩下10个电子,氯离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中氖、氩原子最外层均是8个电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