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制药单元操作技术(下)》教学课件—05吸附与离子交换
《制药单元操作技术(下)》教学课件—05吸附与离子交换
常见的吸附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吸附作用力 选择性
所需活化能 吸附层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物理吸附 分子间引力
较差 低
单层或多层 快
化学吸附 化学键合力
较高 高
单层 慢
2、吸附速度与吸附平衡
吸附过程是一个物质传递过程,极限是吸附过 程达到平衡,即吸附剂表面、气相或液相主体 的吸附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吸附质首先要从 气相或液相主体扩散到吸附剂的外表面(外扩 散),吸附在外表面上(表面吸附),或者从 吸附剂的外表面向颗粒内部的微孔内扩散(内 扩散),在向微孔内扩散过程中吸附在内表面 上(表面吸附)。
吸附过程
料液与吸 附剂接触
Step1
吸附质 被吸附
Step2
料液 流出
Step3
吸附质解 吸附
Step4
吸附法的特点: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操作
过程中pH变化很小,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操作条 件温和,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分离,但处理能力较低, 吸附剂的吸附性能不太稳定,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 度大。
二、常用的吸附剂
吸附剂应具备的特征 吸附剂分类: 评价吸附性能的参数
比表面积、孔径
常用的吸附剂
1、活性炭
活性炭种类 粉末活性炭 颗粒活性炭
颗粒大小 小 较小
表面积 大
较大
吸附力 吸附量
大
大
较小 较小
洗脱 难 难
锦纶活性炭
大
小
小
小
易
粉末活性炭
锦纶活性炭
另一种为多种水处理方式的有机结合,主要是在上一种的基础 上,进行了多重处理,而且增加了超滤膜、紫外灯、臭氧等除菌 装置,在对悬浮物、余氯、有机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都有 很好的去除功能,对于处理水体的适应性强,是目前家用水处理 机最常见的水处理方式。
知识链接
家用水处理机的原理及使用维护知识
再一种是在粗滤和活性炭之后,用反渗透膜、纳滤膜进行的高 压分离膜分离,能有效去除有机物及无机盐,口感好,但水体中 矿物元素含量较低,出水量很小(一般情况下为8L/h)。上述所 有的水处理过程都是一个滤材消耗的过程,滤材的有效周期(寿 命)不仅与本身的材质和使用时间有关,还与原水质量、日水处 理量等因素有关,它直接关系到使用成本和水质;另外由于去除 了余氯的净水很容易被细菌所污染,因此必须装有一套高效、长 寿、可靠的消毒系统,才能保证水处理效果。
掌握吸附与离子交换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和 操作方式;
会分析影响吸附与离子交换效果的相关因素 ,能够正确从事吸附与离子交换工艺操作, 能处理吸附与离子交换过程中相关问题。
第一节 吸附(adsorption )
吸附定义 利用吸附剂对液体或气体中某一(些)组分具 有选择性吸附的能力,使其富集在吸附剂表面。 实质是溶质从液相或气相转移到吸附剂表面的 过程。
吸附平衡
吸附等温线:当吸附剂与溶 液中的溶质达到平衡时,其吸附
量q与溶液中溶质浓度c和温度有
关。
当温度一定时,吸附量q只和 浓度有关, q = Kc
q—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吸附
的吸附质量,kg(溶质)/kg(吸 附剂);
K—吸附平衡常数,m3(溶
液)/kg(吸附剂);
c—平衡时气体或液体中吸
附质浓度,kg(溶质)/ m3(气
吸附速度
吸附质从气相或液相主体吸附到吸附剂上 的速度取决于扩散与表面吸附速度。
外扩散速度主要取决于流体的湍动程度、 流体粘度及吸附质的浓度,湍动程度与吸附质 浓度越大,流体粘度越小,外扩散速度越,微孔越大,曲折程度越 小,微孔越短,内扩散速度越大;表面吸附速 度主要取决于吸附面积的大小、吸附力的大小 及反应速度的大小,吸附面积越大,吸附力越 大,反应速度越大,表面吸附速度越大。
一、吸附的基本原理 1、分类
物理吸附 吸附剂和吸附质之间的作用力是分子间引力(范德华力)。
化学吸附
利用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电子转移,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属于库仑力 范围。它与通常的化学反应不同,吸附剂表面的反应原子保留了它或它们原 来的格子不变。
交换吸附
吸附表面如为极性分子或离子所组成,则它会吸引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而 形成双电层,这种吸附称为极性吸附。同时在吸附剂与溶液间发生离子交换, 即吸附剂吸附离子后,同时要向溶液中放出相应摩尔数的离子。
吸附法应用:一般常用于除臭、脱色、吸湿、防潮
、去热源以及从稀溶液中分离精制某些产品:如酶、 蛋白质、核苷酸、抗生素、氨基酸等。
知识链接
家用水处理机的原理及使用维护知识
家用水处理机又称净水器,可直接装在家用出水口,是一种高 效方便的饮用水深度净化装置。
一种为单一的过滤型,主要采用活性炭、PP(聚丙烯)过滤 棉、矿物质滤材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进行水处理,仅能除去部分 悬浮物、余氯和有机物,但效果不彻底,容量有限,可能产生二 次污染,只能用作饮用水的初级处理。
(1)变温解吸分离 吸附剂在常温或低温下吸附物 质后,可通过提高温度使被吸附的物质从吸附剂上解 吸下来,吸附剂本身被再生,然后降温(用低温气体 吹扫吸附剂层)进行新一轮的吸附操作。
(2)变压解吸分离 在较高的压力下完成吸附操 作,在较低压力下进行解吸。
(3)洗脱分离 对于热敏性吸附质,常采用混合溶 剂对吸附剂进行洗涤,使吸附质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 ,称为洗脱。
体或液体)。
兰格缪尔单分子吸附理论
吸附剂上有多个活性位点; 每个活性具有相同的能量; 并只能吸附一个分子的溶质; 吸附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
3、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
吸附剂的性质 吸附质的性质 温度 溶液pH值 盐浓度 吸附物质的浓度与吸附剂量 溶剂
4、吸附质的解析
吸附剂吸附了吸附质后,其吸附能力下降,当吸 附达到饱和后,吸附剂就失去了吸附能力。为了使吸 附剂恢复吸附能力,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回收吸附质, 需进行解吸操作。解析方式如下:
第五章吸附及离子交换技术
第一节 吸附 第二节 离子交换基本原理 第三节 离子交换树脂 第四节 离子交换技术实施 第五节 离子交换技术的工业应用 第六节 离子交换技术的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吸附剂的性能特点,了解离子交换树脂 的分类、结构特点及离子交换技术的发展;
熟悉常用吸附技术及离子交换树脂命名、理 化性质、功能特性、选择方法、基本计算及 典型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