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上市成为了大量国企市场化的必由之路。

按《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要求,一定的赢利水平是公司成为准上市公司的先决条件,为达成这些条件,不少企业可谓绞尽脑
汁创造赢利,这种“创造”不是通过生产力来创造,而是依靠会计调节来创造,滋生了新的会计造假源泉。

许多企业就是通过会计造假,即市场中所谓的“包装”来达到上市的目的。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
出现危机并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影响,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主观的方面,又有客观的方面。

(一)社会伦理道德环境败坏。

诚信问题不仅是行业品质问题,更是社会风气问题,要靠道德来规范,靠强大的舆论压力和广泛的公众认同来保证。

而不良的社会风气正严重污染着道德环境,许多会
计人员、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变成了一切向“钱”看。

由于公众评论和舆论力量并未给做假者
带来多少影响,于是,做假者就不会感到有良心谴责和道德约束。

各种“虚假”和“欺骗”现象充斥于社
会和市场,动摇了会计诚信的基础。

毋庸讳言,不讲诚信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

在这种
社会和市场环境下,制假贩假者能够获得高额回报和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诚实经营者却不得到社会的
认可和尊重。

于是,许多企业便要借会计之手来达到做假售假和行骗的目的。

(二)经济利益驱使。

南京大学会计系对“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的认识”问卷调查的数据统
计结果调查显示,由于单位领导为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而迫使会计人员造假的综合比例分别为40.3%
和55.8%。

由此可见,经济利益驱使是会计失信、职业道德沦丧的根本。

资本市场就像一棵摇钱树,
企业一旦上市成功,高于股票面值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金就滚滚而来,精明的企业家都深谙这一道理。

于是,够条件的企业积极上市,不够条件的企业创造条件也要上市,已经上市的还要搞增发,搞配股。

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有优良的经营业绩来支撑,业绩不够怎么办?造假!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
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所说的,“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非常胆
壮起来……有50%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制衡监督机制弱化。

监督不力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又
一重要原因。

我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的缺陷: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
司都是由国有集团公司绝对控股,即所谓的国有出资人不到位、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股东大
会就成了大股东会议,由大股东说了算,很难保证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二是上市公司在人员、财务、
业务等方面并没有做到完全独立于控股公司;三是广大中小股东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股
东大会权力作用的发挥过度依赖公司管理高层,削弱了股东大会对公司管理层的制约作用;四是目前审
计委托制度的缺陷,即会计师事务所名义上是受公司股东大会聘任,但实际上是受聘于公司的管理层,并且由其决定审计费的多少,这就决定了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不得不考虑公司管理层的意见,就
有可能出现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保住客户而偏离公正的情况。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使当前经济领域里出现“诚信危机”、“信用沼泽”。

讲求诚信为本,
重建会计诚信才是“不做假账”的根本出路,会计诚信在发展和规范市场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显示
了会计诚信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提升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水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全面实施会计诚信教育。

会计诚信道德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会计人员高尚道德的系统工程。


德容易立德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会人员职业道德
规范,使其成为各行各业财会人员所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这既是贯彻执行新《会计法》、整顿经济秩序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加入WTO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
且这还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

那么,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到底应如何规范呢?爱岗敬业,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

它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一
丝不苟。

(二)规范会计秩序。

解决诚信危机,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会计环境,制定规范的
会计秩序。

规范会计秩序就要建立标准化、国际化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是资本
市场的尺子,是度量上市公司资产和利润等财务情况的衡器。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由于大量的企业存
在操纵账面“利润”的情况,监管当局被迫将会计准则演变成了反操纵利润的工具,使会计准则越来越
偏离标准化、国际化。

其结果是,准则制定机构越来越多地卷入到企业财务报表的实质性审查中去,
对企业利润的“反操纵”的难度和代价却越来越大,而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却难以遏制层出不穷、
不断翻新的作假手段。

因此,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走出这一误区,在制定准则时,要广
泛征求意见,使其能够代表所有市场参与者特别是公众的利益,逐步向标准化、国际化靠拢。

(三)完善以法人治理机构为核心的产权制度。

完善以法人治理机构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是真实财务
报告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有完善的产权制度,才能使股东追求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形成与公司管理
层之间经济的契约关系,进而形成真实财务报告的需求主体。

因此必须:
1.健全董事会。

公司董事会和董事要履行“委托人”职责,负责管好自己的执行机构。

在董事会中
引入独立董事,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审计以及重大关联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

2.建立审计委员会。

引入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它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活动进行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这一委员会直接隶属于董事会。

3.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

股东会定期审议公司会计报表,严格评估经营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并决定对经理的解聘撤换。

4.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一种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明文规定双方的责权利关系。

这四条措施将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从而更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四)建立健全会计监管机制
1.应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其中尤其要突出监事会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作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

2.加快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清理、整顿,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推行标准化作业制度,按照国际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程和方法开展业务,使其对会计的审计监督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提高
监督质量。

最后,应强化政府监督,加强这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将不断提高会计诚信水平。

众所周知,会计诚信缺失涉及的因素有很多,治理会计诚信缺失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要求我们全社会的人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才能还我们的会计环境一个洁净的空间,才能换我
们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