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 相平衡与相图原理

第八章 相平衡与相图原理


补充:单元系相图 特征:C=1, f=C-P+2=3-P
一、相图的建立
二、相图分析
• 1. 三个单相区:
f=1-1+2=2
2. 三个两相线: oa代表水汽二相图共存 (蒸发曲线); ob代表冰汽二相的平衡共存 (升华曲线); oc线则代表冰水二相图共存(冰的熔融曲线)
f=1-2+2=1
3.一个三相点:系统中的冰、水、汽三相共存的状态。 (f=1-3+2=0)
(1148℃ )
• 共析转变(PSK共析 线):
• γS→αP + Fe3C
(727℃ )
包晶线 共晶线
共析线
②特性点分析
0
③相图中的线
3条重要的固态转变线:
a、GS线——
•奥氏体中开始析出铁素体 (降温时) •或铁素体全部溶入奥氏体 (升温时)的转变线 •常称此温度为A3温度。
b、ES线——碳在奥氏体中 的溶解度曲线。此温度 常称Acm温度。
0.77~6.69
网状
0.0008~6.69
2.11~6.69
0.0218~6.69
极细短条 状
片状
片状、粒 状
④5个单相区 δ
• ⑤7个两相区; • 3个三相区
(2)同素异构转变
δ(b.c.c) γ(f.c.c)
γ(f.c.c) α (b.c.c)
铁与碳形成固溶体之间的同
b、莱氏体 A与Fe3C混合物,用Ld表示,高温莱氏体 液相共晶转变产物,硬度高,塑性差。 室温莱氏体(变态莱氏体):P与Fe3C混合物, Ld´
二、Fe-Fe3C相图分析
①三个恒温转变:
• 包晶转变(HJB包晶
线): • LB + δH→ γJ(1495
℃)
• 共晶转变(ECF共晶 线):
• LC → γE + Fe3C
2.具有偏晶转变的相图
3、具有合晶转变的相图
4、具有熔晶转变的相图
5、具有固态转变的二元相图 (1)具有共析转变的相图 (2)具有包析转变的相图
(3)具有固溶体多晶型的转变
(4)固溶体形成中间相 的相图
(5)具有有序-无序转变的相图
四、二元相图的分析
(一) 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 1、平衡相成分必须沿着相界线随温度而变化
3、组织: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某种工具(放大镜、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所观察到的材料形貌。
4、组织组成物:组织中形貌相同的组成部分。
5、相:体系中具有相同物理与化学性质的,且与其他部分 以界面分开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相的理解: (1)一个相中可以包含几种物质,即几种物质可以形成
一个相; (2)一种物质可以有几个相; (3)固体机械混合物中有几种物质就有几个相。
• (3)热处理性:相图上无固 态相变或固溶度变化的合金 不能进行热处理。
第三节 铁碳相图
一、铁碳合金的组元及基本相
• ①组元
• a、纯铁 • 铁的原子序数为26,原
子量为55.85,密度为 7.87g/cm3,属于过渡族 元素。 • 纯铁的力学性能是塑韧 性好、强硬度低,很少 用作结构材料,但磁导 率高。
• C 、渗碳体 • 铁与碳形成的金属间隙化合物,用Fe3C或Cm表示。
含碳6.69% • 性能:很高的硬度,而塑性几乎为零
d、石墨: 含碳100%,六方晶格 硬度低,塑性几乎为零,通常用 C或G表示。
石墨的晶体结构
③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组织
• a、珠光体 • F与Fe3C混合物,用P表示 • 强度、硬度、塑性、韧性介于两者之间。 • 奥氏体共析转变产物
8、凝固:材料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结晶:若凝固后的物质为晶体,则这种凝固称为结晶。 一般金属及其合金皆为晶体,故称为金属结晶。
二、相平衡条件和相律
1、平衡
(平衡状态:系统吉布斯自由能处于最低所对 应的状态。)
当合力为零时,系统处于机械平衡;
当温差消失时,系统处于热平衡;
当系统中各相的化学势相等,各组元的浓度不再变化 时,系统就达到了化学平衡
c、PQ线——碳在铁素体 中的溶解度曲线。
注意:几种渗碳体的比较
名称
形成温度
母相
(℃)
一次渗碳 1227~1148
L
体Fe3CⅠ
二次渗碳 1148~727
A
Hale Waihona Puke 体Fe3CⅡ三次渗碳
<727
F
体Fe3CⅢ
共晶渗碳
1148
L
体Fe3C共晶
共析渗碳
727
A
体Fe3C共析
含碳量 (%)
4.3~6.69
形状 粗大片状
常用术语:
• 先共晶相:共晶转变形成前的相。 • 二次结晶(脱溶):从一个固溶体中析出另
一个固相的过程。 • 二次相(次生相):二次结晶析出的相。 • 组织组成物:在结晶的各个阶段中形成清晰
轮廓的独立组成部分。 • 相组成物:是指组成显微组织的基本相。
2、共晶合金的平衡凝固及其组织
(1)ω(Sn)<19%的合金
2、二元相图分析举例
五、相图与性能的关系 • 1.根据相图判断合金的使用性能
2、根据相图判别合金的工艺性能
• (1)铸造性:主要取决于相 图上液相线与固相线之间的 水平距离及垂直距离,即结 晶的温度间隔与液、固相间 的成分间隔。此间隔越大, 铸造性越差。
• (2)压力加工性:压力加工 合金通常是相图上单相固溶 体成分范围内的单相合金或 含有少量第二相的合金。
2、相区接触法则:相图中相邻相区的相数差值与接触 几何特征间的关系
3、二元相图中的三相平衡必为一条水平线
4、当两相区与单相区的分 界线与三相等温线相交, 则分界线的延长线应进入 另一两相区内,而不会进 入单相区内。
指出下列相图的错误之处:
(二)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 1、分析方法
• 一般的分析方法如下: • (1)先看相图中是否存在稳定化合物,如有,则以这
(二)共晶相图
1、共晶相图
• 共晶转变:是指从一个液相中 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不同的固 相的过程。
• 共晶体(共晶组织):共晶转 变的产物(两相机械混合物)。
• 共晶温度:发生共晶转变时的 液相的温度。
• 共晶相图:两个组元在液态无 限互溶,而在固态有限互溶或 互不相溶并发生共晶转变形成 共晶组织的相图。
如果同时达到三种平衡,那么系统就达到了化学热力学 平衡
2、相平衡:各相的化学热力学平衡。
具体指合金系中,参与结晶或相变过程的各相之间的相 对量和相的浓度不再改变时所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
3、自由度:在平衡系统中独立可变的因素。 4、自由度数:指在平衡系统中可以独立改变的变量的最 大数目。
5、相律(吉布斯相律):
b、铁的同素异晶转变
•②铁碳合金相
• a、铁素体: • 碳与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用F或α表示。 • 性能:与纯铁相差无几,即强度和硬度低,塑性和韧
性好。 • 高温铁素体:碳与δ-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用δ表示。
• b、奥氏体: • 碳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用A或γ表示。 • 高温组织,在大于727℃时存在。 • 性能:塑性好,强度和硬度高于F
注意:不同的相之间必然有界面将其分开,但由 界面分开的并不一定就是两个不同的相
6、相图 表示合金系中合金状态、压力、温度及成分之间关
系的图解。是研究不同成分合金平衡关系的图形。又 称为平衡图或状态图。
对单元系采用T~P图,两元系采用T~P~X。
7、相变:从一种相到另一种相的转变 固态相变: 由不同固相之间的转变
(2)共晶合金 β
共晶合金的显微组织
共晶合金性质:
• ①比纯组元熔点低,简化了熔化 和铸造的操作
• ②共晶合金比纯金属有更好的流 动性,从而改善铸造性能
• ③恒温转变(无凝固温度范围) 减少了铸造缺陷
• ④共晶凝固可获得多种形态的显 微组织
层状共晶
树枝状共晶
棒状共晶
(3)亚共晶合金 亚共晶合金的显微组织
• b. 固溶体的凝固过程与纯金属一 样,也包括形核与长大两个阶段
• c. 合金结晶形核时需要能量起伏 和成分起伏
• d. 固溶体的凝固依赖于两组元原 子的扩散
• e. 平衡凝固得到的固溶体显微组 织和纯金属相同,除了晶界外, 晶粒之间和晶粒内部的成分却是 相同的。
固溶体平衡结晶示例
合金全部凝固完毕,得到与原液相成分相同的单相均匀固 溶体
(4)过共晶合金
H J
过共晶合金的显微组织
(三)包晶相图
• 1、包晶相图 • 包晶转变:由一个固
相与液相作用生成另 一个固相的过程。
• 包晶相图:两组元在 液态无限互溶,固态 下有限互溶(或不互 溶),并发生包晶反 应的二元系相图。
2、包晶合金的凝固及其平衡组织 • (1)ω (Ag)为42.4%的Pt-Ag合金(合金I)
第八章 相平衡与相图原理
第一节 相、相平衡与相律
一、基本概念
1、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其中至少有 一种为金属,组成具有金属性的材料称为合金。
2、组元:构成材料的最简单、最基本、可以独立存在的 物质。它可以是纯元素也可以是稳定化合物。
C=1,单元系统,如纯铁 C=2,二元系统,如Pb-Sn合金 C=3,三元系统,如Fe-C-Si合金 C>3,多元系统
自由能-成分曲线与匀晶相图的关系
自由能-成分曲线与共晶相图的关系
二、杠杆定律
设合金的总重量为1,则有
杠杆定律的说明:
两相平衡共存(两相区) 确定相的含量
三、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
(一)匀晶相图 1、匀晶相图 • 匀晶转变:由液相直接结晶
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