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问答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项目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问答原因分析及其控制措施

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1.墙面抹灰层空鼓、脱落、开裂,外墙渗水。

☐主要原因分析:✧操作原因:基层处理不好,分层抹灰厚度过大,外墙面砖勾缝质量差。

控制措施:●严格基层检验控制程序,实行抹灰前基层报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抹灰。

如砼墙必须凿毛、刮素灰。

●制订操作工艺标准,加强操作工艺监督,以控制分层抹灰厚度符合要求。

●对外墙抹灰或面砖勾缝,加强过程巡检及拆架前联检,符合要求后方可拆除外脚手架。

检查一定要细,要分面检查平整度、垂直度及是否有裂缝(纹)等,对检查结果填表各方签字。

✧技术原因:抹灰层过厚未进行技术处理;不同基体交接处未按要求做技术处理。

控制措施:●监理会同施工方查找设计及实际中抹灰层厚度超过35mm的及不同基本交接处部位(如柱与墙、梁与墙、门口过梁端部等部位),对具体做法下达技术联系单,统一做法。

●加强过程监督,如抹灰前检查不同基体交接处处理情况如何,实际抹灰是否存在厚度过大的部位等。

✧进度原因:因进度压力,墙体砌筑未有足够时间完成收缩即开始抹灰。

控制措施:检查气体完成时间,要求砌筑完成时间超过15天(最好1个月)后方可抹灰2.墙体透寒,常发生在山墙、顶层局部标高变化处、窗膀等部位。

☐主要原因分析:✧设计原因:由于设计热工计算有问题,局部设计疏忽或选材问题。

控制措施:●对外墙保温设计进行复核,尤其是对常见的山墙部位透寒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措施。

●复核设计中是否存在局部保温厚度不足的,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选用合理的设计方案。

外墙采用外保温效果较好;夹芯墙保温由于施工工艺原因,存在局部热桥。

✧材料原因:材料保温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

控制措施:严格使用设计要求的保温材料,要在设计中体现材料的热工指标。

材料选用时,必须有热工指标与设计进行比较。

必要时,对保温材料热工性能进行试验。

✧施工原因:局部节点或细部处理不到位产生热桥。

控制措施:加强技术交底,监督施工过程操作,对板材安装及细部严格检查,符合要求后各方签认进行下道工序。

✧使用原因:业户使用过程中室内湿度过大,通风不好。

控制措施:在住宅使用说明中加以明确说明3.地面起砂、空鼓裂缝,个别贯穿楼板裂缝。

□主要原因分析:✧技术原因:地面内暗设管道未采用加强措施;大面积地面未采取分缝做法。

控制措施:地面施工前,会同施工单位及研究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易开裂的部位,下达技术联系单。

如地面内暗管埋置深度应确保上部有15-20mm面层,暗管上部加钢板网200mm宽;整体地面尺寸超过6m分缝,分缝位置宜设置在门口及梁的上部。

✧材料原因:选用水泥质量有问题;控制措施:水泥面层要求必须选用优质425#水泥,如大水产425#水泥,招标中应明确说明。

✧施工原因:基层未处理好,面层养生不到位;控制措施:●加强基层处理质量控制,地面施工前,施工单位对基层清理合格后报验,监理检查签认,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面层施工完成12h后浇水养生7d。

✧进度原因:楼板贯穿裂缝大多由抢进度造成。

控制措施:主体施工时,楼板砼未达到1.2N/mm²强度,不允许上材料,且材料堆放不许集中,另外砼抹面要控制二次抹压一定要到位。

4.屋面、厨卫间渗漏。

☐主要原因分析:✧技术原因:细部处理方案不到位或疏忽,如管根部部位未按要求灌膨胀细石砼。

控制措施:监理对防水设计进行审核,对细部做法下发技术联系单,加强过程监督及事后控制,细部未经验收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

✧施工操作原因:防水材料粘结连接不密实,细部处理不符合要求。

控制措施:加强技术交底和过程控制,必要时采取破坏性抽样检查,超规范要求做蓄试验。

✧材料原因:卷材质量低劣,耐久性差。

控制措施:●卷材品牌在招标中应予以明确,尤其是屋面防水材料要选用质量稳定、耐久性好的品牌。

●材料进场,检查合格证、出厂日期、外观,见证取样复试。

✧设计原因:很少发生,主要是屋面存在上梁与排水管道路标高不合理,施工中该部位的处理不到位引起。

控制措施:●屋面施工前,认真审核设计,对存在的不合理做法及时与设计联系。

●加强施工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使用原因:由于业户装修引起厨卫间防水层破坏导致渗漏。

控制措施:交工前进行二次蓄水试验,交屋时业户在场进行三次蓄水试验,不漏后各方签认,并对业户进行使用说明。

5.外窗结露、漏水、透风、窗户刚度差,五金件易损。

☐主要原因分析:✧材料原因:窗型材质量差,节点处理不过关,保温处理不过关,五金件质量差。

控制措施:招标前,应确定相关材料品牌,专业厂家进行设计,监理和业主共同审核。

✧技术原因:厂家技术能力不强,设计存在问题。

控制措施:●对投标厂家进行考察,要选择信誉好的大厂家。

●对厂家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进行审核。

✧操作原因:密封胶不到位;框与墙交接处未发泡。

控制措施:●加强门窗框隐蔽管理,打密封胶前全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密封胶施工时,应检查胶缝宽度、厚度及是否顺滑。

■采暖、给排水系统跑、冒、滴、漏、排水不畅、采暖不热。

☐主要原因分析:✧技术原因:系统排布不合理。

控制措施:●认真审核设计,对不合理的系统排布及时与设计联系。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材料原因:管材质量差。

控制措施:选择好品牌材料,材料进场严格控制。

✧操作原因:接头处理不到位。

控制措施:加强过程监督及采取试验检查。

✧管理原因:如地热专业施工与土建配合不到位,管理疏忽造成成品保护处理问题。

控制措施:对分包与总包配合进行规范,明确双方的责任,加强成品保护管理。

✧使用原因:暗设管未标注,业户不知情装修引起损害。

控制措施:对墙内、地面暗设管交工前必须有明显标识,交屋前向业主提供使用说明书。

6.电气线路故障,电线接头质量差☐主要原因分析:✧技术原因:系统设计有问题。

控制措施:●认真审核设计,对系统合理性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联系。

●由于业户要求调整负荷应有正规的手续,各方签字,同时需进行技术复核并采取措施。

✧操作原因:未按规范工艺要求施工。

控制措施:加强技术交底及巡检。

✧使用原因:业户不知电气暗管位置,装修引起破坏。

控制措施:交屋前向业主提供使用说明书。

7.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方面⏹易发问题:土石方工程中存在塌方、位置偏移、回填土不均匀下沉引起建筑物室内地面、室外散水、小区道路下沉影响使用和安全。

控制要点:●建筑定位●基坑周边变形观测●回填土工艺试验及工艺监测●地下障碍物保护和清除●方案审核●深基坑放坡或支护控制措施:☐施工前,应熟悉勘察设计文件,对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搞清楚,同时,地下管线,障碍物等也要掌握清楚,便于采取可靠的措施加以保护或排除。

☐土石方施工前,应审查承包单位编制的单项施工方案,要做到对主要施工方法、技术质量措施、基坑监测计划、安全、劳力、机械设备等全面审核,重点审核施工方法,技术、质量、安全保证措施,并检查督促落实。

☐土石方施工前,应对施工单位测量成果进行校核,查验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并对测量控制桩进行妥善保护。

同时,应做好原始场地方格网的确认工作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开挖过程中,应分阶段对基坑边线进行复核,防止超挖、偏挖。

同时,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下水应督促承包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排除,以利挖土工作顺利进行。

☐基坑开挖过程中和完成后,应检查承包单位边坡稳定的监控是否按要求进行,做到观察和测量相结合,以保证基坑安全。

☐承包单位应有应对紧急情况下的预案和措施。

☐回填前应根据填土深度、回填料做出具体方案,对深基坑回填应根据季节、竣工时间确定具体工艺。

基坑回填土应符合设计要求,无影响回填质量的有机杂物含量控制在8%以内。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采用人工填土、机械夯实时,分层厚度应控制在250mm内,夯实遍数应符合规范要求。

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回填过程采用巡视和旁站的方法保证质量⏹易发问题:地下防水砼工程中施工缝位置不当、砼墙面、施工缝渗漏,预埋件、穿墙螺栓管道处渗漏。

控制要点:●施工缝位置●材料质量●砼、振捣、养护●穿墙螺栓、套管止水措施及质量控制措施:☐防水砼制作质量检查的内容:原材料质量情况,防水剂要选用质量优的产品。

砼配比投料计量情况,防水剂掺量是否符合配比要求,砼坍落度是否符合配比要求等。

☐防水砼施工前应检查施工缝留设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除设计规定和正常施工要求外,不宜留设施工缝。

墙体水平施工缝应高出底板面200mm以上。

☐检查施工缝的处理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穿墙螺栓、管道是否采取止水措施、质量如何等。

☐防水砼应连续浇注完成,施工中应抽查砼坍浇度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中振捣是否到位,浇注顺序是否合理,砼接槎是否符合要求(防止出现冷缝)。

☐防水砼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得少于14d。

☐防水砼拆模后应及时检查验收,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隐患。

拆模时一定要注意砼未达到一定强度,不得随意触动穿墙螺栓,防止该部位渗漏。

8.主体及围护工程质量方面⏹模板工程易发问题:塌模、爆模、胀模、模板下挠、截面超差、拼缝不严、乱用脱模剂、乱拆模。

控制要点:模板设计审查,现场实测。

控制措施:☐模板施工之前,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模板专项设计,如对模板材料选用、排板、模板整体和支撑系统刚度、稳定性等进行设计,监理人员应进行认真审核,重点审核支撑体系刚度、稳定性。

☐施工中应定期检查模板、支架的损耗情况,出现损坏及时维修,防止出现模板本身缺陷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设计图检查模板安装的轴线、标高、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拼接缝等是否超差。

☐梁、板跨度≥4m时,模板应预先起拱1/1000—3/1000。

☐施工中应加强模板脱模剂的使用管理,对于影响结构、装饰工程质量的油质隔离剂不宜使用,严禁使用废机油。

隔离剂应涂刷均匀,无漏涂。

☐拆模应严格按砼强度满足原则,加强拆模报验管理工作。

☐应当注意回填土上的支模要有可靠的防止回填土沉陷引起模板下挠的措施。

⏹钢筋工程易发问题:钢筋材质差、钢筋漏绑、制作尺寸不足、钢筋位置不准、砼保护层厚度超差、接头质量不好、位置不当。

控制要点:●钢筋材质●搭接、锚固长度●钢筋接头位置、规格、尺寸控制措施:☐对进场钢筋实行外观质量和取样复试相结合的质量检验制度,要检查钢筋出厂合格证明、钢筋产品标识是否规范,外观质量如:有无锈蚀、截面圆度、规格、直径如何等,应注意复试中框架柱受力钢筋强屈比,屈强比的规范要求。

☐钢筋加工制作过程中应检查有无脆断,弯折处裂纹,若出现此种情况应进行材质化学成份检验,不符合要求不得用于工程。

☐钢筋接头连接应依据安全可靠性、可行性、经济性原则选取,实行外观检查和取样复试相结合的质量检查制度。

☐钢筋绑扎安装中,应严格按设计检查钢筋的数量、规格尺寸、间距是否正确,绑扎要牢固,接头位置要错开;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