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拱圈浇筑过程中拱架的受力分析

拱圈浇筑过程中拱架的受力分析

××大桥拱圈浇筑过程中拱圈支架的受力分析××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目 录1.工程概况 (1)2.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1)2.1.结构模型的简化 (1)2.2.材料说明 (3)2.3.按设计说明要求进行整体计算 (3)2.3.1.拱架位移 (4)2.3.2.拱架应力 (5)2.3.3.拱架稳定 (5)3.砼施工过程中拱架受力计算 (6)3.1.荷载的简化 (6)3.2.施工阶段的模拟 (7)4.各施工阶段拱圈支架的受力情况 (7)4.1.第一阶段:拱架自重,拱盔荷、载风荷载作用 (7)4.1.1.拱架位移 (7)4.1.2.拱架应力 (8)4.2.第二阶段:对称浇筑拱脚段22.447m底板 (8)4.2.1.拱架位移 (8)4.2.2.拱架应力 (9)4.3.第三阶段:浇筑拱顶段30.762m底板 (9)4.3.1.拱架位移 (9)4.3.2.拱架应力 (10)4.4.第四阶段:对称浇筑1/4跨段20.073m底板(底板合拢) 104.4.1.拱架位移 (10)4.4.2.拱架应力 (11)4.5.第五阶段:对称浇筑拱脚段22.72m腹板 (11)4.5.1.拱架位移 (11)4.5.2.拱架应力 (12)4.6.第六阶段:浇筑拱顶段31.137m腹板 (12)4.6.1.拱架位移 (12)4.6.2.拱架应力 (13)4.7.第七阶段:对称浇筑1/4跨段20.318m腹板(腹板合拢) 134.7.1.拱架位移 (13)4.7.2.拱架应力 (14)4.8.第八阶段:对称浇筑拱脚段23m顶板 (14)4.8.1.拱架位移 (14)4.8.2.拱架应力 (15)4.9.第九阶段:浇筑拱顶段31.513m顶板 (15)4.9.1.拱架位移 (15)4.9.2.拱架应力 (16)4.10.第十阶段:对称浇筑1/4跨段20.563m顶板(顶板合拢) 164.10.1.拱架位移 (16)4.10.2.拱架应力 (17)5.各施工阶段拱圈支架的稳定情况 (17)5.1.整体稳定计算 (17)5.1.1.浇筑底板时拱架的整体稳定计算 (17)5.1.2.浇筑腹板时拱架的整体稳定计算 (18)5.2.局部稳定计算 (19)5.2.1.上弦杆局部稳定计算 (20)5.2.2.下弦杆局部稳定计算 (20)5.3.抗风倾覆性验算 (22)6.总结 (22)7.结论与建议 (23)1. 工程概况××大桥是××至四级公路项目中的一座大型桥梁,里程桩号K0+177.675~K0+327.325,桥梁全长149.65m ,桥型布置为:2x10m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x105(箱型拱)+1x10m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主桥桥宽9.0m 。

××大桥主桥为上承式钢筋混凝土单箱双室拱桥,主拱圈高度 1.95m ,宽7.0m ,主孔净矢跨比5100=L f ,悬链线拱轴线,拱轴系数756.1=m ,拱顶设计预拱度13cm 。

拱脚段顶、底板厚度30cm ,中间节段厚度为25cm ;底板弧长115.802m ,其中拱脚段弧长2×6.981m ,中间段弧长101.84m 。

图1 主桥桥跨布置图采用支架现浇施工,支架采用钢拱支架,主要构件为六四军用梁标准三角架和下弦杆。

沿桥面横向分为6组,每组两片。

标准三角架高度为2.0m ,上弦节间长度为4.0m ,长下弦杆长度3.71m ,短下弦杆长度3.60m ,材料为16Mn 钢,共需要标准三角架156块,端三角架12块,下弦杆174组(含合拢断预拱脚自制下弦杆),销子984个。

2.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2.1. 结构模型的简化按照拱圈设计图纸对拱架进行了拼装设计,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2 有限元整体模型简图图3 拱脚局部模型放大图(拱脚)图4 拱顶局部模型放大图(合龙段)标准三角架、端三角架、上下横向联系用梁单元模拟,其尺寸及横截面形状按照设计图纸及现场量取建立,各组支架间的所有剪刀撑连接采用桁架单元模拟,横截面积按照实际情况取。

按照销子的位置,设定各有关部件之间的铰链连接,其示意图如下。

图4 铰链位置示意图2.2.材料说明标准上、下主受力弦杆采用16#拼接槽钢,现场加工上、下弦杆采用25#槽钢,端三角主斜腹杆采用16#拼接槽钢,基本三角架主斜腹杆采用10#槽钢,竖腹杆、小斜腹杆采用L70×70×6角钢,三角桁架腹杆接的连杆采用L80×80×8角钢,单片三角桁架自身上下弦杆间的联板采用不同厚度的钢板相连(在此不再详述)。

贯通横向联系采用C10#槽钢,剪刀撑横向联系采用L80×80×8角钢。

2.3.按设计说明要求进行整体计算(1)钢拱架受力分析采用的计算荷载,考虑以下几点:a.拱圈底板自重的1.15倍,并计入超重系数1.05,容重取值要计入钢筋重量,经换算得钢筋砼容重为 2.687t/m3,拱圈底板自重计算荷载为(2×6.981×2.4175×2.687+101.84×2.185×2.687)×1.15×1.05=831.49t。

b.模板自重,28+20=48t。

c.钢拱架顶面至底模板之间的支架重量,25t。

d.机具与施工人同的重量,10t。

e.泵送混凝土应计a动力系数1.2,本桥施工不采用泵送砼,采用缆索吊运送砼,动力系数基本可以忽略,出于安全起见,亦取1.1的动力系数。

f.风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7.1.1条计算;ωk=βzμsμzω0=1.95×1.3×2.17×0.3=1.65 kN/m2。

g.拱架自重160t。

2.3.1.拱架位移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拱顶,为8.9cm。

2.3.2.拱架应力拱脚附近上弦杆有最大压应力,其值为:235MPa<260MPa,满足强度规范要求。

2.3.3.拱架稳定拱架稳定分析通过分析可知,拱架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为4.133>4,满足机构整体稳定要求。

3.砼施工过程中拱架受力计算3.1.荷载的简化拱圈浇筑过程中,拱架作为承载结构,考虑自重,施工荷载当作外力作用在拱架上,砼按激活单元的方法自动计入。

根据实际情况,各荷载如下:1、拱架自重,160t;2、拱架顶面至拱圈底模板之间的支架重量,共计:25t;3、底模板重量:28t;4、辅助钢管及马蹄形模板重量20t;5、拱圈两拱脚6.981m(弧长)范围内底板钢筋砼重量合计:90.7t;6、拱圈剩余段底板101.82m(弧长)钢筋砼重量合计:597.9t;7、拱圈两拱脚7.114m(弧长)范围内底板钢筋砼重量合计:92.4t;8、拱圈剩余段顶板114.4m(弧长)钢筋砼重量合计:671.7t;9、拱圈腹板钢筋砼重量:248t;10、横隔板钢筋砼重量:123.78t;11、排架底座钢筋砼重量:148.4t12、腹模板重量:20t13、腹板钢管支架重量15t14、顶模板重量15t15、顶板支架重量15t16、机具、施工人员重量及砼振捣力,按1 kN/m2的集度,平均分布在拱架施工区域顶面上。

17、风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7.1.1条计算;ωk=βzμsμzω0=1.95×1.3×2.17×0.3=1.65 kN/m2情况说明:1、拱圈底板、腹板、顶板、隔板的重量,按钢筋砼的方量乘以容重求得,2.68t/m3。

3.2.施工阶段的模拟拱圈的浇筑过程分如下几个阶段:1、对称浇注拱脚段(22.447m长)底板砼;2、浇筑拱顶段(30.762m长)底板砼;3、对称浇筑1/4跨段(20.073m长)底板砼,底板合拢;4、对称浇筑拱脚段(22.72m长)腹板及相应横隔板砼;5、浇筑拱顶段(31.137m长)腹板及相应横隔板砼;6、对称浇筑1/4跨段(20.318m长)腹板及相应横隔板砼,腹板合拢;7、对称浇筑拱脚段(23m长)顶板砼;8、浇筑拱顶段(31.513m长)顶板砼;9、对称浇筑1/4跨段(20.563m长)顶板砼,顶板合龙;4.各施工阶段拱圈支架的受力情况4.1.第一阶段:拱架自重,拱盔荷、载风荷载作用4.1.1.拱架位移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拱顶,为2.0cm。

拱顶附近上弦杆有最大压应力,其值为:66MPa<260MPa,拱脚上弦杆附近亦有最大压应力65 MPa,满足强度规范要求。

4.2.第二阶段:对称浇筑拱脚段22.447m底板4.2.1.拱架位移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砼施工端部附近,为2.3cm。

拱脚附近下弦杆有最大压应力,其值为:184MPa<260MPa,满足强度规范要求。

4.3.第三阶段:浇筑拱顶段30.762m底板4.3.1.拱架位移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拱顶,为8.5cm。

拱顶附近上弦杆有最大压应力,其值为:194MPa<260MPa,满足强度规范要求。

4.4.第四阶段:对称浇筑1/4跨段20.073m底板(底板合拢)4.4.1.拱架位移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拱顶,为7.9cm。

拱脚附近上弦杆有最大压应力,其值为:179MPa<260MPa,满足强度规范要求。

4.5.第五阶段:对称浇筑拱脚段22.72m腹板4.5.1.拱架位移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拱顶,为6.2cm。

拱脚段附近下弦杆有最大压应力,其值为:212MPa<260MPa,满足强度规范要求。

4.6.第六阶段:浇筑拱顶段31.137m腹板4.6.1.拱架位移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拱顶,为9.4cm。

3/8跨段附近上弦杆有最大压应力,其值为:214MPa<260MPa,满足强度规范要求。

4.7.第七阶段:对称浇筑1/4跨段20.318m腹板(腹板合拢)4.7.1.拱架位移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拱顶,为8.4cm。

拱顶附近上弦杆有最大压应力,其值为:203MPa<260MPa,满足强度规范要求。

4.8.第八阶段:对称浇筑拱脚段23m顶板4.8.1.拱架位移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拱顶,为7.6cm。

拱脚段下弦杆有最大压应力,其值为:238MPa<260MPa,满足强度规范要求。

4.9.第九阶段:浇筑拱顶段31.513m顶板4.9.1.拱架位移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拱顶,为10.2cm。

拱顶附近上弦杆有最大压应力,其值为:240MPa<260MPa,满足强度规范要求。

4.10.第十阶段:对称浇筑1/4跨段20.563m顶板(顶板合拢)4.10.1.拱架位移最大竖向位移发生在拱顶,为9.7cm。

4.10.2.拱架应力拱顶附近上弦杆有最大压应力,其值为:233MPa<260MPa,满足强度规范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