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初中关爱“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经济日益扩大,许多家长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经商等,将子女托付给父母、亲戚代管。
留守儿童的第一老师、第一监护人缺位,思想教育放松,家庭监护弱化,出现了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
这是家庭、学校、社会面临的新课题。
为此,我们麻田中心校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重视抓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们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摸清留守儿童情况,耐心开展心理辅导。
我校共有“留守儿童” 105 人,占在校儿童6%,且呈上升之势。
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分布在各个班级,增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同时每个留守儿童特征又不同,心理、学习、生活各有差异,为了准确把握他们的真实情况,我校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认真摸底调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外出走向及孩子托付照顾情况。
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详实的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
我们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留守儿童有三个弱点。
一是缺少关爱,思想滑坡,送去关爱,“给一点阳光就灿烂”。
“留守儿童”的第二大弱点是学习目的不明确,主动性不够,依赖性强,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留守儿童的第三个弱点是精神不振,缺乏勇气,针对这一特征,学校从弘扬民族精神入手,排除他们思想上的误区,鼓励他们自信、自立、自尊、自强。
针对留守儿童的个体心理差异,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情系留守,奉献爱心
留守儿童的第一老师第一监护人缺位,关爱不能缺位。
为了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离爱”,我们从以下方面做了努力:
1、个别走访,做一人一事的工作。
学校要求班主任周六、周日对困难学生进行不定期家访,我校全体班主任人人参与,并建好学生成长台帐,收集案例。
在走访中,他们凭真情沟通来感染学生,既关心学习生活,又关心思想健康;既表扬优点,又指出缺点。
2、书信电话沟通,送去爱心。
距离学校范围内最远的就是首阳镇石家磨、双泉乡等地,我们向全学校在外的家长发出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家长多多关心留守在家的子女,并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
运用多种形式(如打电话、走访等)与留守儿童的在外父母及抚养、监护人进行联络。
通过互通信息、相互交流,学校、家庭均能够了解留守儿童在家或在校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使家长及时送回爱心,表扬长处,指出不足,鼓励积极向上。
同时学校也有的放矢做工作。
3、积极开展主题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管理。
针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我校主要采用正面教育、侧面诱导的方式。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促进管理。
以节庆日、纪念日为契机,结合家访,侧重留守儿童的关爱,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等活动,积极为留守儿童学生开设各种兴趣小组,使其生活学习更加充实。
正面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使他们领会到学校、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之情,促进他们愉快生活,安定学习。
三、初显成效,任重道远
学校自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了关心留守儿童的舆论氛围,营造了留守儿童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其次,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受到了具体的关爱,体验到了温暖,思想情绪稳定,学习成绩有了提高。
再次,在留守儿童中涌现了许多优秀学生。
如九一班的裴永飞,由于母亲去世,父亲外出打工,自从参加学校组织的摔跤兴趣小组活动后,在指导老师的悉心关怀下,但每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四、不断总结经验,长期开展工作。
“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无定性,易变化,只要他们的父母一旦改变了工作位置,留守儿童将不再是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将可能成为留守儿童。
为此,我校开展了长期的工作,不断摸索规律、修订、完善方案,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长期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留守儿童是学校、社会中的一部分,针对这些特殊群体,我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给予他们大量的关爱;学习上,给他们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心理上,对他们进行积极正确引导。
使留守儿童也能同非留守儿童一样,在德、智、体、美、劳等身心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与时俱进,继续探索,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为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四有”
新人作出新的贡献。
首阳初中
二〇〇九年五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