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汉中旅游景点大全

陕西汉中旅游景点大全

陕西汉中旅游景点大全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

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有“秦巴天府”之称。

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为汉中留下了诸多名胜古迹:被誉为世界交通史,文化史上“奇迹”与“瑰宝”的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汉刘邦的拜将台及其为汉王时的宫殿遗址古汉台、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墓地、祠堂等。

胜迹历历,史册煌煌,一九九四年汉中市被国务院命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最佳旅游时间:春季、夏季。

春季山野返绿,百花盛开,是观赏山水秀色的好时机。

汉中百万亩油菜花会在春季盛开,而“五一”前后还可到西乡的樱桃园参加西乡樱桃旅游节。

夏季去汉中则可游山玩水、避暑休闲。

但夏季时常有雨,出门最好携带雨具。

汉中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季候区,汉中盆地,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穿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但冬季较为寒冷,秋天多阴雨,不是最理想的出游季节。

汉中旅游景点很多,主要有:古栈道简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故事广为人知:刘邦取汉中后于公元前206年按大将韩信的计谋,派少数人修建栈道,以转移镇守关中西部雍王章邯的注意力,而暗地里沿着西边艰险的陈仓((即秦栈)北出大散关,攻占了陈仓城,进军咸阳。

故事中的古栈道,主体的90%是在汉中境内。

栈道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通道,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艰巨,路途险恶,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战国策·秦》记载“栈道千里于蜀汉”。

川陕之间的栈道始建于战国时代,拓展于秦汉两代。

由于古代战火焚烧和2000年的蚀毁,古栈道留下斑斑痕迹,引人感叹。

现在栈道故地修有仿古栈道,游人行走其上,即可领略山水秀色,还可感怀千年历史的沧桑。

主要栈道段——子午道,又叫子午谷。

北口在长安县,叫子口;南口在洋县,叫午口,全长420公里。

鸿门宴后,刘邦被项羽贬到巴蜀地带做汉王,就是沿子午道返回汉中。

途中他听张良的主意,烧了走后的栈道,以防止项羽南侵,又可使项羽不疑心刘邦北上。

子午道的沿途有蔡伦墓祠和张骞纪念馆。

褒斜道,南口在汉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眉县的斜谷,通称褒斜谷,全长470公里。

栈道南端叫小石门,北端叫大石门。

自战国起,就有人在谷中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踵继,多次增修,后人就命名为“褒斜道”。

汉武帝大加修凿褒斜道250公里,从而出现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的盛况。

当时开凿山石不是用铁器或火药,而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

隧道内壁和石门南褒河两岸崖上,留下汉魏以来历代著名官员和文人雅士的提名和留诗,通称“石门石刻”。

1971年修建石门水库,17万方主要石刻移入汉中博物馆保存。

金牛道,又叫蜀栈,是古代川陕的交通干线,北起陕南勉县,南至四川巴中大剑关口。

此道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一段十分险峻。

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

陈仓道,北起宝鸡的陈仓,南到汉中勉县。

武侯祠简介武侯祠位于勉县县城108国道边,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武侯祠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由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武侯祠占地50余亩,呈南北布局,中轴线直穿七进,大都三院并连,现有古建筑28座100余间,规模雄伟,为陕南较大的古建筑群。

历代均有修葺,唐、元、明、清都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大都保留清代风格。

武侯祠因其历史悠久,故历代名人、墨客留下的墨迹甚多,唐李商隐、宋陆游、明薛宣、黄辉、清王士桢、乾隆皇帝御前侍卫工部尚书松筠、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同治年间出使日本的大臣黎庶昌、蜀中才子李调元、近代爱国名将冯玉祥、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等都在此留有墨迹。

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杨静仁、李鹏、万里、乔石、李瑞环、宋健、陈俊生、彭珮云、张震等都曾来此参观视察,并留有墨宝。

武侯祠内文物丰富,匾联层层、碑碣林立,现有各时代石碑90余通,各种文物多件,历代名人字画400余幅,以嘉定年间皇帝亲笔御书的“忠贯云霄”金匾最为珍贵。

除了文物古建筑外,还有汉柏、汉桂、旱莲、银杏等古树名木,其中汉柏据测定树龄在1700年以上。

旱莲是世界稀有花木,现被定为汉中市市树。

武侯墓简介武侯墓位于勉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葬地,墓区山环水抱古木参天,四季如春风景宜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南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封武乡侯。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遵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下。

死后谥“忠武侯”,千百年来,人们都称其墓地为“武侯墓”。

墓园内现遗留各时代碑石余通,匾额34块,对联29幅,三国故事壁画100余幅,碑石匾联内容,多为赞颂诸葛武侯之词。

各时代的钟鼎炉磬10余件。

并有武侯遗文本刻条幅48块。

张良庙简介张良庙位于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紫柏山东南脚下。

这里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是陕南著名的游览胜地。

相传“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在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

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

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

张良庙傍山依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霭缭绕,颇有仙家灵气。

柴关、紫柏二山在此形成一个圈状,庙前一水和庙后一河又成环抱之态,庙四周幽静肃穆,方圆百里苍松紫柏挺拔苍翠,大有护法卫道之像。

二水轻流低吟,如琴鸣曲;鸟语清脆,空谷传音;再加以庙宇玲珑,楼台迭现,常使风尘仆仆的游客生出游身世外之感。

佛坪自然保护区简介佛坪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汉中东北的佛坪县西北部,是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区内气候凉爽,森林覆盖率高,茂林修竹,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大熊猫理想的栖息地。

石门水库简介石门水库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北18公里的褒河谷口,风景秀丽,古迹芸萃,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遗址。

褒谷山势险峻,怪石峥嵘,翠峰耸立,清代文人王晚香在这里概括出“石门二十四景”。

石门水库建成后使褒谷锦上添花。

水库坝高88米,顶长260米,造型宏伟。

湖水碧波荡漾,乘游船、快艇穿梭在17公里长湖面,可尽情饱览湖光山色。

这里水产水禽种类繁多,以大鲵、甲鱼、白鹭等最为珍贵。

褒谷石门是个天然博物馆。

自春秋战国以来,这是就是沟通中原、西北与西南交通的要冲。

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架设的栈道堪称古代交通的奇迹,而石门是栈道最险最奇之处。

现在新建的仿古栈道飞架在陡壁悬崖上,追溯着历史的沧桑。

东汉年间采用“火烧水激”的方法开凿成的石门隧洞,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

石门附近有汉代以来文人墨客题留摩崖石刻一百多处,最为著名的国之魂宝“石门十三品”,被日本书道界称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其中曹操的“衮雪”,张良的“玉盆”,郑子真的“石虎”苍劲浑扑,运笔流畅,《石门颂》、《石门铭》自古被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楷模;这些石刻现多收藏于汉中市博物馆。

连城山腰的连云栈道,沿途石刻林立。

现在已淹没于水下的褒姒铺,相传是西周亡国美女褒姒的故里。

定军山简介定军山位于勉县城南2公里处,武侯墓就位于此山脚下。

定军山是三国时期魏蜀两军交战的著名古战场,因此古今闻名。

整个定军山有十二连山,自西向东逶迤十多公里,宛如游龙戏珠,故有“十二连山一颗珠”之美誉。

古时三国因定军山之战而形成鼎立局面,定军山又因三国史迹而广为人知。

蜀汉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于定军山下,威名震华夏,就是在此处。

古汉台(汉中市博物馆)简介古汉台位于汉中市东南部,又名七星台,相传是汉高祖刘邦在汉中称汉王时所建的府邸,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上有望江楼,高约17米,登楼可以眺望汉中市全貌,此楼历代多有损毁,现存为民国4年重建。

古汉台现为汉中市博物馆所在地,馆内珍藏有历代碑刻、拓片、书画等珍贵文物1万多件,其中尤以石门十三品最具盛名,有“国之魂宝”之寓,被日本书道界称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其中曹操的“衮雪”,张良的“玉盆”,郑子真的“石虎”苍劲浑朴,运笔流畅,《石门颂》、《石门铭》自古被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楷模。

这些珍贵的文物都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南湖简介南湖位于汉中市西南17公里的汉山南麓,是国家3A级旅游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景区内青山常绿,河流密布。

“青山碧水,松涛竹海,鸟语花香”是南湖独特的自然美景,南湖有陕西第一湖之赞誉,是汉中灵山秀水的集中体现者。

南湖主要景点有:揽月楼、百花园、动物园、狮子亭、琼花阁等。

景区“融碧水青山为一体,集天灵地秀于其内”,水域宽广,林密沟深,花香四季,山、水、建筑物,组合巧妙,古朴典雅,堂皇秀丽,构成一处令人眷恋的集锦式的水上园林。

钓鱼台、琼花阁、神怡宫、揽月楼、雄狮亭、集贤殿……姿态各异。

或栖岛屿,或卧湖滨,或半架坡面,或突入湖心。

既有曲径通幽、青逸深邃的绝地佳境,又有登远眺、尽收眼底的高阜山巅。

湖心岛上的川陕革命南郑纪念馆,讲述了当年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战斗的英雄故事。

陆游纪念馆,让您尽领南宋爱国诗人风骚。

景区内还有一些游乐项目,如:高空滑索、摩天轮、碰碰车、卡丁车、空中飞车、海盗船、飞人蹦极等十多类。

也有数家供游客休息的茶座。

景区为游客提供了游船,分大游船、豪华艇、冲锋舟、快艇、玻璃钢划船等,供游客在水上游玩。

青木川保护区·古镇简介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强县的青木川镇,这里北接甘肃,西连四川,素有“一脚踏三省”之名。

保护区境内山脉绵延,有大片原始森林,栖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红腹雉、等国家保护动物,还生长着珙桐、野杜鹃等珍稀植物。

区内有石梯,拾级而上,可见古栈道遗迹。

凤凰山海拔2300米,山势形如凤凰,四季风光各有不同;山上有将军石、清泉飞瀑等,有小九寨沟之称,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

青木川古镇山清水秀,生态天然,民风古朴。

古镇历史悠久,古时曾是羌汉杂居地区,自明朝年间逐渐繁华盛,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

现在古镇上保留有大片古街、古祠、古栈道、古民居等建筑群,已被列为宁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河水穿镇而过,人们悠然地做着各种活计,生活自在。

古街回龙场系明成化年间所建,街长800米,宽4米,基本维持古时原貌。

古镇保存最为完整的魏氏大院,系民国年间知名绅士魏辅唐所建。

现遗存有魏氏大院三处,其倡办的中学一所,保存完好。

还有明清时期所建的瞿氏、魏氏、赵氏、屠氏祠堂,立碑刻字等。

在距古街5公里的地方,有明清时留下的通往甘肃的商运古栈道,长达60公里,道路顺河而上,依崖凿路,路势十分险峻。

青木川的传奇故事——民国时期的大地主魏辅堂是这一带的传奇人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