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极保护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一) 阴极保护投入前的准备与验收
1. 阴极保护投入前对管道系统的检查
(1) 管道对地绝缘的检查
从阴极保护的原理介绍,已得知没有绝缘就没有保护。
为了确保阴极保护的正常运行,在施加阴极保护电流前,必须确保管道的各项绝缘措施正确无误。
应检查管道的绝缘法兰的绝缘性能是否正常,管道沿线布置的设施如阀门等应与土壤有良好的绝缘,管道与固定墩、跨越塔架、穿越套管处也应有正确有效的绝缘处理措施。
管道在地下不应与其他金属构筑物有“短接”等故障。
管道表面防腐层应无漏敷点,所有施工时期引起的缺陷与损伤,均应在施工验收时使用音频信号检漏仪检测,修补后回填。
(2) 管道导电性检查
对被保护管道应具有连续的导电性能。
2. 对阴极保护施工质量的验收
(1) 对阴极保护间内所有电气设备的安装是否符合《电气设备安装规程》的要求,各种接地设施是否完成并符合要求与图纸设计一致。
(2) 对阴极保护的站外设置的选材、施工是否与设计一致。
对通电点、测试桩、阳极地床、阳极引线的施工与连接严格符合规范。
(3) 图纸、设计资料齐全完备。
(二) 阴极保护投入运行
(1) 组织人员测定全线管道自然电位、土壤电阻率、各站阳极地
床接地电阻。
同时对管道环境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了解,这些资料均需分别记录整理,存档备用。
(2) 阴极保护站投入运行按照直流电源(整流器、恒电位仪、蓄电池等)操作程序给管道送电,使电位保持在-1.30V左右,待管道阴极极化一段时间(4h以上)开始测试直流电源输出电流、电压、通电点电位、管道沿线保护电位、保护距离等。
然后根据所测保护电位,调整通电点电位至规定值,继续给管道送电使其完全极化(通常在24h以上)。
再重复第一次测试工作,并做好记录。
若个别管段保护电位过低,则需再适当调节通电点电位至满足全线阴极保护电位指标为止。
(3) 保护电位的控制各站通电点电位的控制数值,应能保证相邻两站间的管段保护电位达到-O.85V,同时,各站通电点最负电位不允许超过规定数值。
调节通电点电位时,管道上相邻阴极保护站间加强联系,保证各站通电点电位均衡。
(4) 当管道全线达到最小阴极保护电位指标后,投运操作完毕。
各阴极保护站进入正常连续工作阶段。
(三) 阴极保护站的日常管理
工业发达国家的阴极保护站大多数已无人值守,由控制中心遥测、遥控,几乎所有的站都是先由人工调整好,再自动恒定电位。
阴极站每一个月派人去检查维护一次。
长输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人工检测是很费人力的。
其难易与管道设施所经过的地区有关。
美国HARC0公司发展并完善了管线的航空监视体系,能自动监视和记录阴极保护系统的数据。
此系统成功的关
键是遥测地面站的监控装置。
装置的中心部分收藏在一只能抵御恶劣气候的钢盒内,利用最新的微信息处理机,完成需要的测量、校核和更正。
整个资料的收集操作过程很简单,当空中站装置给出一个信号时,地面站装置开始传输数据资料,在2s内对站址进行识别,并以4~16频道对数据进行传输和记录。
包括通电点电位、保护电流、整流器输出的电压和电流等。
此检测系统称之为PASS系统。
美国佛罗里达州天然气输气公司在6400km的管道上,利用PASS系统从4000个检测点收集数据。
我国阴极保护站的管理也已由于微机管理恒电位仪的问世,使管理测量工作自动化,为无人值守阴极保护站打下了基础。
这种智能型的微机,能提高控制精度,可定时对阴极电位取样经计算再调整电流的输出使被保护恒定可进行定时打印故障打印,恒电位仪关机打印,并能自动切换备用机。
促进了阴极保护的管理标准化、科学化。
使我国的阴极保护技术水平又前进了一步。
1. 阴极保护运行管理主要控制指标
(1) 保护率达到100%
保护率反映管道是否全部实现电法保护的情况,管道上各点应均能获得有效保护。
一般以被保护长度与管道全长的百分比计算。
(2) 运行率达到98%
运行率反映1年内阴极保护投入运行的时间多少。
要求不间断运行,但实际上达不到。
主要是测自然电位、设备故障检修和调整时要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