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遵义会议及意义

遵义会议及意义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 织问题,纠正了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 军中的领导地位。
《决议》指出,在领导作风上,“华夫同志恶劣的领导 方式”,在军委内造成了不正常现象,博古同志不但不 批评纠正、反而支持。他们的错误是“严重的政治错 误”。 《决议》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 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要求红军迅速完 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动地运用战略战术, 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
会议大致内容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首先, 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极 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接着,周恩来来作了副报 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 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毛泽 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 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博古在总结 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张闻天、 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同志在会上发言,支持毛泽 东的正确意见。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 上,委托张闻天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 剿”的总结决议》,并由常委审查通过。
遵义会议及意义
第六小组
遵义会议起因
起因是在红军长征途中,党和红军面临危急。由 于“左”倾错误领导人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 路线,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红 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 军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折损过半。 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 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大部分 领导人的赞同。于是,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
具体内容如下
《决议》指出,政治上,“左”倾机会主义者提出“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 人”,没有利用敌人内部的第一矛盾冲突,拒绝援助福建事变,丧失了打 破“围剿”的良机。 《决议》指出,在战略转变和实行突围问题上,“左”倾机会主义者同样 犯了原则错误。“在苏区内同敌人拼命抗战、大量消耗红军的有生力量。 退出苏区变成了一种恐慌失措的逃跑的与搬家式的行动。在干部中群众中 关于这种战略转变没有解释,组织庞大的后方机关使行军作战受到困难, 使所有的部队变成掩护队。 《决议》指出,在领导作风上,“华夫同志恶劣的领导方式”,在军委内 造成了不正常现象,博古同志不但不批评纠正、反而支持。他们的错误是 “严重的政治错误”。 《决议》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正确军事路线。要求红军迅速完成从阵地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灵活机 动地运用战略战术,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而斗争。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一致决定改变黎平会议以黔北为中心来创造苏区根据 地的决议,改为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
会议意义
谢谢
左倾主要指的是激进。王明的左倾错误主要表现 在忽视当时红军力量相对薄弱的事实,妄图正面 与国民党交锋,具体表现在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转移、攻防转换中时的盲动、 逃跑主义,结果导致红军主力严重受损。
王明的“)指定洛甫同志(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 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分工; (4)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 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 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结果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 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 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把党的路线转变到了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 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 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 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 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