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饲料添加剂:为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或改善饲料品质,满足饲养动物营养需要,促进动物生长,保障饲养动物健康而向饲料中添加少量或微量的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
2、营养性添加剂与非营养性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区别?答: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平衡饲料养分,提高饲料利用率,直接对动物发挥营养作用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主要包括合成氨基酸、合成维生素、微量矿物元素及非蛋白氮等其他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加入到饲料中用于改善饲料利用率、保证饲料质量和品质、有利于动物健康或代谢、不直接参与营养物质代谢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主要包括药物饲料添加剂、酶制剂、益生素、酸化剂、中草药及植物提取物、饲料保存剂、饲料调制剂和饲料调质剂等。
3、饲料添加剂的目的?答:(1)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饲料利用率;(2)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促进动物生产;(3)改善饲料的物理特性,增加饲料耐贮性;(4)增进动物健康;(5)改善动物产品品质;(6)降低生产成本;(7)改善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
4、添加剂预混料和预混剂的比较。
答:添加剂预混料:用多种营养与非营养性添加剂原料,与载体及稀释剂一起搅拌均匀的混合物。
主要含有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剂、抗氧化剂、防霉剂、着色剂等,是配合饲料的半成品,可供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使用。
添加剂预混剂:一般以单一原料或同类原料组成的预混料称为添加剂预混剂,如维生素A预混剂、微量元素预混剂,以区别于有多类添加剂组成的复合预混料。
“剂”即同质物质,形如饲料中的某种养分;“料”及原料,是由多种养分组成的复合体。
因此,添加剂预混剂既可作为配合饲料的原料,也可作为添加剂预混料的原料。
5、饲料添加剂学:饲料添加剂学是研究饲料添加剂性质及其对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的作用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1、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方法【分离提取法】、【化学法】、【微生物发酵法】、【基因工程】。
2、天然物种添加剂的提取方法【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分离纯化的方法【两相溶剂萃取法】、【结晶法】、【沉淀法】、【盐析法】、【分馏法】、【色谱法】。
3、化工或生物发酵制品的分离提取方法【粉碎】、【结晶与重结晶】、【萃取】、【离子交换与吸附】、【过滤】、【蒸发浓缩】、【脱色】、【离心分离】。
4、化工技术的分类:【石油化工和高分子化工】,生产初级原料;【无机化工】,饲料用尿素的生产;【精细化工】,大部分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原料;【生物化工】,饲料改良剂和维生素生产。
5、微生物发酵法的特点?答:(1)微生物一般特点:繁殖快、易变异、易培养;(2)生产安全、能源消耗低:常温常压;(3)原料便宜、易于选材:农副产品,可再生强;(4)投资少,成本低:多用途设备;(5)有利于环保:有害物质产生少;(6)生物学特性:生物催化,一步生产。
6、微生物添加剂的来源:【微生物菌种和内含物】(酵母蛋白、Vit B2、 Vit B12);【微生物产生的酶】(纤维水解酶、蛋白酶、淀粉酶);【微生物代谢产物】(柠檬酸、氨基酸)。
7、微生物的代谢规律:控制合成代谢、分解代谢途径,获得预期发酵产物;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滞留适应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P18)8、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添加剂的工艺过程:【菌种阶段】、【种子扩大培养阶段】、【发酵阶段】、【提炼阶段】。
(P20)9、基因工程技术的特点与主要工艺?答:特点:(1)外源核酸分子在不同的宿主生物中进行繁殖,能够跨越天然物种屏障,把来自任何一种生物的基因放置到新的生物中,而这种生物可以与原来生物毫无亲缘关系。
(2)一种确定的DNA小片段在新的寄主细胞中进行扩增,这样实现很少量DNA样品“拷贝”出大量的DNA,从而实现相关目的产物的大量表达和生产。
主要工艺:包括【“工程菌”的构建】和【产品生产】两部分:(1)“工程菌”的构建: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目的基因的导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2)产品生产:主要包括重组微生物的规模化发酵及目的产物的分离纯化等步骤。
第三章营养性添加剂1、必需氨基酸: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能合成但合成速度慢,且数量少不能满足正常需要,必需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单胃成年动物需8种必需氨基酸(赖、蛋、色、缬、苯丙、亮、异亮、苏氨酸),生长期还需组氨酸、精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合成较多或需要较少而不需要由饲料供给也能保证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如赖氨酸、蛋氨酸等。
2、猪的第一、第二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家禽的【蛋氨酸】;反刍动物的第一、第二分别为【赖氨酸】、【蛋氨酸】。
3、氨基酸添加剂的一般作用?答:(1)改善饲料氨基酸平衡,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促进动物生长:Lys、Met、Thr 和Trp;(2)改善肉品质:Trp、Lys;(3)促进钙吸收:CaBP(Lys);(4)抗应激、提高抗病力:Trp,5-HT;(5)改善和提高动物消化机能:补充氨基酸降低蛋白水平、节约饲料成本;(6)引诱鱼群和作为调味剂:Gly、Ala和Glu;(7)减少氮排放(减排饲料)。
4、生产氨基酸添加剂的一般方法:【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酶法】、【蛋白质水解法】。
5、广泛使用的氨基酸添加剂的类型:【赖氨酸添加剂】、【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等添加剂。
6、氨基酸的平衡?答:(1)畜禽日粮中的氨基酸组成越接近其生长、产蛋等氨基酸需要的比例时,生产性能也越高。
(2)氨基酸比例平衡的日粮,其粗蛋白质含量下降2~4个百分点不会降低其生产性能。
(3)Lys:Arg=1:1.2(家禽)(4)Lys:Val=1.2:1(哺乳母猪)(5)Lys:Met=1:0.85。
7、维生素:一类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和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即不是形成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原料,也不是能源物质。
其主要以辅酶或催化剂的形式参与体内的代谢活动。
8、维生素的一般作用:答:(1)调节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代谢:辅酶、催化剂;(2)提高畜禽繁殖性能(3)增强抗应激能力:Vit C、Vit E;(4)改善畜禽产品品质:Vit D、Vit E;(5)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改善饲料报酬;(6)增进畜禽健康:预防缺乏症;9、脂溶性维生素生产方法:【提取法】、【化学合成法】;水溶性维生素生产方法:【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酶联法】、【化学合成法】。
10、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脂溶性维生素:由长的碳氢链或稠环组成的聚戊二烯化合物,包括维生素A、D、E和K。
水溶性维生素:能在水中溶解的一组维生素,常是辅酶或辅基的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
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元素组成C、H、O C、H、O、N、S、Co吸收混合微粒,胞饮被动扩散贮存肝脏、脂肪基本不存留排泄粪尿毒性较大小功能生殖、骨骼发育三大物质代谢(辅酶)来源饲料饲料、微生物缺乏症有有11、需要量:是指每天日粮中的数量必须能消除或防止维生素的临床症状的产生。
但这些数据对生产实践来讲是不够的(不得病)。
供给量:是指能保证饲养的畜禽有最佳的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健康状况良好,有抗病能力以及在动物体内有足够量的储备,供给量比最低需要量大好几倍(生产性能最大化)。
12、常量矿物元素: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元素称为常量矿物元素,包括钙、磷、钠、钾、氯、镁、硫等7种。
微量矿物元素:动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矿物元素,包括铁、锌、锰、铜、钴、碘、硒、钼、氟、铬、硼等11种。
13、矿物元素的一般作用:(1)保障动物健康;(2)提高动物生产性能;(3)提高畜产品品质。
14、规定的钙磷比例:牛为【2~1:1】,猪为【1.5~1:1】,鸡为【2:1】。
第四章非营养性添加剂1、药物饲料添加剂:是指为预防、治疗动物疾病而掺入载体或者稀释剂的兽药的预混物,包括抗球虫药类,驱虫剂类等。
2、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等的发酵产物),对特异性的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分为【治疗用抗生素】和【饲料用抗生素】两类。
依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多肽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含磷多糖类】、【聚醚类】、【氨基苷类】和【化学合成类】。
3、抗生素添加剂的作用机理?(P64)4、生产抗生素的微生物的类型有【真菌】、【放线菌】、【霉菌】等。
5、促生长类抗生素:指那些以亚治疗剂量应用于健康动物饲料中,以改善动物营养状况,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效率的抗生素。
加药饲料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及动物在疾病状态下使用的饲料,可以在有兽医处方的情况下加入某些抗生素。
6、驱虫保健剂:是指添加于饲料,能预防畜禽寄生虫病,促进畜禽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饲料添加剂。
其种类很多,但一般毒性较大,只能在加药饲料中使用。
主要分为【驱虫剂】和【抗球虫剂】两类。
抗球虫剂:主要是通过作用于球虫生活史的不同阶段而达到抑制与杀灭球虫的目的的添加剂。
7、饲用酶制剂:是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将一种或多种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酶与载体或稀释剂混合而生产的一种饲料添加剂。
8、饲用酶制剂的作用机理?(P78)9、影响酶制剂作用效果的因素?(P79)10、非淀粉多糖酶包括【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11、益生素: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通过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活性微生物或其培养物,我国又称为微生态制剂或饲用微生物添加剂。
分为【益生菌】和【益生元】。
12、生产益生素的菌种应具备哪些条件?答:(1)无病原性,无毒副作用,不与病原微生物产生杂交种;(2)体内外繁殖速度快,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3)能在低pH的无机酸、有机酸及胆汁的环境中存活,并定植在胃肠道内;(4)能产生乳酸、过氧化氢等肠道致病菌的抑制物;(5)加工后存活率高,混入饲料后室温下稳定性好;(6)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
13、益生素的作用及特点?答:作用:(1)促进畜禽生长,改善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生产性能;(2)防治疾病,减少死亡率;(3)净化环境。
特点:安全无毒,无蓄积残留,无环境污染等。
14、生产益生素的主要菌种有:【乳酸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
15、寡糖:亦称低聚糖,是指由2~10个单糖经脱水缩合,以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类的总称。
根据其生物学功能可分为【功能性寡糖】和【普通寡糖】两类。
普通寡糖:可被消化吸收和产生能量,主要包括蔗糖、麦芽糖、海藻糖、环糊塘及麦芽寡糖。
功能性寡糖:不被人和动物肠道吸收,具有特殊生理学功能并且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有益于肠道健康的一类寡糖,也称双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