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2.热能动力装置:从燃料燃烧中得到热能,以及利用热能所得到动力的整套设备(包括辅助设备)统称热能动力装置。
3.工质: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叫做工质,能量的转换都是通过工质状态的变化实现的。
4.高温热源:工质从中吸取热能的物系叫热源,或称高温热源。
5.低温热源:接受工质排出热能的物系叫冷源,或称低温热源。
6.热力系统:被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叫做热力系统。
7.闭口系统: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则称该系统为闭口系统。
(系统质量不变) 8.开口系统: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不仅有能量交换而且有物质交换,则称该系统为开口系统。
(系统体积不变) 9.绝热系统:如果热力系统和外界间无热量交换时称为绝热系统。
(无论开口、闭口系统,只要没有热量越过边界) 10.孤立系统:如果热力系统和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时,则称该系统为孤立系统。
11.表压力:工质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测得的差数。
12.真空度:工质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测得的差数,此时的压力计也叫真空计。
13.平衡状态:无外界影响系统保持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
充要条件是同时到达热平衡和力平衡。
14.稳定状态:系统参数不随时间改变。
(稳定未必平衡) 15.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工质在平衡被破环后自动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随时都不致显著偏离平衡状态,那么这样的过程就称为准平衡过程。
它是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的过程。
16.可逆过程:完成某一过程后,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使相互作用所涉及的外界亦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改变。
可逆过程=准平衡过程+没有耗散效应(因摩擦机械能转变成热的现象)。
17.准平衡与可逆区别:准平衡过程只着眼工质内部平衡;可逆过程是分析工质与外界作用产生的总效果,不仅要求工质内部平衡,还要求工质与外界作用可以无条件逆复。
18.功:功是热力系统通过边界而传递的能量,且其全部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19.热量: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而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20.两者不同:功是有规则的宏观运动的能量传递,在做功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形态的转化。
热量则是大量微观粒子杂乱热运动的能量传递,传递过程中不出现能量形态的转化。
功转变成热量是无条件的而热量转变成功是有条件的。
21.正向循环(热动力循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循环叫做正循环,它使外界得到功Wnet 。
22.逆向循环:工质在循环中消耗机械能(或其他能量)把热量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过程称为逆循环,消耗外功。
23.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4.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不可能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但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在能量的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体现)。
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ΔU = W + Q 。
25.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便可以永远对外做功的动力机械。
26.热力学能(内能):分子间的不规则运动的内动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内位能,维持分子结构的化学能,原子核内部的原子能,电磁场作用下的电磁能等一起构成热力学能。
27.总能(总存储能):内能(热力学能),外能(宏观运动动能及位能)的总和称总能。
28.推动功:工质在开口系统中流动而传递的功称为推动功mpv 。
29.流动功:系统为维持工质流动所需的功称为流动功(推动功差p2V2-p1V1)。
30.技术功: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变为技术上可以利用的功,称为技术功(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
31.体积功:工质因体积的变化与外界交换的功。
32.焓:在热力设备中,工质总是不断的从一处流到另一处,随着工质的移动而转移的能量,即热力学能和推动功之和u+pv 。
33.稳定流动过程:流动过程中,开口系统内部及其边界上各点工质的热力参数及运动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则这种流动过程称为稳定流动过程。
反之,则为不稳定流动过程或瞬变流动过程。
34.节流:工质流过阀门等设备时,流动界面突然收缩,压力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节流。
35.第三章 气体和蒸汽的性质 36.标准大气压: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37.理想气体:1.分子间是弹性的、不具有体积的质点;2.分子间相互没有作用力。
38.摩尔气体常数:R=MRg=8.314 5 J/(mol ·K),与气体种类状态都无关。
Rg 与气体种类有关,状态无关。
Rg 物理意义是1 kg 某种理想气体定压升高1 K 对外作的功。
39.定压比热容Cp :压力不变的条件下,1kg 物质在温度升高1K 所需的热量称为定压比热容。
40.定容比热容Cv :体积不变的条件下,1kg 物质在温度升高1K 所需的热量称为定容比热容。
Cp- Cv=Rg 气体常数。
Cp/Cv=γ比热容比。
41.湿饱和蒸汽:水蒸气和水的混合物称为湿饱和蒸汽。
42.干饱和蒸汽:即饱和蒸汽,水全部变成蒸汽,这个时候的蒸汽称为干饱和蒸汽 43.过热蒸汽:对饱和蒸汽继续定压加热,蒸汽温度升高,比体积增大,此时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44.饱和状态:当汽化速度=液化速度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宏观上气、液两相保持一定的相对数量。
45.饱和温度:处于饱和状态的汽、液的温度相同称为饱和温度。
46.饱和压力: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47.过冷水:水温低于饱和温度时称为过冷水或未饱和水。
48.过热度:温度超过饱和温度之值称为过热度 49.汽化潜热:1kg 质量的某种液相物质在汽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
简称汽化潜热(液体蒸发吸收的热量)。
50.第四章 气体与蒸汽的基本热力51.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52.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说法):热不可能自发的、不付代价的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53.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说法):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54.造成过程不可逆的两大因素:1、耗散效应。
2、有限势差作用下的非准平衡变化。
55.卡诺循环:工作于温度分别为1T 和2T 的两个热源之间的正向循环,由两个可逆定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
56.概况性卡诺循环:双热源间的极限回热循环称为概括性卡诺循环。
57.回热:用工质原本排出的热量加热工质本身的方法。
58. 熵产:由耗散热产生的熵增量叫做熵产。
(闭口系内不可逆绝热过程中,存在不可逆因素引起耗散效应,使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被工质吸收,导致熵增大)。
59.熵流:系统与外界换热量与热源温度的比值,称为熵流。
60.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孤立系统中的各种不可逆因素表现为系统的机械功损失,产生机械功不可逆地转化为热的效果,使孤立系统的熵增大。
称为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
61.第六章实际气体的性质与热力学一般关系式62.压缩因子(压缩系数):实际气体偏离理想气体的程度,称为压缩因子或压缩系数。
(Z值与气体种类,压力P,温度T有关。
是比体积或可压缩性的比值)63.通用压缩因子图:取大多数气体临界压缩因子的平均值Z=0.27绘制的通用压缩因子图。
64.实际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u=u(T,v),h=h(T,p)。
65.第七章气体与蒸汽的流动66.稳定流动:流体在流经空间的任何一点时,其全部参数都不随时间的变化的流动过程。
67.绝热滞止过程:气体在绝热流动过程中,因受到某种物体的阻碍,流速降低为零的过程。
68.滞止焓(总焓):任一截面上气流的焓及其动能的总和。
P24169.声速:微弱扰动在连续介质中所产生的压力波传播的速度(气体介质中,压力波的传播过程可近似看作定熵过程),声速方程为 (P242)70.马赫数:气体的流速与当地声速的比值称为马赫数71.绝热节流: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有时流经阀门、孔板等设备,由于局部阻力,使流体压力降低,这种现象称为节流现象。
若在节流过程中流体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就称为绝热节流,也简称节流。
P25772.临界截面(缩放喷管的喉部截面):是气流从Ma<1向Ma>1的转换面。
73.背压:喷管出口截面外的压力,即喷管工作环境压力。
P26274.喷管:通过改变管段内壁的几何形状,使气流降压增速的变截面管道。
(使高温高压燃气在其中膨胀加速,产生高速气流向外喷射而产生反作用推力的部件)75.扩压管:通过改变管段内壁的几何形状,使流体降速增压的变截面流道。
(流体流过扩压管时,流体的动能转变为流体的焓增,表现为扩压管出口流体压力的提高。
)76.第八章压气机的热力过程77.余隙容积:活塞运动到上止点位置时,活塞顶面与汽缸盖之间的空隙。
(形成原因:制造公差,金属材料受热膨胀,安装进排气阀门的需要)78.容积效率:余容比:容积效率与增压比关系:79.多级压缩,级间冷却:单级压缩因增压比太高而影响容积效率。
80.叶轮式压气机压缩过程分析以绝热压缩为主:气流速度较高,容易造成较大的摩擦损耗。
(过程进行的较快,气缸散热较差,气体与外界的换热可忽略)81.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82.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83.第十一章制冷循环84.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逆向卡诺循环):降低环境温度T1,提高冷库温度T2,则制冷系数增大。
T2/T1-T2(P149)85.热泵循环的供暖系数(逆向卡诺循环):降低室内温度T1,提高环境温度T2,则供暖系数增大。
T1/T1-T286.制冷系数(工程上):COP= =87.冷吨:1冷吨是指1吨0摄氏度饱和水在24小时冷冻为0摄氏度冰所需要的制冷量,换算为3.86kJ/s。
88.第十二章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89.湿空气: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湿蒸汽:水蒸气和水的混合物)90.干空气:不含水蒸气的空气。
91.未饱和(湿)空气:干空气和过热水蒸气。
92.饱和(湿)空气:干空气和饱和水蒸气(即将凝结出水滴,含水蒸气已达最大值)。
93.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的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
94.相对湿度:在同温同压下,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与饱和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的比值。
95.含湿量(比湿度):单位质量干空气(1kg)所带有的水蒸气的质量。
96.露点:在一定的水蒸气分压力下,未饱和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湿空气,即将接出露珠的温度,即露点。
97.干度:单位质量(1kg)湿饱和蒸汽中干饱和蒸汽的质量。
P8298.湿度:单位质量(1kg)湿空气中水蒸气的质量。
99.湿球温度表:用一对并列装置的、形状完全相同的温度表,一支测气温,称干球温度表,另一支包有保持浸透蒸馏水的脱脂纱布,称湿球温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