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1.了解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1)河流流量的大小;
(2)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3)从曲线高峰区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4)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根据流量过程曲线分析
(1)流量是由河水来源(即补给类型)决定的。

(2)丰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则相反。

(3)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4)出现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5)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

内流河往往是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6)流量曲线变化和缓,河流可能以地下水补给为主,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3.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雨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温度。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

注意过程曲线弯曲变化的时段、峰值的流量。

如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

乙河流量较小,温度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补给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甲河流量与降雨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河流径流量与河流补给类型的关系
1.大气降水:为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以雨水补给为主,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河流的汛期出现在雨季(见下面的图1)。

如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因而河流的汛期多出现在夏秋季节,枯水期多在冬春季节;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冬季,河流的汛期为冬季;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年降水较均匀,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2.季节性积雪融水:河流流经地区,冬季往往严寒多雪;随着气温的回升,积雪融化汇入河流,汛期多出现在春季或初夏(见上面的图2)。

如由于积雪的融化,我国东北的河流会形成春汛。

3.冰川融水:多为内陆地区的河流,水源来自高山地区的冰川,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汛期出现在夏季,见下面的图3。

如我国西北地区有些河流夏季大部分水量来自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的冰川融水。

4.湖泊水:对湖泊以下河段径流起调节作用。

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削减河流洪峰,在枯水期补给河流,增加河流的径流量,视河湖的相对位置而定,见上面的图4。

5.地下水: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但补给量较小。

其补给状况一般视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而定,如下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