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会考《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会考《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汇总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主要发明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标志工业
革命开始。
②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1825年,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标志铁路时代的开始。
①美国的爱迪生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②与电有关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前提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动力机
蒸汽机
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
新能源
蒸汽、煤炭
电力、石油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理论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工业、
通讯工业等
生产方式
机器生产
组织形式
工厂
垄断组织
特点
①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②蒸汽机广泛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首先发生在英国
①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②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美德领先。
③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影响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中国影响
①工业革命后,为打开中国市场,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掀起了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列强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科技,造福人类。
④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勇于改革创新。
⑤学习科学家们的探索创新精神。
两次工业革命
②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发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科技产生的消极影响
科技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对地球环境造成了破坏,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资源过度开发、核泄漏事故,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启示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科技、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发展科技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③德国人发明内燃机:奥托发明煤气内燃机;戴姆勒发明汽油内燃机;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④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德国人本茨发明)、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交通运输工具发明。
⑤瑞典人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和无烟炸药。
⑥美国人海厄特发明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 ⑦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
新兴部门
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冶金采矿业等
②传统的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文明时期。
③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