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复习要点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复习要点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要点一、熟悉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类别、范围及评价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法》第7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8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一)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类别结合法律规定,从主体、对象、适用分析1、编制篇章和说明的情形:一地、三域+指导性专项规划(1)主体: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2)对象:一地、三域和十个指导性规划,但是在具体范围上只有9项(除了水利)《规划环评条例》第10条第2款:指导性规划是指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规划。

(3)适用:在编制规划过程中编写篇章或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

2、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情形:10项(1)主体: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2)对象:十个专项规划中的非指导性规划,但是在具体范围上只有9项(除了林业)(3)适用:在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编写【例题】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环境影响评价B.公众参与C.环境影响报告D.环境评估2、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A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B编制规划草案过程中C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后D编制规划草案之前(二)编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范围1、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注意:1)只有9项,没有林业专项规划;2)只有“旅游”“港口”有总体规划;3)“能源”和“水利”是重点。

2、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注意:1)多有“全国性”要求;2)只有9项,没有水利指导性规划;3)“能源”“交通”是重点。

【例题】1下列哪项规划不属于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A.农业B.工业C.水利D.林业2、下列哪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A 某省乡镇企业发展规划B 某省流域水电规划C 某省工业发展规划D 某设区的市的跨流域调水规划二、掌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内容根据《规划环评条例》第8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1)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2)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3)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三、掌握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以及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1、编制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的内容要求:根据《规划环评条例》第11条,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与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2)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主要包括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措施。

2、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要求:环境影响报告书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应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主要包括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规划草案的调整建议。

四、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质量责任主体的有关规定《规划环评条例》第12条: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规划编制机关编制或者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编制。

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负责。

【例题】1、下列属于规划环境影响篇章和说明的内容的是:A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B评价方法的适当性C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D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2、下列属于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的是A 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B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C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D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负责的机关是:A 规划编制机关B 规划环评技术机构C 各级环保主管部门D规划审批机关五、熟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环评法》第5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法》第11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规划环评条例》第13条: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

但是,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重大分歧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采取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进一步论证。

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

【例题】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对下列哪些规划进行公众参与。

A某直辖市铁路建设规划B某省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C某设区的市地下水资源开发规划D某设区的市防洪治涝规划六、了解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草案报送的有关规定1、编制规划环评篇章和说明的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一地、三域和10个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的篇章和说明,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进行环评,并将篇章和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审批机关。

2、编制规划环评报告书的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10个专项规划中的非指导性规划(具体就是9个)的《环评报告书》,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七、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注意:仅是对专项规划环境报告书的审查(没有对篇章和说明的审查)1、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专项规划环评报告书的审查:《环评法》第13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参加前款规定的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规划环评条例》第17、18条:第17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在审批前由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审查小组应当提交书面审查意见。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18条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依法设立的专家库内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随机抽取。

但是,参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专家,不得作为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小组的成员。

审查小组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审查小组总人数的二分之一;少于二分之一的,审查小组的审查意见无效。

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环评报告书的审查根据2003年《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规定: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在报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依法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专项规划的审批机关在作出审批专项规划草案的决定前,应当将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由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专项规划的审批机关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30日内,会同专项规划审批机关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并应在审查小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10日内将审查意见提交专项规划审批机关。

【注意】该办法并没有像《规划环评条例》那样对审查小组的产生和组成做出明确规定,因此考试时要特别注意审批机关是设区的市级以上政府,还是省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

八、熟悉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应当包括的内容《规划环评条例》第19条:审查小组的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独立地对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书面审查意见,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审查小组的召集部门不得干预。

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基础资料、数据的真实性;(2)评价方法的适当性;(3)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4)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5)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的合理性;(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审查意见应当经审查小组四分之三以上成员签字同意。

审查小组成员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如实记录和反映。

【注意】审查意见的签字同意人数为3/4,而前面专家人数是总人数的1/2。

九、熟悉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或者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意见的情形《规划环评条例》第20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的意见:(针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1)基础资料、数据失实的;(2)评价方法选择不当的;(3)对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不准确、不深入,需要进一步论证的;(4)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存在严重缺陷的;(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或者错误的;(6)未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或者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明显不合理的;(7)内容存在其他重大缺陷或者遗漏的。

第21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不予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针对重大环境影响问题)(1)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者范围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的;(2)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