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高校素质选修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素质选修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西南科技大学5高教研究62010年第1期(总第94期)关于高校素质选修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李仁方(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开设素质选修课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阐述了素质选修课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特点,讨论了当前素质选修课教育存在的四大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素质选修课教学管理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素质选修课;教学管理;课程特点;对策建议为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我国各高校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普遍开设了素质选修课。

多年以来,素质选修课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自由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

但是,素质选修课教育也出现了不少教学管理问题,这是很多高校当前普通面临的教学难题之一。

一、高校素质选修课的教育功能与课程特点所谓素质选修课,又称为公共选修课,属于学生有学习选择权的通识教育类课程范畴,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综合教育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个性品质、培育学生公民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某些实际能力。

(一)高校素质选修课的教育功能1.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整体视域,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素质选修课具有学习目标的多元性和全面性,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学习专业以外的人文、社科、艺术、自然科学等不同类型和领域的课程,可以促进多领域知识的沟通与协调,拓宽思路,整合视域,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选修课以/天人物我互和谐0的全人教育为目标指向,以培养完整的人为根本要求,启发人文关怀,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及健康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专业与通识、学养与人格、个人与群体的平衡,以达到学术与伦理之卓越、领导与服务之风范、宽广与全球之视野。

3.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客观性,不同学生的成长背景、人生经历、兴趣爱好、知识结构、职业规划等都不尽相同,这决定了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化需求。

内容丰富多样的素质选修课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这不仅能从教学内容上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且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公平,从而为社会培养多样化人才。

(二)高校素质选修课的课程特点1.高校素质选修课课程开设具有广泛性相对于专业课的专门性而言,素质选修课教学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为出发点,所开设课程应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几大门类,课程内容广泛地涉及到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数学与逻辑、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应用科学与技术等诸多学科。

662.高校素质选修课教学具有相对独立性一般情况下,素质选修课的学习基础应以高中文化知识水平为限。

因为素质选修课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通常无直接关系,所以教学不需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及特殊的前期课程学习基础,也勿需考虑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衔接,所以具有知识模块及其教学的相对独立性。

3.高校素质选修课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由于素质选修课的相对独立性,其教学内容通常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所授知识宜广不宜深。

素质选修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选修学生必然有很多人并非该课程所属专业,往往无前期课程学习基础,若授课内容过于深奥则难以使学生学懂。

4.高校素质选修课具有学习兴趣的启发性素质选修课并非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要使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目标。

从我们对学生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自身学习兴趣来选修素质选修课,因此素质选修课教学本身应该具备学习兴趣的启发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这些非专业知识的兴趣。

如果素质选修课不具有学习兴趣的启发性,那么学生选修这类课程的兴趣可能会受到打击,并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最终将很难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二、当前高校素质选修课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素质选修课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特点,对照各高校开展素质选修课教育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素质选修课教学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一)高校素质选修课开课体系不完整开设素质选修课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课目录理应全面涵盖人文、科学、技术等方面知识。

从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际情况看,开设素质选修课都缺乏统筹规划,学校重在增加可选素质课程数量,开课随意性很大,而课程体系是否完善及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等问题则被忽略了。

在可选素质选修课目录里,有些课程由专业选修课改头换面而来,有些课程过于专门化,有些课程需要相关课程学习基础,有些课程又与中学知识完全重复。

对于国家教育部特殊单列的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再次纳入素质选修课目录难免内容重复,而实际上重复问题普遍存在。

以笔者所在学校2009年素质选修课开课目录为例,总共230余门可选课程中科学技术类课程仅50余门,其余都属人文类课程,其中思想政治课10余门;从内上容看,多数课程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一定前期课程学习基础,并不完全符合通识教育特点。

总体上看,真正具有大学通识教育意义的素质选修课开设量远远不够,开课体系也极不完善。

由于开课体系不完整,以及部分素质选修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很容易使学生选修素质选修课出现严重的偏科问题。

有位工科专业学生曾向笔者反映,他所在班级共有27名同学,其中11人选修的素质选修课全部为人文类课程;3人选修的素质选修课全部为技术类课程;13人兼选修了人文类和技术类课程,而其中8人仅选修了一门技术类课))) 5机动车驾驶培训6;而科学类课程则无人选修。

笔者调查发现,类似现象在许多班级都共同存在着,即使文科类专业学生选修素质选修课也同样以选修人文类课程为主。

(二)教师缺乏改善素质选修课教学工作的有效激励当前部分高校对素质选修课及其开课教师重视不够,有些学校教学管理者认为素质选修课内容很基础,授课难度不大,所以素质选修课任课教师待遇理应比其它课程低。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素质选修课教学工作量核算打八折,即教师讲授1学时素质选修课相当于讲授0.8学时非素质选修课。

课程地位及开课教师待遇过低必然影响素质选修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工作难免会打折扣。

有些老师认为素质选修课学习好坏不会影响学生专业课学习,也不会影响学生的择业和就业,所以对素质选修课不予重视;有些老师随意开课,或者把专业选修课(甚至专业必修)课改头换面作为素质选修课开设,或者课程所授内容不符合素质教育课程要求;有些教师所授教学内容陈旧,讲课枯燥乏味,结果不是培养而是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放任学生缺勤,即使长期面对高缺勤率也不加管束;有些教师抱着不为难学生的宗旨,对课程考核过于宽松,即使学生极少来上课也要想方设法使其通过考核;更有甚者,少数教师甚至备课不足,上课态度不认真,67使学生觉得纯属浪费时间。

正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也没有对素质选修课进行专门建设,所以致使很多高校都存在课程开设随意性大及优秀素质选修课开课量不足的问题。

(三)学生选修素质选修课目的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选而不修现象严重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极少有学生选修素质选修课是为满足兴趣爱好和提升个人素质,多数学生选课都是为了学习就业技能或获取学分,学习表现出很强的功利主义心态。

计算机应用技术类、外语类、社交礼仪类、经济管理类的素质选修课因有助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而颇受欢迎,欣赏类课程因考核容易过关也很受欢迎,而科学类课程则选修者屈指可数,甚至无法开班。

对以获取学分为目的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认为素质选修课和所学专业无关,无助于工作需要,所以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逃课也是家常便饭,学生选而不修现象十分严重,这几乎与开设素质选修课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四)学校对学生选修素质选修课指导不足,选课系统信息不完整学生选修素质选修课的盲目性,除了学生自身因素而外,学校对学生选课指导不足和选课系统的信息不完整也是两个重要原因。

现在很多高校都建立了选课信息系统,但系统信息很不完整,根本无法查询到课程简介、授课内容、选课限制性要求等对选课有帮助的信息。

在选课过程中,学校对学生选课指导不足,缺少对可选课程的简要介绍,使学生根本无从知道该如何选择那些此前未曾接触过的新课程。

笔者曾开设素质选修课程/身边的经济学0,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等相关信息资料早已提交给教学管理部门,但学生无法了解这些信息,使不少学生完全误解了课程教学内容。

有位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说:/还以为这门课程是向学生介绍如何赚钱、如何炒股、如何理财、如何自主创业、,,0。

其他素质选修课也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有位材料工程专业同学选修了/电子技术设计研究性实验0,开课后才知道该课程/需要专业课程学习基础,适合电子专业大二以上学生学习0,结果使他选错了课,在课堂里如听天书般地晕眩。

三、加强素质选修课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一)统筹规划,严格遴选,构建体系完整的素质选修课体系规范素质选修课管理,根据素质选修课教学目的统筹规划,结合学校、学生及教师实际情况合理构建素质选修课开课目录体系。

素质选修课可以分为写作、交流、语言、体育、生活等基本技能类课程和人文、社科、科学、技术等知识类课程两大类分别管理,不同类别课程要规定开课及选修学分的合理结构比例,不可有所偏颇。

教师开课要有严格的遴选制度,保证所开设素质选修课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课程内容适合面向全体学生讲授,并能发挥通识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二)加强选课指导,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素质选修课选课信息系统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不仅要向学生提供选课信息系统的操作技术说明,而且要提供可选课程、开课教师、教学内容及选课限制条件的简要介绍,尽可能避免学生出现选课错误。

课程相关信息说明,可以将选课指导书的印刷版或电子版形式直接发放给学生,也可以直接把这些信息融入选课信息系统供学生选课时使用。

(三)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秩序,督促学生学好素质选修课学校要重视素质选修课及其教学管理,要激励开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学校和开课教师都要有效管束学生逃课行为,消除严重的缺勤现象,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开设素质选修课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学校及教师要从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出发,督促学生学好素质选修课知识。

(四)改进课程考核形式,科学合理地考核学习效果改变目前素质选修课考核过于宽松的状况,这不仅要求学校和教师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教学管理,还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把学生学习过程纳入考核范围。

学习过程的考核内容可以包括上课考勤、作业、阶段测试等,根据教学进度随机安排适量课堂作业来替代简单的考试或课程论文。

适量的随机课堂作业兼顾了考勤、作业及阶段性学习效果考察,期末作业能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综合掌握程度,这种68课程考核方式可以较好地考察学习效果,并督促学生努力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