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包穿刺术 PPT

心包穿刺术 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操作方法
1. 操作环境:择期手术应在无菌室内进行; 紧急穿刺可在病床边进行。
2.体位: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 用手术巾遮盖面部。
3.定位:仔细叩诊心浊音界, 复查超声定位是否准确。
※ 常规进针部位: 左侧第五或第六肋间心浊音界内侧
2cm处,穿刺针指向内上后方(脊柱 方向),进针深度为3~5cm; 剑突与左侧肋弓缘夹角处,穿刺针与 腹壁皮肤成30°,紧贴胸骨后方进针, 指向左肩部,进针深度为4~8cm, 该方法多用于少量及中等量积液。
穿刺也不应超过200ml,以后可逐次增加到300~500ml。 5.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空气进入心包腔。 6. 严格遵守“见血即停”原则。抽取的非血性心包积液,
呈鲜红色,抽出即凝,提示损伤心脏,应立即停止抽吸 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并发症
1. 穿刺针损伤心脏、大血管致心包积血。 2. 损伤心脏并发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甚至
心包穿刺术
概述
心 包 穿 刺 术 ( thoracentesis) 是 经 皮 肤 将穿刺针穿入心包腔,用于抽取心包腔内 积液、积血,或心包腔内给药,从而诊断 和治疗心包疾病的临床操作技术。
应用解剖与生理
心包腔是由脏层心包膜与壁层心包膜共同构 成的密闭浆膜腔,正常情况下内有少量浆液起润 滑作用。
4.消毒、麻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戴无菌手 套,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于穿刺部位自皮肤至 壁层心包膜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5.穿刺抽液:将穿刺针后胶皮管用止血钳夹住
(三通活栓将活栓转到胸膜关闭状态),
右手持穿刺针,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 缓慢进针,当穿刺针接近心包壁层时,接上注射 器边抽吸边进针,当针尖部阻力感消失并有液体 抽出时,提示穿入心包腔,可明显感到心脏搏动 感。用止血钳固定穿刺针,放开胶皮管进行抽液
心脏压塞症状者。
心包穿刺术术前准备
1.操作者:
2. 患者准备: 3.超声定位: 少量心包积液:﹤100ml,液性暗区位于房室沟 ,
未达到心尖部,液性暗区最大距离﹤10cm; 中等量心包积液:100~500ml,积液超过心尖部,
液性暗区10~19cm。 大量心包积液:﹥500ml,积液到达心尖部、
左心室侧壁、后壁及右心室前壁前方, 液性暗区﹥20cm。
※ 患者取半卧位,超声探头置于心尖部, 探头指向内、上、后方,探头中点部位 及指向为进针部位与方向,龙胆紫标记。
※剑突下将探头置于剑突与左侧肋弓交 角处 ,紧贴胸骨指向左肩部, 探头中点部位及指向为进针部位与方向, 用龙胆紫标记。
4. 穿刺器械准备: ✓无菌手套、消毒液、2%利多卡因; ✓ 5ml、50ml空针与针头; ✓ 胸腔穿刺包:无菌洞巾、止血钳、12#16# 穿刺针(带橡胶管或三通活栓)、导联线、 试管、无菌纱布。 ✓无菌消毒碗、弯盘,胶带等。 5. 救药品与器械:注射器、0.1%肾上腺素、 带地线心电图机、除颤器。
穿刺 抽取积液以缓解临床症状。 化脓性心包炎,穿刺抽取积脓,
并可心包腔内用药辅助治疗。
心包穿刺的禁忌证
1. 少量心包积液或局限于左心室后壁的 心包积液;或心包积液诊断未经证实,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2. 身体衰弱不能配合穿刺操作的患者; 3. 通过其他诊断技术已明确病因,
且无明显心脏压塞症状 的患者; 4. 出血性疾病患者,有心包积液但无
心跳骤停。 3. 麻醉不充分因疼痛致神经反射性休克。 4. 化脓性心包炎穿刺后引起胸膜感染。 5. 一次大量抽取积液导致回心血量骤增
而发生急性肺水肿。
术后处理
1. 术后患者观察:重点观察生命征24小时。 2. 手术记录:详细记录穿刺过程、
抽取液体性状与数量、标本送检内容, 术中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及反应。
6. 心电监护:连接心电图肢体导联, 穿刺针用消毒导线与V1导联相连, 操作中出现S-T段抬高、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提示穿刺针损伤心肌, 应立即回退针头。
7. 抽液结束缓慢拔出穿刺针,覆以无菌纱布 并稍压迫片刻,用胶带固定。
8. 术后嘱患者静卧休息。
心包穿刺术注意事项
1. 应严格掌握穿刺指征,术前进行超声探查。 2. 操作应轻柔,麻醉要充分,麻醉后1~2分钟再行穿刺。 3.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血压、脉搏及面色。 4.首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一般抽取100ml,如为减压性
心包炎、心包肿瘤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可致 心包腔内液体渗出,形成心包积液。大量心包积 液时可致心脏压塞,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收缩压 下降、脉压增大、体循环静脉淤血等相应临床表 现,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心包穿刺术适应证
1. 诊断性穿刺:用于确定心包积液的性质 及病原,从而明确病因诊断与病理诊断。
2. 治疗性穿刺: 减压性穿刺:发生急性心脏压塞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