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概括汇总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概括汇总

1、彩陶/仰韶:绘黑红色装饰。

装饰法则:适应使用条件,注意视线接触面最佳效果,根据部位和曲率装饰;对比分割双关多效法。

彩陶造型纹饰手法风格作品半坡卷唇盆、圜底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单体鱼纹、复体鱼纹]人面纹。

早期写实,后抽象为鱼体分割或重新组合。

多直线,多直边三角形。

质朴西安东郊半坡村。

庙底沟鼓腹小平底钵。

大口鼓腹小平底钵。

鸟纹、花瓣纹、回旋钩连纹。

曲边三角形。

虚实相衬、黑白对比、色彩双关。

规律半坡型为基础,陕西关中中心。

马家窑罐杯豆勺,小口。

舞蹈纹彩陶盆。

波纹、螺旋纹有动感。

点使装饰面有定点和核心效果。

内彩。

繁彩。

旋动流畅源于庙底沟型,甘肃青海。

半山短颈广肩鼓腹罐。

锯齿、旋涡、葫芦纹。

形体双关、黑彩红彩合用。

多效。

最早开光。

富丽精巧甘肃半山地区。

马厂型小口双腹耳罐、有提梁罐。

造型丰富,增加更实用盖流提梁纽。

人型纹/蛙纹/谷神纹从繁到简,四大圈纹、回纹。

多用直线,重整体效果。

盛行陶衣,浮雕发达。

装饰趋简。

刚健粗放青海马厂沿。

黑陶/龙山文化:1、新石器晚期。

早期龙山:粗灰陶,蓝纹绳纹;河南龙山:绳纹,多单把陶鬲;陕西龙山:鬲绳纹罐;良渚文化:圈足镂孔;典型龙山文化以山东中心,采用轮制,弓玄纹划纹或素面磨光。

大而光的蛋壳黑陶。

、鬼脸式腿的鼎。

2、陶轮、封窑技术。

坚实耐用,灰色或黑色。

黑薄光纽。

以造型见长,、、鬲、豆、杯、鼎。

纹样发展:1、原始-彩陶几何纹生产编织,商周至六朝-动物纹天神宗教观念,隋唐后-植物纹思想解脱生产发展。

2、商饕餮,周窃曲,战蟠螭,汉四神云气,六朝莲花,唐牡丹,元松竹梅,明串枝莲。

明式家具:1、硬木家具。

花梨、紫松、楠木优质硬木。

椅凳、几案、箱柜、床榻、台架、屏座6类。

2、造型洗练,庄重敦厚,精工巧作,典雅大方。

古代家具典范。

3、意匠美(巧而得体,精而合宜,适用耐用,色调深沉,质感坚实,情趣高尚);材料美(优质木材,本身色纹,不用油漆,自然之美);结构美(榫卯构成,结实精细,构架合理,不用钉胶,攒边做法使面不变形,增加美观);工巧美(面的处理,优美比例,恰当尺度,线流畅自然,牙子、卷口形成曲线,曲直对比。

泥面塑:1、泥人张:天津张氏泥塑工艺,源于清代,现第5代。

鲜明的现实主义,真实刻画形象神态。

用色敷彩,自成特色体系。

2、惠山泥人:江苏无锡惠山,400年。

浓厚的装饰性和民间特色。

不强调如实描写,大胆的省略夸张。

简:突出主题刻画重点,满:虚实相生,明:色彩明快对比强烈。

2、陶瓷砖石商灰陶、白陶、釉陶、原始青瓷。

周豆鼎等原始青瓷,红色粗泥陶。

春战暗纹陶—陶未干工具压花纹,胎质灰黑,山形螺旋S纹。

彩绘陶—烧陶后画花,几何云花瓣鸟纹,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红黄黑白灰交替。

几何印纹硬陶—胎骨坚硬,紫或紫黑,泥条圈叠成型。

原始青瓷—杯盘,波纹栉节纹。

秦 1、陶塑:始皇兵马俑的陶俑陶马,多用模塑结合法,分模制作后粘接。

陶模初胎覆盖细泥刻划着彩,朱红粉绿赭色主,色调和谐。

2、砖:坚硬,花模印花,菱形方格卷云S回纹…瓦:卷云纹主,变化多样,秀丽。

汉 1、画像石:早期孝堂山,阴线雕,清秀质朴。

中期武氏祠,平面剔地,浑朴敦厚。

晚期南,平面剔地加细线刻。

2、画象砖:特色:河南大型方砖,模印统一的双面花纹,有图案画韵律美。

四川方砖,阴刻花模套印泥,多弋射盐井等生产劳动,如诗情画意小品画。

3、瓦当:圆形,卷云动物四神纹、文字。

4、创造铅釉陶。

青釉陶、彩绘陶、早期青瓷。

5、四神纹:汉镜漆石瓦广泛应用,辟邪求福,青龙/东/春,白虎/西/秋,朱雀/南/夏,玄武/北/冬。

6、剪影法:变形处理,着意动态性格。

分割法:用线条和云气纹分割构图。

填充法:处理装饰面空间不留空白。

散点透视:扩大表现空间。

六朝1、最早的瓷器—青瓷(釉含氧化铁,还原焰烧呈青色)。

壶尊碗杯盘灯炉。

鸡头壶代表。

压印刻花堆贴塑饰雕镂釉彩。

会稽窑,仰覆莲花尊。

2、莲花:春秋已有,东晋、北魏后流行,瓷器、铜器、金银器等大量采用。

六朝早期花瓣瘦长,瓣尖较尖,多用线刻;晚期花肥硕,端尖翘起,多用浮雕。

3、忍冬:清瘦、富于程式化,一般为三个叶片和一个叶片相对排列,有单叶、双叶、两叶倾向和两叶相背等变化。

唐 1、青瓷:以越窑为代表,越瓷青釉之美“类玉”、“类水”。

唐晚期喜用刻花、印花、堆贴,线条洗练流畅。

鸾凤、鸳鸯、双鱼、狮子、龙水、莲花、山水和人物。

2、白瓷:隋烧成。

唐:邢窑,釉白微黄,胎质厚细,瓷质坚硬,器里满釉,外釉不到足。

器行光素大方,不施纹饰,宽圆圈,玉壁底。

3、唐三彩:低温铅釉陶器,高温千度烧胎,挂釉焙烧;黄、绿和褐色;蓝釉稀贵。

所制物品有器皿、动物、植物等。

制作方法有轮制、模制和塑造等。

先蜡后釉,蜡处晕染。

作为明器、生活用品并外销。

宋创新彩瓷花釉瓷。

刻划花印花、堆贴绘花、木叶剪纸装饰。

北宋定汝官哥钧名窑。

定、景德镇清秀,汝、耀州、龙泉浑厚,官哥典雅,钧绚丽,建纯朴,磁州、吉州民间风采。

1、定:胎质坚细乳白釉,器体极薄器口无釉金银铜扣。

早期素地后刻划花印花。

莲牡榴凤云龙。

回纹边。

2、汝:官用青瓷。

釉色葱绿,清新剔透。

刻划花或斜刀剔地。

3、耀州:瓷色姜黄。

小海鸥碗。

刻划花印花。

牡菊莲凤。

“把莲”“婴戏”典型。

4、钧:青釉泛红,釉色朦胧,浑厚。

5、磁州:白釉画黑花、黑釉剔白花、珍珠地、绿釉、黑釉褐彩。

生活气息乡土钓鱼婴戏、民谚诗句。

6、官:土质细润,釉色晶莹,端庄工整,紫口铁足。

有蟹爪纹。

粉青代表。

7、景德镇:影青瓷,釉汁深处淡青色。

瓶钵盘盒。

瓜棱、花瓣仿生形。

8、龙泉/弟窑:釉色苍翠,浮雕牡丹鱼纹。

哥窑开片。

9、建:黑釉茶具。

油滴、兔毫、鹧鸪斑。

10、吉州:木叶、剪纸装饰。

元1、青花—钴料在胎上画花,罩釉一次烧成,雅洁优美。

釉里红—铜红料胎上画花一次烧成。

琉璃—铅釉低火度釉陶。

红蓝卵白颜色釉。

2、流行陶瓷施金彩。

器大、胎厚、钝拙。

玉春壶、马上杯特色。

松竹梅、莲瓣、云肩、八宝、云龙。

官窑精巧,钧窑发展。

龙泉处瓷外销。

明彩绘多用装饰味图案,花鸟山水人物。

流行年号作款式。

景德镇、龙泉、德化窑。

明瓷高于清瓷。

1、青花:宣德最佳,“苏泥勃青”。

色调深沉雅静,纯正优美。

青色深处黑色斑点,深浅层次富于变化。

2、五彩:加彩后二次烧成。

成化最佳并多小件器皿,小巧玲珑。

流行“斗彩”—釉下青花轮廓釉上五彩,上下结合。

3、颜色釉:永乐“甜白”,宣德红釉,正德绿釉。

4、宜兴(窑)紫砂陶—紫砂泥,不挂釉,陶泥本色质地美,浅刻线条。

茶具著名,不走味不易馊,耐热好可文火温茶。

造型多样。

供春、时大彬。

清 1、景德镇。

色釉十分发达,红蓝白黄孔雀绿、蟹甲青、茄皮紫、胭脂水…2、彩绘:古彩/硬彩(线条挺拔,色彩明艳,有透明感);粉彩/软彩(色调柔和,线条描绘婉转幽雅);珐琅彩/瓷胎画珐琅(轻薄坚细,画法细碎有立体感)3、金属青铜:红铜加锡铅,颜色灰青,易熔高硬,密实光洁。

商1、烹煮:鼎鬲,食器:簋,酒器:爵角觚觯壶卣觥尊彝,水器:鉴盘,杂器:禁俎,乐器兵器工具等。

2、单独适合纹样,对称图案。

主纹地纹结合,威严工整。

三层花纹:回纹作底,兽面主纹,主纹上勾刻细线。

饕餮、夔、龙凤鸟象鱼蝉蚕纹。

3、祭祀用器,重实用。

陶范法、蜡模法。

妇好墓《司母戊大方鼎》周1、烹煮:鼎鬲,食器:簋豆,酒器:爵觚觯壶卣,水器:,乐器:钟、编钟,兵器。

2、二方连续带状花纹,无地纹。

多窃曲、鸟、环带、重环纹。

3、食器利器。

质朴韵律,长篇铭文。

《虢季子白盘》春战1、造型品种多样,鼎加附耳器盖,盖上三环或三鸟首。

上下分铸,壶有圆方扁形。

铜灯铜镜带钩铜剑。

战国铜镜:薄胎卷边川字纽双层纹,四叶、山字、双菱、夔凤、长尾兽、蟠螭、连弧纹。

回纹羽状地纹。

2、四方连续。

动物纹抽象化。

蟠螭主,有社会生活题材。

3、模印、刻线、镶嵌。

鎏金。

失蜡法。

金银错—刻线处细金银丝镶嵌,构成斜线和涡线结合的几何纹,金银光泽,曲直对比,虚实韵律。

4、器体颈部为宽带。

实用为主。

地方性,清新感。

“宴乐渔猎攻战纹”壶。

秦铜鼎腹浅,矮马蹄足,腹部一弓玄纹。

蒜头瓶富有特色。

临潼铜车马。

汉1、铜灯:功能美观结合,灯体常动物人物形。

虹管、盘筒行吊灯。

2、博山炉:炉盖做成仙山状的铜熏炉。

3、铜镜:体薄、平边、圆纽、装饰程式化。

图案组织丰富多彩,纹样简约。

透光镜。

早期:平雕背平,镜边连弧纹。

草叶镜、星云镜。

中期:规则的TLV、锯齿装饰规矩镜。

晚期:柿蒂形大纽座,多吉祥铭文。

云雷纹镜、蝙蝠纹镜。

4、简朴弓玄纹、兽面纹。

向日用器皿发展,素器流行。

唐铜镜:圆菱形葵花形,装饰自由规则中有变化,对称散点单独旋转满花式。

鎏金、错金银、金银平脱、螺钿、涂珐琅。

宋铜镜:亚字、圆、葵花形。

镜胎轻薄。

流行旋转式,多缠枝花草。

北宋花草纹饰连珠纹边。

南宋镜架挂镜,素地无纹。

明1、宣德炉:宣德年间小型铜炉。

多种合金,色泽多变。

鎏金渗金,富丽多彩。

蟹壳青、栗色、梨色、枣红名贵。

装饰较少,不同金属色泽装饰的“覆祥云”“涌祥云”。

渗金形成雪雨点、大金片、碎金点。

2、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

春秋越王勾践铜剑柄上有珐琅釉料装饰。

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

多种色彩和铜胎铜丝光泽,富丽辉煌。

清1、画珐琅/铜胎画珐琅:以袖彩在表面画花卉山水,绘画式装饰花纹。

不掐丝,色彩丰富。

2、景泰蓝:瓶盒、香薰、香筒。

乾隆时期“圆润坚实,金光灿烂”。

掐丝细密均匀,釉色不及明。

4、染织绣原骨针石纺轮。

麻布,开始染色,缝简单衣。

商已有家蚕、丝织品。

麻布。

周织帛、织绸、染色...罗纨绮缟、彩锦。

春娟罗纱锦。

织锦:提花装置,几何、菱形、S形、龙凤、麒麟、人物。

刺绣:辫绣针法,衾衣袍裤。

汉1、品种更丰,绫罗绢纱锦、织成。

云气纹、动物纹(孔雀虎羊)、花卉纹(茱萸、柿蒂)、吉祥文字、几何纹。

2、汉锦—为“经锦”,工艺精美。

马王堆《素纱禅衣》。

经线彩色起花,1-3色,纬线一色。

同样的图案和色彩直行排列。

3、刺绣:以辫绣为主,针线整齐,绣线牢固。

信期绣:线细纹密。

长寿绣:云纹茱萸。

乘云绣:云纹神兽。

六蜀锦:云气纹变得规则,波状骨架,几何分隔线,样式化。

唐追求华丽。

1、唐锦—著名。

纬锦。

两到三层经线夹纬织法,形成经田圭纹组织,能织出复杂的装饰花纹和华丽的色彩效果。

连珠纹为唐锦特色,对称纹常见。

还有团窠纹、对称纹、散花、晕。

清新、华美、富丽。

2、印染:蜡缬、夹缬、绞缬、碱印、拓印。

宋1、宋锦:小朵花,规矩纹。

规则严整,沉静典雅。

八达晕、龟背纹、锁子纹、万字流水。

2、缂丝:织纬预留,杂色线缀经纬上合而成。

3、刺绣:针法精细,用色典雅,成后来欣赏品画绣。

元1、丝织:织金/纳石失。

团龙团凤、宝相花、龟背纹、回纹。

2、毛织:地毯床褥马鞍鞋帽。

3、棉织:松江产“乌泥泾被”,黄道婆捍(轧车去籽)弹(大弓弹槌)纺(三脚踏)织(提花装饰)。

明1、明锦:缠枝(特色)、团花、折枝、几何纹。

云龙凤鹤、花草鸟蝶、吉祥锦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