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闲人)大六壬學習心路(北海闲人)大六壬學習心路大六壬學習心路(系列)之一前言大六壬是高深的学术,独学、无师、无友、凭书的人,要走无数的弯路。
虽然机缘巧合,幸蒙师授,得窥大六壬门径。
但回首学壬之路,也是曲折迂回,山重水复。
很想把十几年学壬走过的道路写下来,既为总结心路历程,以便找到更便捷的提高法门;又是揭自己的丑,展示曾经走过的“弯路“,为有志于壬的朋友作个向导,使之走上学壬的康庄大道。
计划有时间就写一点,写成一系列的文章,长短不拘。
大六壬學習心路(系列)之二《大六壬大全》翻开《大全》,真是篇篇让人着迷,段段让人钦敬,句句催人记诵,口诵心唯,神而明之,爱不释手。
少年时代,机缘巧合,学上了金口诀,因为年龄阶段的整体思维水准问题,一直不能登堂入室,偶然的机会,在书摊上发现了一部《秘藏大六壬大全》,属盗版,盗得惨不能睹,籍着一点金口诀月将加时、干神将方、登明神后、贵蛇朱六的基础,愣是学会了起课,那是翻遍全书,东拉西扯,上拼下凑,反复失败的结果。
金口用地分,大六壬不用地分;大六壬以日辰之阴神阳神为基础起课,金口则是干神将方上下排列;金口的贵人顺逆看天盘,大六壬看地盘;金口的贵蛇朱六叫神,大六壬叫将,金口的登明神后叫将,大六壬叫神,金口是神将同用论生克,大六壬则将主事神主吉凶,金口的玄武本家子天后本家亥,大六壬的玄武本家子天后本家亥,这些搅不清的粥,都是在多个不眠之夜里弄清的,现在看起来实在是简单得可笑,但作为一段心路历程,还是要羡慕现在有这么多壬书可读,有这么些文章可参考的初学者,他们处在了一个全国的整体大六壬认识水准比十几年前不知高多少倍的时段啊。
实话实说,初学大六壬,确确实实认识不到《大全》的价值,实际就是“没有读懂”,等到壬海边上摸爬滚打了多年之后,等到把壬学的针头线脑都缕齐以后,在整体的阴阳五行、理气象数认识提高之后,在数不清的实占之后,回头再看《大全》,就有点想“纳头就拜”的冲动,读到精彩处,不禁手为之舞,足为之蹈了。
《大全》这本书价值大不大?大,大得很!概括一下,就是“底蕴深厚”、“字字珠玑”,需要反反复复地研究,只要读得得法,学壬定会事半功倍!初学者看这本书,可是很头疼,但初学者又离不了这本书,再高段的高手,也得从这本书里汲取营养,而且是极有营养,为什么呢?因为是《大全》嘛。
这书,拿给一个对阴阳五行一无所知的人来看,那是如读天书,因为无论看哪本预测类的书,阴阳、五行、干支、合冲刑害破、十二长生运之类都是最最基本的前提。
有一点阴阳五行基础的,想学习大六壬,拿起这书来,也得颇费周折。
现代人学壬,往往遵循这样一条路子:1、学会起课;2、把握课式要素,如天地盘、四课、三传、天将、支神、空亡、六亲等等;3、学会从课传中选取和分析类象;4、在熟悉课传要素和选类察类的基础上,学习分类占法;5、把握课传的气韵,以理气析课。
《大全》讲起课,讲课式要素,也就隐含着选类和察类,自始至终也贯通着壬占理气,分类占虽然没明确地列出来,但涉及到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所以不能说它没有讲分类占,而是讲得比别的书要深厚,只是没有单列出来罢了。
读《大全》的难度,一在于结构编排,二在于行文特点。
现代的通行书籍,颇为培养了一批思维的懒蛋。
现代人编书太讲究“阶梯性”,把一个个的“学士”、“硕士”都当作呀呀学语的幼儿,唯恐学快了吃不了,内容的呈现节奏非常慢,长期浸染于这种节奏之中,现代人的读书理解节奏也慢。
古籍的编排,往往与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大相径庭,《大全》虽从起课讲起,但起课的过程却散见于全书各处,且古人不尚浮华,内容很少“泡沫”,含金量极足,有一句是一句,有一句就得停一步,有一句就得背一句。
习惯了现代语体文的现代人,读起古文(《大全》用的还不是太古的古文)来真是拗口拗脑,加上个别地方还带上古代的一些方言,更是难读。
现代人的国学底子浅薄,大六壬中涉及到的古代政体、官制、天文、地理、伦理知识,现代人不少是闻所未闻,没有注释的古籍,确实很难很难的了。
《大全》这本书,可谓珍珠盈箱,美味满桌,任意提一点东西,都是壬占的精华,在实战之中都会起得意想不到的神验效果。
“入手法”讲起课,讲神煞的起法和精要象意,讲德煞八种,讲六十四课课目,讲全钤,讲十二天将断法歌诀,哪一部分不是壬占精华所在?“神将释”讲十二支神和十二天将的精微象意,《心印》、《照胆》、《玉成》、《肘后》、《括囊》、《三才》等经典古赋,都是先贤千锤百炼的经验结晶,用之神验!“兵战”部分,不仅用于军事,而且指导商战,旁通别的占类,也是形成高层次壬学思维不可或缺的部分。
“课经集”集古来课体之大成,分析课式构成要素,是理气和类象绝佳的结合范本,无止境的学壬路,课经才是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毕法赋”祖述邵彦和《断案》之学,体现了壬占最高峰阶段之宋人的壬学思维,历来奉为圭臬,是研究壬课形象格局的集大成之作。
“星宫分野”,细述全国各地与宿度的对应,至今仍准验,切莫听信一些人所谓“修正”之说。
大六壬學習心路(系列)之三《壬歸》《壬归》,是《指南》的敲门砖,也可以说是从壬墙之外走上壬门台阶的钥匙。
它提出了理气类象说,这是壬占的总纲。
同时,又以几个占类,论述干支定位、天将象意,是我们学习八大类象第统的必备功课。
壬归应该读,要细读,但要时刻记住它是为了敲《指南》的门,而《指南》又是为了敲《断案》的门。
站在指南的高度看《壬归》,才能读好《壬归》;以《断案》的思路看《指南》,才能跳出《指南》。
《壬归》-->《指南》--->《断案》,这个是正道。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断案》一定比《指南》的层次高,二者是千有千秋的。
其间,有一个人的思路不可忽视。
他是超脱于前两本之外的人,所以也是高于前两本作者的人,只有他才最有资格去亲近《断案》。
这个人就是程树勋。
现在也有人在注《断案》,且有人还出了书,我以为不够资格。
我想,现在有资格注《断案》的,唯有邵梁栋先生。
“看《琐记》就可领会程树勋的眼光之独到,老师说的在理。
只有跳出来的人,才有资格去讲某个东西。
即使是仰视,想来脖子还不是很酸痛。
” 有些人,离题太远,注《指南》、《断案》只是解释点字面的意思,未免太可笑。
学的越多,束缚也越大,哪有绝对的高人。
心浮气躁,及便是勉强学习,也无法深入。
读《指南》,常常让人陷入一种矛盾之中指南似乎永远也读不完,总有很多迷糊的地方,所以永远要读。
但看过断案再回头看指南,又有很多东西要别有一番姿态,有时候又有站在指南之外的梦想。
到底是要入,还是要出,经常会有这个矛盾。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书读到深处的必然注一遍,是一次认真的学习,我建议有兴趣的壬友,也试着注一注,逼迫自己进步。
学壬,只学到形象格局,照葫芦画瓢还不行,还要到理则气韵,从积淀的功夫到行云流水的自然才是正道。
当然,“无一字无来处”,是必须要坚持的,否则就会走上邪路。
大六壬學習心路(系列)之四《大六壬指南》《大六壬指南》中“心印赋”里,有十二天将居十二位的象意,如“贵人居子曰解纷,可嘱事于僮仆”、“太常酉作券书,虽顺而防后竞。
”之类。
它既列在《指南》之首,必是重要的内容,但这个“居”字,到底是乘还是临,却是大费周折,细究起来,有些天将压根不临某地盘,有些天将压根不乘某地盘。
再看现代人书里的实例,有用乘的,有用临的,有些压根就不用,而查《大全》等书,也用乘临,但象意又与《心印》大不相同,如贵居亥叫还绛宫,“坦然安居”,而在古人例子里常用的却是“贵登天门”;居卯叫登车,“宜诉词于路”,而《课经》却叫“励德”,动摇之象。
《鬼撮脚》又出来“加、乘、作”三个字,似乎也与乘临有关系,真是叫人迷糊。
看得古例多了,这才理清了:乘,就是天将与天盘神的关系;临,就是天将与盘神的关系;“作”也是乘。
而加、居,则是乘临都有可能了.实际上《心印》讲“居”,我们可以理解为是“示例”,就是为了让学者明了天将与支神组合的方法,从而明了“人情”、“物理”。
如贵人居子,子在北方,卑下,为卑贱之象,贵人与子“相遇”,又在半夜,那就是贵人要休息,把有些事情安排给下人去做了。
在判断吉凶的时候,要按照贵人所临的地盘、乘神,地盘与乘神的空亡与否,地盘与乘神所做的六亲、本象来进行推演。
要根据所占事类来进行,并不一定非要套这个“解纷”,如占官司,子年乙日昼占,子乘贵人,为“太岁恩星”,“罪虽至终亦轻逐”,解大灾、离大难。
如果占子息,子作贵人,子为“子息渔屠儿”(《大全》),儿子将来大有发展,但如果临未受克害,临辰戌入狱,又不行了。
有些断语确实可以套用,如“勾陈居卯家不和”,勾陈临在地盘卯上,卯为门户,勾陈牵惹、争斗,就是家里不安生。
有些绝不可套用,而是要看“组合”,看是什么占类,白虎乘申“衔牒无凶即可持其喜信。
”如果是甲日占病,申鬼作绝气还乘白虎,必死了;如果是占信,虎鬼发用,申又是行程信息,来得快而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