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
一、血气分析正常值
PH=7.35-7.45
Na+=135-145mmol/l
K+=3.5-5.5mmol/l
HCO
3
-=AB=SB=22-27mmol/l,平均25
PaCO2=40±5mmHg
AG=12±2mmol/l(有资料说12±4),目前多以>16为存在高AG代酸的界限。
Cl-=98-107mmol/l
BE=±3
二、关于酸碱平衡的两规律、三推论:
规律1:HCO
3-、PCO
2
代偿的同向性和极限性
同向性:机体通过缓冲系统、呼吸和肾调节以维持血液和组织液pH于7.4
±0.05( HCO
3-/H
2
CO
3
=20/1)的生理目标。
正常情况下,HCO
3
-或H
2
CO
3
,无论哪
个升高,另一个也要升高,反之亦然,以保持20:1的比值。
极限性:HCO
3-原发变化,PCO
2
继发代偿极限为10-55mmHg;PCO
2
原发变化,
HCO
3
-继发代偿极限为(慢性)12~45mmol/L。
超过这些个数值,肯定有呼酸代酸代碱。
规律2:原发失衡的变化>代偿变化。
推论1 :HCO
3-/PaCO
2
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
——因为,它不正常
了!
推论2:超出代偿极限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或HCO
3-/ PaCO
2
明显异常而PH
正常,常有混合性酸碱失衡。
推论3:原发失衡的变化决定PH偏向
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
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
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
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
看PH值和PCO
2
改变的方向。
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
2改变的比例。
正常PCO
2
为40±5mmHg,单纯
呼吸性酸/碱中毒,PCO
2
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
例如,
如果PCO
2
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
PCO
2
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2×0.08)。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
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
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例1:病人的PH值为7.58,PCO
2
为20mmHg,PO2为110mmHg。
分析:第一步,PH
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
2
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降低20mmHg,PH值应升高2×0.08(±0.02)即为7.56±0.02,与实际PH值相符,因此该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例2:病人的PH值为7.16,PCO
2
为70mmHg,PO2为80mmHg。
分析:第一步,
PH值小于7.35,提示为酸中毒。
第二步,PCO
2
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
性。
第三步,PCO
2
增加30mmHg,PH值应降低3×0.08(±0.02)即为7.16±0.02,而该病人的实际PH值恰好为7.16。
结论:此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酸中毒。
例3:病人的PH值为7.50,PCO
2
为50mmHg,PO2为100mmHg。
分析:第一步,PH
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
2
和PH值同向改变,表明为代谢性。
第三步,不用,因该病人不是呼吸性酸碱平衡失调。
结论:此病人为代谢性碱中毒。
动脉血气分析(6步法)
第一步:根据 Henderseon-Hasselbach 公式评估血气数值的内在一致性
[H+]=24×PCO
2/[HCO
3
-]
根据下表判断结果是否准确,如果pH和[H+]数值不一致, 该血气结果可能是错
误的
pH 7.00 7.05 7.10 7.15 7.20 7.25 7.30 7.35 7.40 7.45 7.50 7.55 7.60 7.65 [H+] 100 89 79 71 63 56 50 45 40 35 32 28 25 22 第二步:判断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
原发异常:pH<7.35 酸血症 pH>7.45碱血症
即使pH值在正常范围(7.35-7.45),也可能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你需要核
对PaCO
2, HCO
3
- ,和阴离子间隙。
第三步:判断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
根据pH值改变的方向与PaCO
改变方向的关系来判断。
2
在原发呼吸障碍时,pH值和PaCO
改变方向相反;在原发代谢障碍时,pH值和
2
PaCO
改变方向相同
2
↑酸中毒呼吸性pH↓PaCO
2酸中毒代谢性pH↓PaCO
↓
2
↓碱中毒呼吸性pH↑PaCO
2碱中毒代谢性pH↑PaCO
↑
2
第四步:判断是否合并代偿?
如果观察到的代偿程度与预期代偿反应不符,很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酸碱异常
代酸:PaCO
2=(1.5×[HCO
3
-])+8±2 代碱:PaCO
2
=(0.7×[HCO
3
-])+21
±1.5
急性呼酸:[HCO
3-]=24+(△PaCO
2
/10)急性呼碱:[HCO
3
-]=24-(△PaCO
2
/5)
慢性呼酸:[HCO
3-]=24+(△PaCO
2
/3) 慢性呼碱:[HCO
3
-]=24-(△PaCO
2
/2)
第五步:阴离子间隙(AG)
AG=[Na+]-[Cl-]-[HCO
3
-]=12±2(正常值)
AG正常值与白蛋白水平密切相关。
Alb 10g/L↓,AG 2.5mmol/L↓
如果阴离子间隙增加,在以下情况下应计算渗透压间隙,AG升高不能用明显的原因(DKA,乳酸酸中毒,肾功能衰竭)解释
怀疑中毒:OSM间隙=测定OSM–(2x[Na+]–血糖/18–BUN/2.8),OSM间隙应当<10
AG升高提示高AG代酸。
第六步:△AG
△AG=测定AG-正常AG
预测初始[HCO
3-]= △AG+测定[HCO
3
-]
If<22,另有非AG的代酸(如高氯性代酸);
If>26,另有代碱。
如果为非复杂性阴离子间隙升高代谢性酸中毒, 此比值应当介于1.0和2.0之间如果∆AG/∆[HCO
3
-]<1.0,则可能并存阴离子间隙正常的代谢性酸中毒
如果∆AG/∆[HCO
3
-]>2.0,则可能并存代谢性碱中毒
记住患者阴离子间隙的预期“正常值”非常重要,且这一正常值须根据低白蛋白血症情况进行校正(见第五步。
表4:代谢性碱中毒部分病因
表5:代谢性酸中毒部分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