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我们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学习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学法指导:1.概括提炼并列举本课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阶段特点;青铜器生产的特点及种类;其他手工业行业;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表现;奴隶的悲惨境遇,等等。

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

2.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使我们掌握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结论。

一:课前预习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铸造业(1)形成发展①末期,出现青铜器。

②夏朝,青铜器逐渐增多。

(2)灿烂鼎盛①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以和最为著名。

②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

(3)“三星堆”文化①与商朝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②出土文物:、、等。

2.陶瓷制造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3.玉器制造业:玉器水平很高。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1.农业(1)夏、商、周是以为主的社会,知道、和治虫害等。

(2)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2.畜牧业:品种齐全,建有牲畜圈栏,还有。

3、业、业、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1.被强迫集体劳作,没有人身。

被奴隶主随意转让和。

2.被杀死当作祭祀。

被杀死或活埋做。

二、课堂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3、用自己的话概括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2、夏、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都很发达,为什么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3、某鼎铭文记载:“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家一丝”。

这说明了什么?课堂练习:1.下列最能反映商朝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的是()A、造酒业B、玉石雕刻业C、青铜铸造业D、制陶业。

2.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古鼎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青铜面具3、巨大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C.畜牧业发达D.铁器开始使用4、我国青铜工艺鼎盛时期是在()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我国最早出现瓷窑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6、下列青铜器中,属于三星堆文化的是()A.司母戊鼎B.青铜立人像C.四羊方尊D.大盂鼎7、与商周同时期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在()A.长江三角洲B.华北平原C.三江平原D.成都平原8、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主要劳动力是()A.奴隶B.农民C.工人D.农奴课后巩固:9、考古学家发现我国上古三代时期的青铜器,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青铜器存在。

请根据课本说明回答:(1)我国青铜器的出现和繁荣时期分别是在什么时候?(2)写出我国青铜器的代表。

(3)我国青铜器工艺的特点是什么?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同时也认识到这种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得看历史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青铜器示意图的观赏,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了解我国的青铜文明。

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分析,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夏、商、西周奴隶的悲惨生活,说明奴隶主统治的残酷性,培养学生应有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难点:对“青铜文明”概念的理解。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解法、图示法、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是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禹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禹传位给儿子启,禅让制从此变成了世袭制,夏朝经历了470年,最后一个暴君夏桀终于被商汤取代。

商汤成了商朝的建立者,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盘庚迁都到了殷,因此商朝也被称为殷商。

商朝最后的一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纣王。

武王伐纣灭掉商,建立西周,定都镐京,实行分封制。

西周的周厉王暴虐无道,导致了国人暴动,数十年后,西周灭亡。

三个朝代都已经灰飞烟灭,历代的帝王将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也都已经变成过眼烟云。

只有那个时期留下的实实在在的青铜器,让我们今天能窥见它曾经的辉煌。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节。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上的司母戊鼎的插图。

这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出土的一件青铜器。

因鼎腹壁内有“司母戊”铭文。

据研究,是一代商王为其名戊的母后所做的祭器。

这件方鼎高1.33米,口长1.10米,壁厚0.06米,重832.84公斤。

器形庄重,花纹瑰丽,是迄今所见商周青铜器中最重最大的一件。

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那同学们想一想,商朝为什么能够制造出这么大的青铜器?我们为什么把夏商周时代叫做青铜时代?我们这一课所讲的“灿烂的青铜文明”又是指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讲授新课:师:先请同学们阅读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下面一段的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呢?后来又是怎样发展的?商周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其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各有什么特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1)、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师:我国出现青铜器,出现在什么时候?学生: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师: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学生:夏朝的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的青铜器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西周青铜器的品种更加丰富。

师:人类在最初的时候,主要是使用石器进行生产劳动的,考古学家把这个时代称为石器时代。

在前面我们学习过石器时代又可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一般我们把打制石器叫做旧石器,磨制石器叫做新石器。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才发明了铜器。

铜是人类历史上认识的第一种金属,自然界的铜通常呈赤红色,所以又称红铜。

我们的祖先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用红铜制造过一些小的工具和饰品,如刀、锥、锯等。

后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在红铜中加入少量的锡和铅,制造的工具更加锋利和适用。

这种铜和锡或铅的合金本来呈金黄色,生锈后则多呈青绿色,所以叫做青铜。

夏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初始阶段,夏时期,黄河流域率先进入青铜时代,考古发现的青铜制品有刀、锥、锯、鱼钩等小件工具和戈、干、戚等武器,在夏王朝晚期都城二里头遗址的贵族墓葬中还出土了原始酒器和炊器等。

这些青铜器和炊器既是奴隶主贵族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器,又是表示其身份地位、在特殊场合中使用的礼器,其形态多仿同时期的陶器,工艺粗糙,器形单调,缺少花纹,可以看出是在刚起步的阶段,商和周前期青铜文化发展到了高峰,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繁荣期。

(2)青铜器的用途师:青铜器的发展这么快,那它们有什么用途呢?其实刚刚我们也已经提到了一些,现在我们来归纳,它的用途主要有三个,一是用于生产(农具),一是用于生活(酒器,乐器,铜镜,食器)。

一是用于祭祀。

用于祭祀的青铜器叫礼器。

礼器只归贵族专用,是他们身份地位的标志,死后大部分就随葬到墓穴里。

司母戊鼎就是在安阳武官村一处墓穴里出土的,而且是作为礼器铸成的。

鼎是政权、财富、贵族的代言物,司母戊鼎不仅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而且集中体现了商后期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青铜文化中罕见的珍宝。

(3)青铜制作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范围广(“三星堆”文化)师:那商周的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学生: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师:请同学们各举一个例子。

课本上哪件青铜器的制作可以表现出生产规模大?哪里可以体现出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哪件青铜器表现出工艺精美?学生:铸造司母戊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这就可见青铜器铸造业的规模有多大了。

除了礼器司母戊鼎,还有酒器四羊方尊,可烧炭火的青铜器,有青铜器编钟,青铜面具等等,品种繁多。

四羊方尊的工艺就十分精美。

(课本第27页:商朝铜器工艺精湛,细致,有的浮雕于器物表面,有的缠绕于器身。

)师:还是除了上面的三个特点,青铜器制造业还有另外一个特点。

就是分布地区非常广泛。

大家学过夏商西周的历史,知道这几个王朝都是在黄河流域一带。

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成都平原是在长江流域一带。

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说明我国的青铜器生产具有分布地区广泛的特点。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三星堆的这种青铜文化是非常独特的,其中最令人惊叹不已和感兴趣的是大型立人雕像、面具、头像和神树。

大型立人像(课本插图)形体高大,浓眉大眼,直鼻阔口,方颅大耳,头戴花冠,身著左衽长袍,袍上饰有龙纹等图案。

一种意见,认为这尊立人像是正在持物致祭的群巫之长,另一种意见认为是早期蜀国的一代蜀王。

三星堆有很多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世界之最,比如三星堆是(1)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铜人头像,面具。

达50多件。

(2)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铜大立人像。

被称为铜像之王。

(3)世界上最早、树株最高的青铜神树。

(4)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纵目人像。

(5)世界上最早的金杖。

这么多的世界之最,理所当然得要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2、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的繁荣师:手工业中,除了青铜器制造业,夏商西周我国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很发达。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请同学名在课本上把这句话划出来。

商朝时期,我国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窖了。

夏商西周时期,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这说明夏、商、西周手工业并不是青铜器制作业“一枝独秀”,而是得到了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