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经典材料解析题选——西方世界的挑战
材料一:
第三十四款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
又和约既经批准后,两国官民人等均应恪遵;至合众国中各国均不得遣员到来,另有异议。
——《望厦条约》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
单位:万英镑)年份1840年1842年1845年1850年1851年1853年输华商品总值52.4 96.6 239.0 140.0 216.0 100.0
材料三:
外国人始终想将贸易从五个口岸扩展到全中国,在北京设立常驻使节以绕开顽固的广州当局,以及由于战后商品价格普遍下降而产生的降低关税要求。
这些问题汇合到一起,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
……1856年,三国公使再次提出修约要求。
朝廷告知可允许作一些合理的小变动,但重大条款不予考虑,以免万年和约《南京条约》失去其意义。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问题:(25分)
(1)材料一中《望厦条约》第三十四款规定了什么原则?(2分)
(2)材料二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3)材料三中所述的“在外国人中间引发了一种要求修约的强烈冲动”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中国内部正面临怎样的统治危机?(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清政府应对西方世界挑战态度的看法。
(15分)答案:
(1)条约一经签订,双方应遵守;如确因情况变化,须经双方协商而定。
(2分)
(2)中国人民购买力低下;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英国打开中国大门的目的没有实现;(3分)
(3)对华商品倾销额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与中国方面打交道不顺畅;战后商品价格下降
造成经济损失等(3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威胁清政府统治。
(2分)
(4)本题从观点、史实、论述、组织四方面合成评分。
其中观点3分;史实4分;论述5分;组织3分。
要求:
1、观点新颖、深刻;与材料关系紧密;(0——3分)
2、用核心史实进行完整论证;(0——4分)
3、论述过程具有逻辑性;史实、观点与论证的一致性;(0——5分)
4、用历史学科的语言进行准确、连贯的组织;(0——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