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幵创性的 贡献。

郭沫若曾经评价陶行知说:“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美国东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想和理论虽经历史的打磨, 至今仍不失其教育价值,对我国今天的教育改革也具有很 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 这里我们只选择其核心理论 加以介绍。

本期就让我们走近陶行知,靠近一种思想,重温一种精神。

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 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 造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

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 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

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 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

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幵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

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劳 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 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六大解放,南联合大学副校长布莱恩•库朋也曾高度评价陶行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陶行知的教育思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

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二新教育、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早在一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已经在倡导“新教育” ,并针对当时的教育状况,对新教育、新学校、新教师、新学生做过比较深入的讨论。

一)新教育陶行知认为,衡量你所从事的教育是否是新教育,有三个基本的标准:一是“自新”,依据自身实际,走出自己的教育改革之路。

二是“常新” ,教育的改革和探索,每天都要做,日日新。

三是“全新” ,新教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要新,如果骨子里还是既有的教育传统,仅仅做一些表面的文章,是称不上新教育的。

2、新教育的目的陶行知倡导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养成“自主” 、“自立”、和“自动”的国民。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立”就是能自衣自食,不依靠别人。

“自动” 就是自己主动是发自内心的意愿,是“天下之乐而乐之” 的内在表现。

3、新教育的功能新教育的功能:一是改良个人之天性,二是养成团队合作的好习惯,三是传承优秀的文化,四是成就教师自己的事业,让教师自己感受到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愿意沉下心来将这件事情做好。

二)新学校1、新学校的定位理想的新学校是:以生活为中心,不只是在书本上做功夫;师生共同生活,彼此感化;以健康为生活和教育的出发点;不仅学校的教育要学而不厌,职员也应该学而不厌;学校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全校师生要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人人都应具有高尚的生活精神;。

2、新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很多时候我们仅仅是挂在嘴上,并没有真心将学生放在心上。

陶行知说:“看学校的标准,不是校舍如何,设备如何,乃是学生生活活力丰富不丰富。

”3、家长愿意把子女送来入校求学在陶行知看来,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家长是否真心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来入校求学。

这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是新学校的重要指标。

新学校要敢于欢迎大家参观和批评三)新学生1、“学生”二字的含义陶行知说:“学”字的意思,是要自己去学,并不是坐而受教;“生”字的意思,是生活或者生存。

将两个字放在一起来看,就是自主地学会生活,也就是学习人生之道。

2、整个生活都是学习过程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在着力将自己引向最高尚、最完备、最有精神地位的学生,就是陶行知眼中的新学生。

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里,还是课外参与的各种活动,或者回到家里的生活,都是在学习。

3、应当具备三个要素陶行知认为新学生要有健康的身体:将强身健体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主动地加以落实;要有独立的思想:不人云亦云,具备依据事实作出判断的素养;要有独立的职业意识:能在多样化的实践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之间的关联,据自己的考分来决定学习什么。

而不是依4、在学校里培养学生自治陶行知指出,在学校里学生自治有三个要点:一是班级、学校全体学生的参与;二是自己管理自己。

三是模仿社会化的环境,练习自治。

将这三个要点合在一起就是学生结团,学习自己管理自己” 。

陶行知强调,要将学生自治作为一件大事来做,当个学问去研究,当个美术去欣赏。

四)新教师陶行知说:新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

对于教育,要有信仰心、责任心、同理心、要有开辟精神和试验精神。

1、新教师要有信仰心陶行知说,教师要树立“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的坚定志向。

教育的乐趣就在于“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日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着” 。

2、新教师要有责任心陶行知认为,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望远镜去找机会,会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

”要通过学问上的熏染和督促的力量,为学生创设激发兴趣、开启智慧的主动探索之旅。

3、新教师要有同理心教师要具备“孩子的心灵” ,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天地,发现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教师若不肯向学生虚心请教,便不会知道他的环境、能力、需要,那么,教师就不能教导他。

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者应“以学生之乐而乐,以学生之忧而忧” 。

4、新教师要有开辟精神陶行知说,一流的教育家,“一是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另一个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新精神。

不墨守成规,勇于实践和探索。

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拓精神。

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辐射给他人或其他地区,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5、新教师要有要有试验精神引导学生努力求学,永远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

陶行知认为,引导学生努力求学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好学的教师、同学;二是可学的工具;三是必学的督促。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自己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

三八字精髓:实、活、真、创、爱、新、行、人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

择其精要,可用八个字来阐述。

1、“实”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

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

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 ,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2、“活”陶先生以为,旧教育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陶先生主张活读书,读活书,读书活。

教育就是生命孵化生命,人格熏陶人格,品行影响品格,情感点燃情感。

让人随着自己生命的生长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变化,而不断进取、前进、生长。

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是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3、“真”陶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

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

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4、“创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行知行)。

他崇尚理论结合实践,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

5、“爱”爱满天下,乐育英才。

师爱是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的圣洁之爱。

陶先生说:“在我的世界里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老百姓,一个是小朋友” 。

教育是 国家万年大计,不普及人民大众教育谈振兴中华乃是一句空话”传。

6、“新”新世纪、新教育。

新在哪里?即“自新、常新、全新” 。

自新:根据国情,创建符合人民大众的新的、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国际视野、本土行动,坚持“洋为中 用”、“古为今用”。

常新:不断变化,发展前进,要与时俱进,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 化。

全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材内容、教育制度等均要 全新。

7、“行”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因为信仰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曾经改名为陶知行。

书写: “知是行知之始,行是知之成” 。

后又改名为陶 行知。

书写:“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先行后知,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在劳 力上劳心, 理论和实践辨证统一。

行动、知识(理论)再行动, 循环往复,与时俱进, 发展变化,不断前进。

8、“人”教育的真谛便是育人, 追求真理做真人。

陶先生说,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外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

人中人就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 贱不能移”。

陶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是 没有用的。

教育者要让学生从小建立人格长城,建立人格防线。

做一个高尚的人,纯 粹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成人成才,要有山的底气、水的灵气、海的。

陶先生曾说“没有 爱,便没有教育” 。

我们要坚持自爱——施爱传爱的准则,让爱代代相大气、民族的志气。

陶行知先生始终怀着圣徒一样的虔诚、激情、纯洁和献身精神歌颂爱、实践爱、创造爱,他或可被看作中国教育的“耶稣”、“摩西”,以自己的牺牲幵拓着个人解放、民族解放的道路,可谓是中国教育的一座丰碑。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幵化的边疆”,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理论来指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而促使我们每个教师能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