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水利工程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郑国渠的建成直接支持了秦国统一六 国的 战争。西汉太始十年(公元前95)赵中大夫 白公建议增建新渠,引泾水东行,至栎阳 (今临潼县东北)注于渭水,名白渠。干渠长 200里,灌溉面积4500顷。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郑白渠
此后灌区称郑白渠。前秦付坚时期(357- 384)曾发动3万民工整修郑白渠。唐代的郑 白渠有三条干渠,即太白渠、中白渠和南白 渠,又称三白渠。灌区主要分布于今石川河 以西,只有中白渠穿过石川河,在下县(今 渭南县东北50里)注入金氏陂。唐初郑白渠 灌田10000多顷,后来由于大量建造水磨, 灌溉面积减少到6200顷。当时郑白渠的管 理制度在 《水部式》中有专门条款。
中国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 又名陡河、兴安运河。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溢安县境内,秦统一六国后,向岭南用兵,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派监郡御 史禄凿灵渠运粮。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由 于历代不断增修改进,技术逐步完善,作用 日益增大,是2000余年来岭南(今广东广 西)与中原地区的主要交通线路,直至粤汉 铁路和湘桂铁路通车。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引漳十二渠
《吕氏春秋.乐成》记渠为魏襄王时邺令史 起创建,在西门豹后约100多年,并批评西 门豹不知引漳灌田。《汉书.沟洫志》采用 这一说法,和《史 记》有矛盾。后人调和 两说,说是西门豹先开渠,史起又开。东魏 天平二年(535)改建为天平渠,并成单一 渠首,灌区扩大,后变称万金渠。渠首在今 安阳市北40余里,漳河南岸。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此外,还有内外金刚堤、人字堤及控制水量 和泥沙的建筑物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又增建了外江闸、沙黑河闸和工业 取水口 等工程。鱼嘴建在江心洲顶端,把岷江分为 内江和外江。内江为引水总干渠,由飞沙渠、 人字堤和宝瓶口控制泥沙及对水量进行再调 节。外江为岷江正道,以行洪为主,也由小 鱼嘴分水至沙黑供右岸灌区用水。工程结构 古代都江堰以竹笼、木桩和卵石为主要建筑 材料。以竹编笼内填卵石,用来建造鱼嘴、 飞沙堰、内外金刚堤和人字堤等工程。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隋代开通济渠,即唐宋时的汴河,成为黄淮 间的交通干道,相当于鸿沟 位置的蔡河仍
部分起着沟通黄淮的作用。元代开始,建都 北京,开京杭运河,水运干线东移,蔡河就 湮塞了。
中铁14局 培训水利工程造价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境内,岷江 上的大型引水枢纽工程,也是现有世界上历 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始建于秦昭王末年 (约公元前256-前251),秦蜀守李冰主 持兴建。工程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运、 城市 供水等多种效益。成都平原因此富庶, 自古有“天府之国”美称。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都江堰工程进行 了较大改建,灌区有了大规模的发展。加固 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调整和 改建了内外江几条大干渠的引水口;新建了 外江闸、沙黑河闸和工业取水口;在老灌区 修建了50余座重要分水枢纽;改造了3万多 条旧渠道。都江堰 灌区由1949年的288万 亩发展到80年代的近1100万亩,并在新灌 区相应建造了黑龙滩、三岔、鲁班、继光等 10座大中型水库,300余座小型水库,以及 许多渠系建筑物、中小型水电站和扬水站。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据历史文物记载,早在1400多年前,即有 “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六字 诀”。 嗣后又相继总结出治水“三字经”及治河 “八字格言”等。历代都设置管理机构和堰 官负责工程维护。工程维修分为每年的岁修、 五年一次的大修、特大洪水后的特修和洪水 期的抢修等四类。
中铁14局 培训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芍 陂
淮河流域著名古陂塘灌溉工程。又名安丰塘。 位于安徽省寿县南。春秋楚庄王十六年至二 十三年(公元前598-前591)由孙叔敖创建 (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迄今2500多 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芍陂始 见《汉书.地理志》,西汉设陂官专管灌溉 维修。东汉建初八年(公元83),王景修芍陂 稻田。1959年,安徽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 曾在安丰塘越水坝地方,发掘出一座汉代水 利工程(草土堰)遗址,伴随出土的有汉代都 水官铁锤等文物。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清乾隆二年(1737)始在众兴集以南,建筑 滚水石坝。到民国年间,芍陂灌溉效益越来 越低,1949年实灌面积仅8万多亩。现为淠 史杭灌区的一个反调节水库。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邗 沟
联系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中国最早见于明 确记载的运河。又名渠水、韩 江、中渎水、 淮扬运河、里运河。邗沟南起扬州以南的长 江,北至淮安以北的淮河。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都江堰始名于宋代,宋以前称都安堰、湔或 犍尾堰。 枢纽布置 早期的都江堰有堤、堰、
水则等工程设施,经后代不断完善,成为由 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 和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组成的 无坝引水枢纽。
中铁14局 培训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水利工程造价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郑白渠
古代关中地区的大型引泾灌区,秦代郑国渠 和汉代白渠的合称,近代陕西 泾惠渠的前 身。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韩国水工郑 国主持兴建郑国渠,十向年后完工。干渠西 起泾阳,引泾水向东,下游入洛水,全长 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由于泾水 含有大量肥沃的淤泥,灌溉时还可改良盐碱 地,故使产量提高到每亩一种(六石四斗)。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引漳十二渠
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 系。灌区在漳河以南(今河南 省安阳市 北)。《史记》等古籍记为战国魏文候时邺 (治今临西南四十里的邺镇)令西门豹创建 (公元前422年)。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 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 在上游右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 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漳水浑浊多泥沙, 可以落淤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富庶起来, 东汉末年曹操以邺为根据地,按原形式整修, 十二堰称为十二登,改名开井堰。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芍 陂
关于芍陂工程的人为破坏,三国、南北朝时 曾多次受到战争波及,唐宋以来,则多为地 主土豪占垦和盗决。以芍陂陂区为例,到明 代,被占塘面约长50里, 变塘为田达 56967亩多。芍陂设置减水闸,明成化十九 年(1483)始见记载。系因地主土豪占陂为 田,蓄水面积缩小,雨季汛涨时,地主为避 免私田被淹,便盗决陂堤泄水,涸出塘底, 续行占垦。为防止盗决和占垦,故设置 减 水闸进行控制。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
每年岁修需 更换竹笼一万多条。为了减少每年岁 修工程量,历代水工和劳动人民不断谋求工程结构 的改造,尤以鱼嘴为重点。元代曾以石料修砌鱼嘴, 并在其顶端铸铁 龟;明代修砌鱼嘴,前置铁牛分 水;清代复用砌石鱼嘴。这些工程均因基础不稳, 未能持久。1936年改以竹笼为基础,前端与两侧 护以木桩,其上修筑砌石鱼嘴,工程延续时间较长, 直至1974年修外江闸时改建成钢筋混凝 土结构。 引水防沙与岁修制度2000多年来,灌区人民在兴 建和完善都江堰 的长期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引 水防沙经验。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灵渠渠首处用拦河坝壅高湘江水位,将其一 股(今称南渠)通过穿越分水岭的人工渠道 引 入漓江上源支流,并对天然河道进行扩 挖和整治后,入漓江;将另一股(今称 北 渠)另开新渠屈曲于湘江右再入湘江。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灵 渠
用拦河大小天平(用条石砌的溢流坝)、铧 嘴(导水分水堤)、湘江故道和泄水天平, 综合地实现了分水、引水和泄洪等项功能。 渠道由人工渠、开挖溪流的半人工渠道和整 治后的天然河流组成,南渠长33km,北渠 长3.5km以弯道减缓坡度;以陡门和堰坝节 制用水,增加通航水深;以侧向溢流堰分泄 洪水,保障安全。唐代已建有陡门18座,宋 代发展到36座,元明清三代多次维修完善, 保证了灵渠航运长期不衰,对广东广西地区 的政治、经济、文化有重大影响。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隋唐以后这一带形成以漳水、洹水(今阳河) 为源的灌区。唐代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 灌田十万亩以上。清代、民国还有时修复利 用。1959年动工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 两岸分引库水,灌田数百万亩,代替了古灌 渠。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鸿 沟
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战国魏惠 王十年(公元前361) 开始兴建。修成后,经秦、 汉、魏、晋、南北朝,一直是黄淮间主要水运交通 线路之一。西汉又称狼汤渠。它在今河南省荥阳北 引黄河水,东经中牟北,开封北而折向南,经尉氏 东、太康西、淮阳,再分两支:南入颍水,东入沙 水,二者皆入淮河。中途在开封东分水(古汴水)。 又南,向东分水入睢水、岁( 涣)水,皆可通淮。 再南,向东分水入涡水,直通淮河,形成黄淮间的 水运交 通网。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
中国著名水利工程-芍 陂
芍陂主要水源是淠河。芍陂灌区面积,在4 -13世纪常见记载,有灌田万顷、灌田五千 余顷等说法。《水经.肥水注》详述芍陂源 流,工程规模,并指出陂有五门(水口),吐 纳川流。发展到隋代,经整修增辟为36门 。 延续到宋代。这36水口仍可起到按照水量出 入增减、调节灌溉用水先后次序的作用。明 嘉靖《寿州志》详记当时36门的具体名称及 其经流地点,灌渠总长达783里。清代芍陂 水门迭有兴废增减,乾隆至光绪间均为28门。
中铁14局 培训
水利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