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教育:帮盲童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尊和自信

特殊教育:帮盲童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尊和自信

特殊教育:帮盲童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尊和自信
视觉缺陷并非是造成盲童自卑的直接因素,多数盲童特别是刚入
学的盲童对失明较能做出良好的心理调整,客观的讲,是因为他们接
触社会不多而心灵深处并未受到过重的伤害,所以在学习生活等方面
仍和普通儿童一样,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但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的频繁增多,盲童的自卑
心理却越来越重,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例如:五年级学生参加游戏的
积极性明显比低年级低,甚至有的盲童不愿参加游戏,原因是怕自己
做不好,引起别人的嘲笑。

这些现象给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
极大的影响。

那么,如何克服盲童的自卑心理,保持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是
从事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应该从低年级开始通
过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培养盲童的自尊和自信,进而克服自卑心理。

针对盲童这些心理表现,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
一、增强锻炼、提升素质,树立自尊和自信。

虽然失明并非是造成盲童自卑的直接原因,但因为视觉缺陷,他
们的活动范围、活动量都受到较大的限制,形成了诸如“行走手脚不
协调”、“绕圈”等盲相,而这些盲相恰恰又成为一些人的笑柄,给
盲童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所以要克服盲童的自卑心理,首先应纠
正他们的盲相。

通过体育锻炼提升盲童的身体素质,是纠正盲相行之
有效的手段。

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全盲学生刚入学时,精神饱满,爱
说爱笑,也偶尔到室外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可后来我发现她突然之间
象变了一个人,听不到她平日的欢声笑语,经常趴在课桌上默默流泪,非常害怕到室外活动,对任何事也不感兴趣。

于是我耐心询问,并做
她的思想工作,才得知在一次常规训练中,因为她走路同手同脚引起
了一些围观者的哄堂大笑。

针对她的这个盲相,我每天早晨拉她一起
跑步,帮她做引体向上等体育锻炼,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单独找一间
教师教她怎样实行手与脚的协调走路。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她终
于纠正了这个盲相,而且在学校举行的春季达标运动会上,取得了两
项优秀、三项合格的较好成绩,受到了学校和老师们的一致赞扬。


园里终于又听见了她的欢声笑语,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能积极去做,
而且非常认真地把它做好。

通过体育锻炼,盲童的盲相纠正了,身体素质提升了,并且在一
系列的竞赛活动中,看到了自己长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自卑心理逐渐被淡化。

二、积极交往、培养情感,提升自尊与自信
通过我的观察,盲童内心是渴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
并能够成为社会集体中的成员。

但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
交往知识,特别是对明眼人经常提出的触及他们生理缺陷的问题,不
知如何回答,继而认为是明眼人对他们的侮辱。

个性外向的盲童表现
出明显的不满情绪,发发牢骚也就过去了。

而这对内向性的盲童极易
产生自卑心理,损伤他们的自尊心。

譬如,有一位盲生在与明眼小朋友实行手拉手联益活动的时候,
遇到一个小朋友问他:你的眼睛怎么了,这时他“瞠目结舌”无话可
说了。

从他的外部表情看出,这简短的一句问话给他的心灵已经造成
了伤害。

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通过直观的语言告诉他们:明眼小朋
友之所以这样问,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并无恶意,就象我们平常会
问老师“云彩会走,为什么没有脚呢?”这样的问题一样。

而后我向他
详细讲解相关于他失明的原因,待他对自己怎么失明了解后,我问他:平常老师对你们提出的问题是怎样处理的?顿时,他觉得恍然大悟。


来我发现他在手拉手联谊活动中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而且和明眼小
朋友侃侃而谈,在未出现类似的情况。

此外,在盲童与明眼伙伴的交往活动中,组织共同的游戏活动,
例如让明眼小朋友用眼罩蒙住眼和盲童共同做听音寻物的游戏。

因为
盲童催这个游戏都经过训练,加之听觉和触觉比明眼小朋友强,游戏
中表现出较强的优势,相比之下,明眼小朋友较差。

通过这些活动让
盲童发现有些事情自己做起来很容易,而正常人却是很困难,进而增
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关心激励、耐心引导,增强自尊和自信。

教师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恰当使用,对盲童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有非常大的影响。

例如,盲童回答问题准确时,给予“真好”、“比过去有进步”等赞赏的话,或者在平时交往中,有意无意地抚摸
一下盲童地头、拉拉手等都会使盲童产生良好地自我感觉。

这个句简
单的赞赏话、一个小小的接触动作都可提升盲童的自尊和自信。

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有的盲童在与老师或他人讲话的姿势是
侧身、低头、背对谈话者等,让人无法接受。

有的教师为纠正这种不
良习惯,采取反复的批评更正,可仍不见效,反而有损盲童的自尊心。

为避免影响盲童的自尊,我采取耐心引导,首先用温和真诚的语言告
诉他明眼人是不习惯背对人讲话的,而后端正他的身体姿势,面对面
地实行谈话。

若再次低头,我就停止讲话,待他抬头后继续交谈。


样反复地实行练习,并给予适当表扬,盲童逐渐就改变了原来的不良
习惯。

总之,要提升盲童的自尊和自信,克服自卑的不良倾向,方法和
手段以及注意的问题很多,比如培养盲童广泛的兴趣、组织有意义的
校外活动、调整家长与盲童的关系、让盲童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等等。

以上仅仅我针对盲校较为常用的方法实行简单说明,至于影响盲童自
尊和自信、造成自卑心理的社会因素,如何去调整还有待进一步的调
查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