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施工方案目录5.2 码头施工方案5.2.1 编制依据5.2.2 工程综述5.2.2.1 工程概况5.2.2.1.1 工程名称:5.2.2.1.2 工程地点:5.2.2.1.3 码头结构形式及设计靠泊等级5.2.2.1.4 工程主要内容5.2.2.1.5 主要工程量5.2.2.1.6 施工坐标和水准点5.2.3 自然条件分析5.2.3.1 水文资料5.2.3.2 气象5.2.3.2.1 气温5.2.3.2.2 降水5.2.3.2.3 风5.2.3.2.4 雾5.2.3.2.5 热带气旋5.2.3.3 地质5.2.4 施工总体安排5.2.4.1 施工部署5.2.5 主要施工方案5.2.5.1 施工工艺总流程5.2.5.2 沉桩工程5.2.5.2.1 概述5.2.5.2.2 水上沉桩工艺流程5.2.5.2.3 打桩船选用5.2.5.2.4 沉桩定位测量5.2.5.2.5 系统设置和调试5.2.5.2.6 定位数据的计算准备5.2.5.2.7 打桩船就位5.2.5.2.8 沉桩定位5.2.5.2.9 桩身防腐涂层的保护5.2.5.2.10 沉桩技术质量措施5.2.5.3 锚杆嵌岩钢管桩施工5.2.5.3.1 施工工艺简述5.2.5.3.2 施工工艺流程5.2.5.3.3 施工平台搭设5.2.5.3.4 施工方法及要求5.2.5.3.5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5.2.5.4 钻孔灌注桩施工5.2.5.4.1 钻孔灌注桩施工简述5.2.5.4.2 施工顺序5.2.5.4.3、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5.2.5.4.4 钻孔灌注桩施工测量5.2.5.4.5 施工测量放样5.2.5.4.6 施工技术方案及工艺操作要点5.2.5.4.6.1 搭设工施工作平台5.2.5.4.6.2 护筒埋设5.2.5.4.6.3 钻孔5.2.5.4.6.4 钻孔时注意事项:5.2.5.4.6.5 清孔5.2.5.4.6.6 清孔注意事项5.2.5.4.6.7 钢筋笼制作安装5.2.5.4.6.8 水下砼配制和灌注5.2.5.4.6.9 砼灌注时注意事项5.2.5.4.6.10 常见问题的处理和预防5.2.5.5 预制构件工程5.2.5.5.1 预制构件简述5.2.5.5.2 主要施工工艺5.2.5.5.2.4 预制构件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5.2.5.6 预制构件安装的技术要求5.2.5.7 现浇砼工程5.2.5.7.1 现浇砼简述。
5.2.5.7.2 夹围囹的技术质量要求5.2.5.7.3 模板的技术质量要求5.2.5.7.4 钢筋施工技术质量措施5.2.5.7.5 现浇砼枝术质量措施5.2.5.8 砼防腐施工技术措施5.2.5.9 检验试验5.2.5.9.1 试验项目和手段5.2.5.9.2 试验计划5.2.6 创优计划和措施5.2.7 质量管理措施5.2.8 工程质量检查5.2.9 保证工期措施5.2.10 竣工管理5.2 码头施工方案5.2.1 编制依据5.2.1.1、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舟山煤炭中转码头工程(水工施工图)5.2.1.2、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 JTJ291-985.2.1.3、港口工程桩基规范 JTJ254-985.2.1.4、港口工程嵌岩桩设计与施工规程 JTJ285-20005.2.1.5、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JTJ268-965.2.1.6、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JTJ203-20015.2.1.7、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221-985.2.1.8、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955.2.1.9、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221-955.2.1.10、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J275-20005.2.1.11、相关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5.2.2 工程综述5.2.2.1 工程概况5.2.2.1.1 工程名称:浙江舟山煤炭中转码头工程5.2.2.1.2 工程地点:浙江舟山煤炭中转码头位于舟山市六横岛东北从石柱头至黄礁岸段。
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22°09′00″,北纬29°45′00″5.2.2.1.3 码头结构形式及设计靠泊等级该码头为高桩梁板结构,码头平面布置为反“F”布置,即卸船泊位布置在外海测,采用平台加系缆墩形式;装船泊位布置在岸侧,采用前后侧靠船方式;施工码头布置在近岸侧;后栈桥上装船皮带机和卸船皮带机采用单层并行布置。
卸船码头设计靠泊15万吨级及5万吨级散货船组合;装船码头前侧设计靠泊3.5万吨级、 2万吨级泊位各1个,后侧布置5千吨级泊位1个及2个港作船泊位。
5.2.2.1.4 工程主要内容码头工程主要包括卸船码头;装船码头、过度段联桥;施工码头、重件前后栈桥、重件栈桥引桥等构筑物,其中卸船码头泊位总长为648m、宽36.5m,排架间距9 ~10.5m,共分为8段,每段长70余米,北端30m处一座系缆墩;装船码头泊位总长526m、宽24m,排架间距9m,共分8段,每段长度68m。
施工码头泊位总长138m、宽7m、排架间距6m,共分为2段,每段长58 m,北端19.25m一座系缆墩;前后栈桥(包括取样平台)总长1403.1m、宽15-26.5m。
本工程桩基有Ф1000mm-Ф1200mm钢管桩、PHC桩,600mm*600mm预应力方桩,Ф1200mm钻孔灌注桩为桩基,装船码头及前后栈桥有部份钢管锚岩桩结构。
5.2.2.1.5 主要工程量打入桩1658根(其中包括钢管锚岩桩47根),φ1200㎜钻孔灌注桩126根,现浇砼约7万余立方米,预制构件约5000余件。
5.2.2.1.6 施工坐标和水准点设计施工图坐标采用54北京坐标系统,高程以85国家高程为基准。
5.2.3 自然条件分析5.2.3.1 水文资料5.2.3.1.1、基面:国家85高程基准。
5.2.3.1.2、工程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2.12m 设计低水位:-1.51m极端高水位:3.48m 极端低水位:-2.56m5.2.3.1.3、波浪:浙江舟山煤炭中转码头工程以六横岛为依托,坐西南向东北,四周有西白莲山、湖泥山、虾峙岛、凉潭岛、后门山、元山岛和走马塘岛等岛礁以及舟山本岛、穿山半岛所环抱,有限地阻挡外海大浪对港址的直接侵袭,港域的波浪多为风引起的局部风浪。
根据港址周围地形与风资料分析,确定ESE、SE向为港址码头的强浪向。
根据六横一年期水文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本工程海域2级浪的出现频率占绝对优势,年出现频率占85.2%,3级浪次之,占14.5%,4、5级浪极少出现,仅占0.2%和0.03%。
有效波高(Hs)的年平均值为0.21m,最大值为2.34m。
十分之一波高(H1/10)的年平均值为0.26m,最大值为2.97m。
最大波高的年极值为3.90m。
平均周期的年平均值为2.5S,最大值为6.1S。
5.2.3.1.4、潮流:根据测流资料进行分析本海域的潮流情况,确定卸船码头、装船码头前沿各测点最大可能流速见下表:潮流的最大可能流速统计一览表备注:L0404~L0404是2004年春季的测验结果,BC01~BC04是2004年秋季的测验结果,SC01~SC04是2006年夏季的测验结果。
5.2.3.2 气象舟山位于大陆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年温适中,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严寒和酷暑期较短。
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湿润,雨水充沛,总体气候条件较为优越。
但受冷暖空气的交替影响,天气变化复杂,灾害性天气频繁。
如夏季出现高温伏旱、台风暴雨,秋季有低温早霜及持续的秋雨,冬季有寒潮侵袭等,四季均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
5.2.3.2.1 气温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38.2°C(1971年8月20日)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6.5°C(1967年1月16日)多年平均气温 16.2°C多年最高月平均气温 26.8°C(8月)多年最低月平均气温 5.8°C(1月)5.2.3.2.2 降水多年年最大降水量 1769.3mm(1993年)多年年最小降水量 961.3mm(1996年)多年平均降水量 1261.1mm多年月最大降水量 431.8mm(1989年9月)多年最大日降水量 195.2mm(1994年10月11日)累年平均日降水量≥10mm(中雨)的天数为41.5d累年平均日降水量≥25mm(大雨)的天数为13.8d累年平均日降水量≥50mm(暴雨)的天数为3.3d5.5.2.3.2.3 风利用普陀长期站和梅山、虾峙站的气象资料,分析本工程区域风的特征。
拟建港址风况表现出明显的季风特征,全年有两组主导风向,即偏西北(NW~N)风和偏东南(ESE~SSE)风:偏西北风3方位频率合计为36%,平均风速在4.9~5.0m/s间,最大风速在25~35m/s间;偏东南风3方位频率合计为22%,平均风速在4.0~5.2m/s 间,最大风速在19~25m/s间。
其它各风向频率在5%以内,平均风速相对较小。
根据六横气象站的一年观测资料分析,工程区年常风向为偏西北(NW-NNE)风,强风向为偏东南(ESE-S)风。
全年平均风速为5.1m/s,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大,春末夏初小。
大于等于6级的大风出现的频率全年为5.8%,主要集中在秋冬季且风向以WNW-NNW向出现最多。
5.2.3.2.4 雾多年平均雾日数:38d历年最多雾日数:52d历年最少雾日数:21d根据六横气象站的一年期观测资料,本区共出现43天能见度≤5km的雾,其中24天出现能见度≤1km的雾,但是能见度≤1km的雾持续时间均不大于10小时。
春季为雾的多发期,秋、冬季为全年雾日数最少的季节。
5.2.3.2.5 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影响工程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
据52年的热带气旋资料统计表明,对工程区有影响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3.1个,最多年有9个。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7~9月,占总数的86%,其中8月份最多,占总数的33%,受台风影响最早时间的是5月19日,结束最迟时间是11月17日。
台风影响的时间一般为2~3天,最长可达9天。
对工程区影响严重的台风(工程区附件区域有一站以上最大风力≥10级)有21次,对舟山海域影响最严重的台风路径是在浙江中、南部登陆,然后转向东北出海消亡或转向西北内陆消亡的台风,另一类路径是中心接近舟山群岛沿岸北上的海上掠过型台风。
在一年的观测期间,浙江省沿海受到3次台风的影响,分别为“海棠”、“麦莎”和“卡努”。
其中“麦莎”台风对本工程海域的影响最大。
“麦莎”期间,本工程海域实测2分钟最大风速为27.6m/s,风向ENE、E、ESE,瞬时极大风速为41.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