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艺术
意大利的造园艺术
• 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意大利 文艺复兴园林 • 意大利造园艺术主要是他的文艺复兴和巴 洛克的造园艺术; • 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不仅从古罗马继承了 各种造园要素,而且继承了园林的构图、 风格和意境。
古罗马园林(柱廊园)
• 古罗马园林主要有:城市宅园(院落花 园,或称柱廊园)、郊区别墅、公共园 林。 • 院落式花园的布局,从文字记载及庞贝 等地的遗址可知都是几何对称的。园子 当中一般造水池和喷泉,四边配置方块 的花坛。花园周围环绕一圈宽敞的柱廊, 使住宅和花园相互渗透。
文艺复兴园林(2)
2、文艺复兴时代特有的对现实生活的肯 定、对自然美的敏感以及对古典文化的 仰慕,更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 当时的人文主义者、诗人、画家、小说 家甚至教皇和贵族,享受生活,欣赏自 然,追迹古典,给造园艺术的繁荣氤氲 了一个文化氛围。
对园林影响较大的人物(1)
• 作为人文主义思想启蒙者的三大杰出人物,但 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对园林都有深切的爱好。 •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以佛罗伦萨周围的华丽 别墅为背景,记述了佛罗伦萨人愉快的生活。 书中介绍了一些别墅建筑和花园,园中有蔓生 植物和蔷薇、茉莉等芳香植物以及许多草花: 草地上有大埋石水盘和雕塑喷泉,水盘中溢出 的水由沟渠引至园中各处,再汇集起来,落入 山谷之中。《十日谈》中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些 环境优美的别墅园林之中,景色的描写都是写 实性的。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 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 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 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 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 台地园。
•
•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 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 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 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 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 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干坦的特点,开 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 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 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 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 《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 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 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 的认识。
•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 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 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 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 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 与写实。 • 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 的达· 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 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 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 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 再现一切。
发展历程
• • • • 15世纪中叶:佛罗伦萨 16世纪初叶:罗马 16下~17世纪上:盛期(100年) 18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反过来影响 意大利 • 19世纪:英国风景园影响意大利 • 20世纪:现代园林
基本特征
• 选址:山坡上(夏季凉风;动态水景) • 造园三大要素:石作、流水、常绿树 • 石作:包括台阶、平台、挡土墙、栏杆、廊、 亭、雕像、花盆、喷泉、岩洞 • (流)水:再现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式——出 岩隙的清泉;急湍奔突的溪流;直泻而下、 飞珠溅玉的大瀑布;链式瀑;水台阶;各式喷 泉;水剧场(机关水嬉);水风琴 • 常绿树:代表树种——丝杉;绿色雕刻、花坛、 迷阵、(17、18世纪)绿色剧场、(巴)林荫 路、丛林
• • •
从17世纪开始,英国把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18世 纪以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自此西方园林学开始 了对公园的研究。
19世纪下半叶,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 主持建设纽约中央公园时,创造了“风景建筑师”一词, 开创了“风景建筑学”。他把传统园林学的范围扩大了, 从庭园设计扩大到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以至区域范围的 景物规划。他认为城市户外空间系统以及国家公园和自然 保护区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此后出版的克 里夫兰的《风景建筑学》也是一本重要专著。
柱廊园
古罗马园林(别墅)
• 花园别墅是古罗马真正的园林。布局跟 一般住宅相似,但花园别墅建在风景优 美的自然环境中。建筑物跟大自然和花 园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绿色棚架、廊 等的过渡,相互渗透。另外,花园别墅 为的是宁静地隐居,很重视亲切而细腻 的生活情趣,植物和水也就成为造园的 两大要素。
古罗马园林特征
• 14~16世纪反映西欧各国正在形成中的 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主 要中心,最初在意大利,16世纪扩及德 意志、尼德兰、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 地。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 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 词源自意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多 写为法文“Renaissance”。
1901年美国哈佛大学创立风景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 较完备的专业培训课程表,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开办这一 专业。1948年成立国际风景建筑师联合会。
• •
造园艺术特色
•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 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 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 本信条。 • 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 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 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 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 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 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 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 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 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 形等。 • 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 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 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 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
西方古典园林赏析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 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 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 游乐的林园。 •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 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 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 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 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 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 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
三、文艺复兴后期
• 16世纪末至17世纪,欧洲的建筑艺术进入巴洛 克时期,在同林的内容和形式上也随之产生了 许多新的变化。 • 巴洛克(Baroque)一词原为奇异古怪之意:古 典主义者以此称呼那些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征是反对墨守陈规的僵化 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倾向于繁琐的细 部装饰,喜欢运用曲线加强立面效果,爱好以 雕塑或浮雕作品来形成建筑物华丽的装饰。
中世纪
• 意大利甚至欧洲,没有留下大型观赏性 园林的记忆。 • 修道院寺园:源自柱廊园,平面布局方 形或长方形,分割成小的几何形体(四 分);园中央一般有水井,有时搭上棚 架(trellis);植物为药草、花卉、果树、 蔬菜,四周围以绿篱。
文艺复兴园林
• 一到14世纪,也就是文艺复兴运动开始, 意大利的造园艺术渐渐复苏。此后的两 百年间,出现了一大批水平很高的园林, 在世界造园艺术中耸立起一座独特的高 峰。其原因是: 1、得力于经济繁荣和文化高涨。
• 造园要素:树木花卉、花坛(Parterre)、 草坪、喷泉、雕像、林荫道、绿色雕刻 (Topiary)、迷阵(Maze、Labyrinth)。 • 布局:对称几何形,园子当中一般造水 池和喷泉,四周配置方块的花坛。 • 除庞贝遗址外,关于古罗马园林最详尽 的纪录在古罗马作家小普林尼的两封信 里。信中关于园林的描述对文艺复兴园 林有很大触动。
• 园中的林阴道纵横交错,甚至采用城市 广场中三叉式林阴道的布置方法。 • 花坛图案以回环的曲线为主,有时整个 花园为一幅图案。 • 绿墙修剪成波浪形或其他曲线形式,点 缀一些绿球。 • 用透视术造成幻觉。
巴洛克风格影响的园林(3)
• 植物造景日趋复杂(绿篱、绿墙、迷园、 绿阴剧场的舞台背景、侧幕;绿色的壁 龛、洞府等)。 • 实例: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伊索拉贝 拉庄园、加尔佐尼庄园、冈贝里亚庄园
巴洛克风格影响的园林
• 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园林艺术也出现追 求新奇,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并且园 中大量充斥着装饰小品,园内建筑物的 体量都很大,占有明显的统率地位。 • 巴洛克风格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台阶的造 型上,常设计成流动的曲线形。 • 喜欢玩弄形体和光影的对比,追求戏剧 性效果。
巴洛克风格影响的园林(2)
对园林影响较大的人物(2)
• 阿尔伯蒂(Alberti,1404~1472):著名 建筑师、建筑理论家,人文主义者和诗 人。著有《齐家论》、《论建筑》。 《论建筑》详细论述理想庭院的构想— —以古罗马小普林尼描绘的别墅为主要 蓝本,是消遣、娱乐、隐退、陶冶性情 的生活场所,要的是亲切恬和的气氛。
阿尔伯蒂的花园
水剧场、水风琴
• 水剧场:通常是半环形的建筑物,大多 靠着挡土墙,有一列很深的“岩洞”, 洞里设雕像,水以各种方式、从各种角 度,在洞里喷、淋、溅、洒。有些水剧 场里有比较宽敞的厅堂,装设“机关水 嬉”,如以水驱动的飞鸟走兽等,还会 发出声响。 • 水风琴:水流造成气流,使金属管子发 出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