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设备操作管理规程目录1.总则......................................................................................................................................................2.干熄焦生产管理规程......................................................................................................................3.干熄焦安全管理规程......................................................................................................................4.干熄焦设备管理规程......................................................................................................................5.干熄焦设备操作规程......................................................................................................................6.干熄焦基本台帐...............................................................................................................................1.总则1.1 干熄焦是复杂的工艺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按照作业标准精心操作,稳定参数,精心维护,保证干熄焦主体设备使用寿命十年以上。
为保证干熄焦系统正常有效运行,维护好干熄炉,提高干熄率,特制定本规程。
1.2 正确科学执行技术管理规程是干熄焦安全、高效、稳定和长寿的具体保证。
厂长、车间主任应组织职工确保规程的贯彻执行。
1.3 稳定配合煤质量、稳定焦炉加热制度、规范推焦、装煤操作管理,保证焦炭均匀成熟,从源头上控制铁器、杂物和大块石墨进入干熄炉是保证干熄焦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
1.4 干熄焦因其高温高压、连续性生产的特点需每年大修一次,年修时间通常约为20天;根据设备运行情况,两次年修间可适当安排停产检修,检修时间一般为5~10天。
1.5 所需能源介质(除盐水、N2、仪表压缩空气、低压蒸汽)压力、流量及纯度必须保证在规定范围值内,且能正常供给。
1.6 本规程适用于大、中型干熄焦装置,小型干熄焦装置可参照执行。
2.干熄焦生产管理规程2.1 职责与权限2.1.1 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干熄焦日常生产和检修的组织与协调。
2.1.2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干熄焦设备运行管理,组织实施干熄焦定、检修制度。
2.1.3 生产单位负责干熄焦日常生产运行管理、操作制度的检查、标准制定和岗位培训等工作。
(1)班组负责组织实施厂和车间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各项生产指标。
(2)干熄焦操作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后方可上岗,负责各项制度的执行。
2.2 生产操作管理要点2.2.1 装红焦的操作管理(1)为保证干熄炉正常操作及熄焦后焦炭质量稳定,要求红焦成熟度均匀稳定。
(2)加强铁器及杂物管理,防止进入干熄炉堵塞及损害振动给料器和旋转密封阀。
发现待推焦炉号内有铁器或较大石墨,该炉号应采用湿法熄焦。
(3)电机车接焦时,确认位置无误、焦罐旋转正常,各信号齐全后才能通知推焦。
(4)运载车旋转盘保持干净,避免焦罐着床倾斜;若焦罐内焦炭偏斜时,应将焦炭拔平后,方可装焦。
(5)电机车对位精度要求±100mm,锁紧后对位精度±10mm,液压缸压力保持14MPa。
(6)提升机发生电气、机械或其它故障时,立即停止中央自动,提升机选择开关切断,通知焦炉安排湿熄焦。
待故障检修处理完,空焦罐手动试车正常后才可恢复中央自动。
(7)禁止擅自解除联锁操作,联锁解除时禁止下列操作:1)提升机风速报警仪超速报警时提升机继续操作。
2)单罐焦负重量大于提升机额定重量提升机继续操作。
3)空焦罐未到待机位前,禁止电机车进入提升井架。
4)清理水封槽时严禁冷却水外泄或进入干熄炉。
5)炉盖连续打开时间超过20分钟。
6)电容式料位计报警后继续装焦。
2.2.2 干熄炉的操作管理(1)保证炉顶水封槽无焦粉沉积,水封槽底部发泡空气稳定正常,水封罩的吃水深度40±5mm以达到密封及除尘要求。
装入装置、预存室放散装置水封槽供、溢流水正常。
(2)为确保干熄炉料位安全运行,每班必须对预存室料位进行确认。
(3)干熄炉预存室压力控制为-30~-50Pa。
(4)干熄炉冷却室T4≤450℃,T3≤350℃。
干熄炉冷却段圆周各点温度差距应小于50℃。
否则应及时调整干熄炉底部挡料棒,插入深度应不影响正常排焦。
(5)斜道调节砖和干熄炉入口中央、周边开度合理,保证循环气体在干熄炉内分配均匀。
干熄焦正常生产时一般中央与周边进风比例为1:1。
(6)严禁事项:1)正常生产时,严禁将干熄炉预存室料位排至斜道以下。
2)水封槽的水不能进入干熄炉。
3)正常生产,在干熄炉打开炉盖装焦时,系统内部的压力会发生波动,在此期间不要进行操作条件的修改或变更设定值的操作。
4)对打开后可能吸入空气的部位严禁随意打开(如中栓层的看火孔等)。
2.2.3 排焦、运焦系统的操作管理(1)运焦皮带采用耐热型,排焦温度应小于200℃。
(2)在处理旋转密封阀卡入异物时,应关闭平板闸门,检修人员需携带CO报警仪、空气呼吸器,必要时对旋转密封阀内的气体进行置换。
(3)排焦时,应观察冷却室及排焦温度变化,必要时现场检查排焦状况。
(4)旋转密封阀N2(或压缩空气)密封压力必须调整控制在设定值内。
(5)禁止事项:1)红焦排放到皮带上。
2)旋转密封阀卡住时,未取出卡阻物前,频繁点动或强制启动旋转密封阀。
3)采用现场操作时,严禁先启动电磁振动给料器,再启动旋转密封阀。
4)严禁在运焦皮带停止情况下,启动电磁振动给料器和旋转密封阀。
2.2.4 气体循环系统的操作管理(1)为保证干熄焦装置生产操作的安全性,必须有效控制循环气体中可燃组分的浓度,一般采取从干熄炉环形气道导入空气燃烧法和充氮稀释法。
可燃气体的控制范围如下:CO<6%、H2<3%、O2<1%。
(2)干熄炉入口气体温度在正常操作时控制在130℃左右,入干熄炉的循环气体温度不得低于115℃。
(3)锅炉入口温度应严格控制在操作基准内,可采取增减循环气体流量、增减焦炭处理量、增减斜道空气导入量、增减旁通循环风量进行控制。
(4)每次循环风量的调节幅度以2000Nm3~3000Nm3/次,风量调整间隔在30分钟以上,避免斜道口焦炭漂浮。
(5)一次除尘器顶部的紧急放散装置水封槽供、溢流水正常,水位正常。
(6)对一、二次除尘器料位计定期检查,保证工作正常,防止影响锅炉和循环风机安全运行。
(7)料位计吹扫氮气的压力不可过高,否则影响料位计的正常工作。
吹扫氮气管路上的阀门微开即可。
(8)每季度应对循环风机入口气体含尘量进行一次检测,焦粉含量要小于1g/Nm3,且粒度小于0.25mm的粉尘占95%以上。
否则应停炉查找原因进行检查和维修。
(9)监视气体循环系统压差变化,对干熄焦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及时判断处理。
2.2.5 除尘系统的操作管理(1)干熄焦配套的除尘系统正常运行率≥98%,除尘器净化效率≥99%,净化后粉尘排放浓度指标≤50mg/m3,符合国家《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2)焦粉外运扬尘管理,调整好加湿搅拌机的水量防止二次扬尘。
(3)焦粉冷装置的冷却水应保持正常流量及流速,冷却后排出焦粉的温度应低于250℃,杜绝红焦粉排出。
焦粉冷却装置冷却水的出口温度控制在45℃以下。
冷却水进口管路上的过滤器应定期清理。
(4)严禁出现高料位长时间报警而不排灰现象,以及将一、二次除尘灰仓内焦粉排空现象。
3.干熄焦安全管理规程干熄焦系统具有高温、高压、高空、有毒、有害、噪音和粉尘等特点,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将可能对人身或设备造成伤害。
3.1 红焦装入系统安全管理3.1.1 提升机钢绳变化程度(断股、变细等)必须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否则应及时组织进行更换。
3.1.2 水封槽内圈不得漏水,保证炉盖水封高度,防止空气漏入干熄炉。
3.1.3 提升及装焦过程中,严禁操作、检修人员进入提升机、装入装置、电机车及焦罐车等移动设备的运行区域。
严禁在提升机走行、电机车走行时上下设备。
严禁在设备运行时进行加油和清扫等作业。
3.1.4 当风速达到16m/s时,应停止提升机装焦操作。
3.2 气体循环系统安全管理3.2.1 未经严格检查并确认空气中的CO和O2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不得进入排焦部位及运焦皮带系统。
特殊情况下必须进入时,应佩戴O2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3.2.2 检查或处理干熄焦锅炉内部管道或结构、检查二次除尘器、预存室放散装制等设备时,应停止干熄焦系统作业,将干熄炉内焦炭全部熄灭,将气体循环系统各处人孔打开进行气体置换,并确认气体循环气体内CO和O2的浓度在安全范围内后方可进行。
3.2.3 随时注意循环气体中可燃成分的浓度并采用相应措施,将循环气体中可燃成分的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3.2.4 在可能有循环气体泄露的区域作业,应有安全防护措施。
3.2.5 未经中控室操作人员同意,严禁对气体循环系统的设备进行检修或改变与气体循环系统有关的调节设备的状态。
3.3 除尘系统的安全管理3.3.1 进入除尘布袋室内进行检修或清扫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并设专人监护,确认CO和O2浓度符合安全规定后再进行。
3.3.2 进入炉顶装焦部位、炉底排焦部位及运焦皮带系统进行操作或巡检时,应携带CO和O2检测仪,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4.干熄焦设备管理规程干熄焦设备应建立完整的维护、保养、检修管理标准。
如设备《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设备日常点检卡》以及设备《长(短)周期管理》。
4.1 干熄炉炉体管理4.1.1 建立干熄炉档案,利用每年的年修对干熄炉内各部位的耐火砖进行检查记录。
4.1.2干熄炉预存段室斜道口、环形气道应不定期通过中栓观察孔进行检查。
4.1.3 干熄炉修炉用的耐火材料及辅助材料,必须符合质量标准《定形隔热耐火制品的分类》GB/T16763-2012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