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3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4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5课堂板书设计第一节课板书第三节均衡价格·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均衡产量(Equilibrium Quantity)均衡价格下的产量(交易量),也称均衡交易量。
图示: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超额需求和超额供给·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供给不变,需求变动-D上升=> P上升;Q上升-D下降=> P下降;Q下降-需求增加对均衡的影响-需求减少对均衡的影响·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需求不变,供给变动-S上升=> P下降;Q上升-S下降=> P上升;Q下降-供给增加对均衡的影响-供给减少对均衡的影响第二节课板书SDP EQ EO QP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P EP2SDP1Q EO QP超额供给超额需求超额需求和超额供给E0Q1Q0D0P0SD1P1E1O QP需求增加对均衡的影响E0S0P0E1DO QPS1P1Q0Q1供给增加对均衡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6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7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8课堂板书设计第二节课板书(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即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趋于下降,并在总效用达到最大值后成为负值。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生理或心理因素-物品多样性用途按重要程度排序·货币的边际效用货币跟商品一样也具有效用。
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用货币的效用交换商品的效用。
货币也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
--收入应向穷人转移支付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因为单位商品的价格只占消费者总收入很小的一部分,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量发生很小的变化时所支出的货币的边际效用的变化也是非常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应用-“钻石与水”悖论任何现实社会都决不是那种拥有无限可能性的“乌托邦”,而是一个到处都充满着着经济品的稀缺的世界-保罗·萨谬而森-猪八戒吃西瓜TU以递减的速度,先上升后下降;MU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当MU大于0时,TU逐渐增大;当MU等于0时,TU取最大值;当MU小于0时, TU逐渐减小。
)(22<==dXTUddXdTUdXddXdMU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9课堂板书设计第二节课板书买的越多 => 边际效用越小 => 愿意支付的单位货币越少 => 价格越低 =>需求曲线右下倾斜·消费者剩余(Consume Surplus):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节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
无差异指的是效用的无差异。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为保持同等效用水平,消费者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的Y物品的数量。
无差异曲线上总效用不改变,因此:YXXYYXYX MUMUXYMRSMUMUXYMUYMUX=∆∆-==∆∆-•∆-=•∆因此:即,·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点的斜率·无差异曲线的特点-右下倾斜,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同一无差异曲线图上,任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42.5D34C26B110A苹果(X)梨(Y)组合带来相同总效用的梨和苹果的组合:XYYMRSXY∆+∆-==的增加量的减少量XdXdYXYXYMRSXXY-=∆∆-=∆∆-=→∆limPQABP0Q0()QfP=()0QPdQQfCS Q-=⎰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10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11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12课堂板书设计第三节短期生产函数·总产量(Total Product)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AP = TP / x·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增加或减少1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MP = △TP /△x·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L TPL(Q) APL(Q/L) MPL(dQ/dL)0 0 0 01 38 38 482 94 47 633 162 54 724 236 59 755 310 62 726 378 63 637 434 62 488 472 59 279 486 54 010 470 47 -33·劳动投入各区间各产量的变化:0 < L < 4TPL递增↑;MPL↑;APL↑4 < L < 6TPL趋缓↑;MPL↓;APL↑6 < L < 9TPL趋缓↑;MPL↓;APL↓L > 9TPL↓;MPL < 0;APL↓·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成立的前提条件:-技术系数可变-技术水平不变-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223232427//lim1227/1227)(QLLdLdQLQMPLLLLQAPLLLLLfL-+==∆∆=-+==-+==→∆课堂板书设计·总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MPL = dQ / dL0 < L < 4TPL上凹(一阶导数>0;二阶导数>0);MPL增加L = 4TPL拐点;MPL极大4 < L < 9TPL上凸(一阶导数>0;二阶导数<0);MPL下降L = 9TPL极大;MPL = 0L > 9TPL下降(一阶导数<0);MPL < 0·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APL = Q / L0 < L < 6TPL增加;APL增加L = 6APL极大L > 6TPL 先增后降;APL 下降·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APL = Q / L ;MPL = dQ / dL0 < L < 6MPL > APLL = 6MPL = APL;APL极大L > 6MPL < APL·生产要素投入区域第I区域:平均收益递增阶段L的增加,带来MP↑>AP↑;和L相比,K投入太多,增加L可更充分利用K。
第II区域:平均收益递减阶段(经济区域)L的增加,带来MP↓> 0,TP仍递增;但MP < AP总 AP总总总总理性厂商的生产区域。
但投入多少,生产多少,还取决于成本函数。
第III区域:负边际收益阶段L的增加,带来MP < 0,TP递减;减少L,反而可增加TP。
和K相比,L投入太多。
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13堂板书设计第四节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MRTS)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与另一生产要素所减少的数量的比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为等产量曲线上点的切线的斜率。
MRTS LK=△K/△L=MPL/MPK·等产量曲线的性质-某一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图中,有无数等产量线,且不相交;-等产量曲线上点的斜率即该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LK,其值递减;-等产量曲线通常凸向原点。
·特殊形状的等产量曲线-要素不可替代的等产量曲线直角折线-要素完全替代的等产量曲线右下倾斜的直线·等成本线(Isocost Curve)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C = P L∙L + P K∙K等成本线斜率为-P L / P K1001080E10013.3360D1002040C1004020B1008010AQKL组合方式生产要素的各种组合=100Q14365Q2O LK124123=200固定技术系数的等产量曲线=100Q14365O LK124123要素完全替代的等产量曲线C4365O LK12123等成本曲线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14西方经济学(微观)教案15课堂板书设计第一节课板书第二节短期成本·固定成本(Fixed Cost-FC)购买不变要素的费用支出。
即使产量为0也必须支付的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
·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VC)购买可变要素的费用支出,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
·总成本(Total Cost-TC)-固定成本 + 可变成本-TC=FC+VC·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AFC)AFC = FC / Q·平均变动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AVC)AVC = VC / Q·平均成本(Average Cost-AC)AC = TC / Q = AFC + AVC·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MC)MC = dTC / dQ= dVC / dQ40601223++-=QQQTCQQQVC601223+-=40=FCQQQAC4060122++-=60122+-=QQAVCQVFC40=602432+-=QQ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