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一)记叙的顺序:
(1)顺叙。
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事。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
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
倒叙还有一种形式,先写眼前的事物,再由眼前的事物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又回到眼前的事物。
倒叙的作用:
内容上:一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二便于作者调动情感,
勾起对往事的深情回忆,表达强烈的感情。
结构上:避免文章的平铺直叙。
(3)插叙。
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叙的作用:
内容上:1、补充了……的情节,为下文_……作铺垫。
2、交代了……,突出文章……的中心。
结构上:使文章的结构完整,文章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丰富了人物形象;吸引读者。
(二)人物形象分析
一、1、人物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描写(6)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分析方法:
如:在塑造人物方面,本文运用了、、、等描写方法。
请选择一处你认为描写人物最精彩的语句,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分)
第一步:准确判断描写方法。
这句话运用了描写,
第二步:抓住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填写具体的动词,形容词,修饰和限制性词语)
第三步:具体分析。
生动形象的写出人物的心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示例:
选句:女人紧抱着叠成筒的被子,踉踉跄跄、慌慌张张地直接挤到他的面前。
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
“慌慌张张”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女人为儿子看病的紧张心情,
“紧抱,踉踉跄跄,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人对儿子的关心,表现了女人对儿子深厚的爱。
2、概括人物性格方法
第一步:
提取文中对人物性格评价的关键性语句。
1
第二步:
如果没有直接评价人物性格的关键语句,就把人物放到具体的事件中进行分析。
第三步:
结合文章主旨概括人物性格。
二、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社会环境作用:(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
自然环境的作用:
{1}交代具体时间、地点、季节、时令。
{2}渲染…氛围。
{3}烘托人物…心情(性格、形象)。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4}揭示文章主题。
{5}形成对比。
(三)过渡、照应和详略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一、详略得当
1、如何确定详略:
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的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的,应该略写。
详写的地方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要做到淡笔勾勒,概括精炼,画龙点睛。
2、详略的作用:
是为了更好的体现……的中心。
二、过渡
1、什么是过渡:
过渡,是指文章的层次或段落之间表示衔接、转换的方式。
它让读者的思路很顺利地由前者转入后者,一般地说,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
2.过渡的几种方法:
(1)段落过渡(2)句子过渡(3)词语过渡(4)小标题过渡
3、过渡的作用:承上启下(结构)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内容)
三、照应
1、什么是照应
照应(呼应),是指文章内容前后的关照与呼应。
顾名思义,一“呼”一“应”,前者“呼”后者“应”。
否则,有呼无应,前后没有着落,会使读者感到莫名其妙。
所以,“照应”是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的重要手段。
2.常用的照应的方法:
(1)开头与结尾照应。
(首尾照应)
(2)行文中前后内容照应。
(前后照应)
(3)正文内容与标题照应。
(文题照应)
3、照应的作用:
前文写出……,后文写出了……与前文呼应,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表现了……
(四)“重点语句”理解品味
1、“简析这句话的含义”或“如何理解这句话”。
(理解句子的含义)
结合文章主旨,将关键句和词语解释出来。
2、赏析语句:
(1)运用什么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修辞方法等)
(2)写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抓关键词+作用)
3、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解答句(段)作用先概括说明结构上的作用,再说明内容上的作用。
解答时还要看句(段)在文中的位置
①开头句子的作用: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②文中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内容上:(1)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2)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3)强烈的表达了……
结构上:(1)总结全文;(2)照应开头(前后呼应)(3)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五)标题的作用
1、吸引读者注意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3、文章的线索
4、总领全文
5、设置悬念
标题的含义:表面含义,深层含义
(六)“修辞方法”判断及赏析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2拟人:把……赋予人得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拟物: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3夸张:把……作扩大(缩小/超前)的描述,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强调了……
4排比:用排比的修辞展现了(描写了)……,增强语言气势,强烈的表达了……
5对偶:把……和……两两相对,他们互补表达了……,使句式整齐,富有文采,增强语言气势。
6反复:为了突出……,作者有意重复了……,增强语言气势,强调了……感情
7设问:为了引起读者对……注意和思考,引起下文,突出了……,使行文有变化,起波澜。
8反问:加强语气,突出语意,强烈的表达了……
示例(1):判断下面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修辞方法的好处。
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也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动双脚?想一想,一朵花因为什么而鲜艳妩媚,一茎草因为什么而摇曳多姿,一湖水因为什么而清波洋溢,一尾鱼因为什么而跃出河面?《感动是一种养分》
这段话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
其中为了引起读者对美和春天的发现和欣赏,作者用反问的方式表示确定,用排比的方式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使追问层层递进,使表达更鲜明、强烈,表达了作者呼吁人们善于发现感悟美和春天。
示例(2)判断下面句子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并分析修辞方法的好处。
晨风中,一丛丛白柳长舒舞袖,摇动身姿,尽情地轻歌曼舞。
也许是辽河水滋润的缘故,白柳条的性格极柔顺,修长的枝条可以做出各种图案:弯成一个圆儿,像十五的月亮;打成一个弯儿,又像女孩子好看的细眉......因为白柳条宁弯不折,所以常
有人用它编织出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剥去外皮,剩下枝干,光滑泽白,任由抚弄。
有多少天工之意,诗情画意,都可以揉入枝条一展神奇。
(《柔韧人生》)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其中作者把白柳赋予了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柳在晨风中,摇曳身姿的婀娜柔美;作者把修长的枝条做出的图案比喻成十五的月亮、女孩子好看的细眉,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柳条的柔韧、美丽。
(七)记叙文贯穿全文的线索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1)文章的标题(2)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5)“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八)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何人何时何地干何事结果怎么样
(九)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的交流,有利于直接感染读者。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
(十)侧面描写的作用
1、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2、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3、有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
4、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十一)写作方法
呼应:前文写出……,后文写出了……与前文呼应,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表现了……详略得当:是为了更好的体现……的中心。
对比:通过对比,写出了……和……的不同,突出了……,更好的表现文章的主题,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过渡:使行文自然,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更有利于表现中心。
悬念:使布局更巧妙,使情节更曲折,使主题更突出,更能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