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理研究

肌理研究

混凝土肌理研究
鹿野苑——刘家锟
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中,刘家琨就 选取了“混凝土”通过“雕刻”来 达成“巨石”这一意向的精确概念 描述来控制整个设计过程:“博物 馆藏品以石刻为主题。在建筑设计 中,也希望表现一部‘人造石’的 建筑故事。而清水混凝土是‘人造 石’的重要内容。设计人希望得到 其朴素和整体,得到一块冷峻的 ‘巨石’”。
混凝土模板印与石灰华铺装的 严格对位体现了康对于建构清 晰性的严格要求以及追求。
未加过多装饰的清水混凝土不同于 霍尔的海浪博物馆,它摒弃了装饰 和连续性,而将人的注意力牢牢地 控制在了严谨的对位关系已经清晰 的尔
法国海洋冲浪博物馆探索大海与海 浪及其在休闲产业、科学和生态方 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设计方案由 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与索朗·法 比亚合作完成。2005 年,在与安瑞 科·米拉莱斯/贝娜蒂塔·塔格利亚布、 布罗谢特·拉宇斯·普埃约、伯纳德·屈 米和让·米歇尔·维尔莫特工作室的角 逐中获得胜利,赢得国际竞赛大奖。
不同于鹿野苑,海洋冲浪博物 馆的混凝土设计的极为纯净与 光滑。室内有大模板的痕迹, 但是没有对位螺栓孔眼,使得 整个建筑浑然一体,而这种材 质的延续性也将人的注意力吸 引到建筑的空间而不是材质。
金贝尔美术馆——路易斯·康
金贝尔美术馆是康的代表作, 康在这个作品中严格把控混凝 土的每一块模板,并将模板印 暴露出来,以表现自己的建筑 清晰明确的建造过程。混凝土 的模板印与填充墙的石灰华铺 装严格对位,
具体做法是以1.2m高度分段留施工缝, 先绑扎好柱子和组合墙混凝土部分的钢筋, 再砌1.2m高砖墙。待砖墙达到强度后即 成为内模,然后支好木外模,进行整体浇 灌,完成柱子、墙体、混凝土墙的组合浇 筑,内外一次成活,下次再砌再浇,易于 保证垂直度。而整个主体部分清水混凝土 外壁采用凹凸窄条模板,一是为了形成明 确的肌理,增加外墙的质感和可读性,同 时,粗犷而较细小的分格可以掩饰由于浇 筑工艺生疏而可能带来的瑕疵,也利于分 区修补。
在具体建造时,刘家琨最初的设想是希望 用清水混凝土表现一部‘人造石’的建筑 故事。在进行前期实验时,由于施工技术 原始,难以在浇筑过程中保证墙体的垂直 度,第一次实验的不垂直程度甚至夸张到 三根垂线中没有两根是一样的,无奈,刘 家琨只好采用一种叫做“框架结构、清水 混凝土与页岩砖组合墙”的组合墙特殊工 艺。而这也恰恰给建筑留下了独特的肌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