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苹果市场与产业调查分析报告苹果具有营养丰富、高投入、高产出、比较效益高等特点,是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苹果生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的40%以上。
为全面了解我国苹果生产、加工、消费等状况,提出苹果产业发展建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受中国农学会农业监测预警分会的委托成立专题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对我国苹果产业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
苹果作为我国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2019年,我国苹果种植面积稳中略降,产量稳步增加;消费略有下降,以鲜食为主,加工消费有所提升,但占比较小;进口增加,出口下降;苹果实现周年供应,产地收购价和市场批发价相对稳定;生产成本略有下降、效益有所回升。
价格波动与生产供给相关性大,季节性波动逐渐减小;生产效益增长空间较大未来3-5年,预计我国苹果种植规模趋于稳定,总产缓慢增长;消费将保持低速增长,加工将稳中有增;进口呈快速增长、鲜果呈出口减少、果汁呈出口增加之势。
一、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一)生产情况1.种植面积稳中略降,种植区域相对集中。
2018年我国苹果种植面积2907.9万亩,比2014年减1.8%,年均减0.5%,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图1)。
图1 2014-2018年中国苹果种植面积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苹果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和黄土高原。
2016-2018年间,两大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4.3%,产量占91.8%。
产量前三位的省份是陕西、山东、河南(图2)。
图2 2016-2018年间苹果主产省份平均种植面积占全国比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产量稳步增加,总产居全球首位。
2018年苹果单产每亩1349.2公斤,比2014年增长7.0%;总产量3923.3万吨,比2014年增长5.0%。
受霜冻和冰雹影响,2018年苹果单产和总产比上年分别下降4.8%和5.2%(图3、4)。
从全球看,2018年我国苹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8%,在全球94个苹果生产国中,居于首位。
图3 2014-2018年中国苹果单产变化情况图4 2014-2018年中国苹果总产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消费情况1.消费略有下降。
全国苹果消费量呈先升后降再回升的趋势,总体表现为下降。
2019年消费总量为4030万吨,比2015年减少3.9%,2018年受总供给减少的影响,总消费量降至近5年来最低水平;2019年较2018年有所回升,提升20.6%;人均消费变化趋势与总消费一致(图5)。
图5 2010-2018年中国苹果消费变化数据来源:消费总量:布瑞克,总人口:国家统计局2.消费以鲜食为主。
2019年鲜食消费量为3369万吨,比2015年减少4.9%,比2018年增加17.7%;占总消费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84.5%下降到2019年的83.6%,下降0.9个百分点(图6)。
图6 2015-2019年中国鲜食苹果消费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布瑞克数据整理3.消费呈多样化。
苹果储藏技术的运用和遍布全国的营销网络,保证了苹果全年供应。
苹果品种的多样化、品质特征的差别化,为消费者提供了多重选择。
(三)加工流通情况1.加工量逐渐提升。
2019年,我国苹果加工量431万吨,比2015年增2.9%,比上年增35.7%。
占总消费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10.0%上升到10.7%,提升0.7个百分点(图7)。
图7 2015-2019年中国苹果加工量及占比情况数据来源:布瑞克数据整理2.加工品以浓缩果汁为主。
目前,全国共有苹果加工企业100多家,生产线180多条,浓缩果汁生产线70多条,产量以每年15.0%的速度增长。
3.多元化流通体系日趋完善。
苹果产业已形成了由生产者为起点、消费者为终点,苹果经纪人、专业合作社、苹果代办点、批发商等为中间环节所组成的流通体系。
(四)进出口情况1.进口量明显上升。
2019年鲜果进口量额分别为12.5万吨和2.2亿美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43.0%和49.3%,比上年分别增长94.0%和86.6%(图8)。
进口鲜果主要来源于新西兰、美国、智利。
2019年苹果汁进口量8229.4吨、进口额717.0万美元,比2015年分别增长72.3%和60.8%,比上年分别增长27.8%和34.2%(图9)。
苹果汁(白利糖度值≤20)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塞浦路斯、英国和土耳其。
图8 2015-2019年中国鲜苹果进口图9 2015-2019年中国苹果汁进口量数据来源:中国海关2.出口量明显下降。
2019年鲜果出口量额分别为97.1万吨和12.5亿美元,比2015年分别增16.5%和20.9%,较上年分别减13.2%和4.0%(图10),出口地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越南。
2019年果汁出口量额分别为38.6万吨和4.3亿美元,比2015年分别降18.7%和24.1%,较上年分别减30.9%和31.5%(图11),出口地主要为美国、俄罗斯和日本。
图10 2015-2019年中国鲜苹果出口量图11 2015-2019年中国果汁出口量数据来源:中国海关(五)市场价格情况1.价格涨跌互现。
2019年苹果主产区收购均价每公斤8.2元,比2017年的5.1元、2018年的5.2元高出3.0元以上。
2019年苹果平均批发价每公斤10.5元,比2018年高2.7元,两年间最高价每公斤14.4元,最高差价7.2元(图12)。
图12 2017-2020年3月中国苹果价格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果品流通协会2.富士具有价格优势。
富士苹果全年各月价格均高于其它四种苹果,2019年富士苹果均价每公斤9.4元,最高价13.5元。
比红香蕉、黄香蕉、黄元帅、秦冠四种苹果分别高3.4元、3.2元、3.0元、3.0元(图13)。
图13 2019年不同苹果价格变化数据来源: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六)成本收益情况1.成本略有下降。
2018年苹果生产每亩总成本为4904.8元,比2014年减9.7%,比上年增0.4%,成本构成见表1。
2.收益有所回升。
2018年苹果每亩净收益2614.0元,每50公斤苹果净收益79.4元,比2014年分别减24.9%和14.9%,比2017年分别增36.9%%和75.4%。
成本收益率由2014年的64.1%下降到2018年的53.3%,下降了10.8个百分点。
二、苹果产业发展前景展望(一)生产将低速增长。
预计苹果栽培面积将稳中有增,预计2025年栽培面积为2949.7万亩,较基期(2016-2018年三年均值)增长1.2%,年均增速0.2%。
预计单产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预计2025年单产每亩1979.8千克,比基期增43.1%,年均增速5.3%。
苹果总产将保持低速缓慢增长趋势,预计2025年总产量5839.9万吨,比基期增44.8%,年均增速5.4%。
(二)消费将保持低速增长。
预计苹果消费将呈平缓增长态势,预计2025年消费量为4845.7万吨,比基期(2017-2019年三年均值)增22.2%,年均增速3.4%。
苹果消费仍以鲜食消费为主,预计2025年鲜食消费为4123.7万吨,比基期增24.0%,年均增速3.7%。
鲜食占总消费量比重将由基期的83.9%上升到2025年的85.1%,提升了1.2个百分点。
(三)加工将稳中有增。
随着消费者对苹果加工产品需求增加,苹果加工,特别是精深加工发展潜力较大。
预计2025年苹果加工量为513.6万吨,比基期增22.6%,年均增速3.5%。
加工量占总消费比重为10.6%,基本保持不变。
(四)进口将快速增长。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推动苹果进口消费的增长。
预计鲜果进口量2025年为18.3万吨,年均增速为13.4%;预计果汁进口量2025年为1.9万吨,年均增速为16.6%。
(五)鲜果出口减、果汁出口增。
随着苹果产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国际市场将不断开拓。
预计2025年鲜果出口量为105.3万吨,年均降速1.3%;果汁出口量126.8万吨,年均增速15.5%。
(六)价格将窄幅波动上涨。
苹果价格主要受供求关系和天气等方面的影响。
预计未来几年,苹果年度批发均价在每公斤5.0-8.5元区间波动。
随着苹果价格波动,精品果、功能果价格将略有提高。
(七)收益将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果品质量、实现优质优价,苹果增效仍有一定潜力。
预计2025年成本收益率为44.5%,比基期提升8.8个百分点。
三、贫困地区苹果产业发展情况(以内丘县为例)(一)总体情况内丘县是河北省邢台市10个贫困县之一,2019年贫困发生率为0.06%。
在脱贫攻坚中,该县将苹果作为扶贫特色主导产业。
2018年内丘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96元,其中,苹果产业带动人均增收2500元。
(二)主要经验做法1.精准选择扶贫产业。
内丘县根据当地生态条件,选准苹果作为脱贫主导产业,建设苹果生产基地,打造以育苗、种植、食品深加工、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
2.精准推行治山模式。
内丘县总结推广岗底村治山经验,鼓励各村因地制宜进行荒山治理,使荒山变成“花果山”。
3.精准播撒科技种子。
科技人员将苹果标准化生产工序编成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培训贫困群众近1万人次,辐射带动当地苹果种植60多万亩。
4.精准打造联结机制。
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土地流转+入股+打工”等模式。
将各户的扶贫资金、土地入股到企业,实行保底分红、贫困户长年到果园打工,带动当地7496户,1.2万人脱贫。
5.精准延长产业链条。
一是因地制宜培育出富岗1号、富岗2号、富岗3号等优质品种,并在全域推广。
二是不断延伸苹果产业链,生产果酱、果汁等多种产品。
三是推进苹果产业与“旅游+”等新型业态融合。
(三)典型案例1.内丘县岗底村依托当地苹果资源,实现精准脱贫。
岗底村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当年该村全部家当只有8000亩荒山。
现有总资产达10553万元,人均纯收入由1984年的80元增长到2019年的4.3万元,人均果品收入9000元。
该村根据资源优势,确定苹果为脱贫产业;通过送果农上中专班,并依靠科技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升果农技能水平;通过注册“富岗”苹果,拓宽苹果市场,发挥品牌价值,实现全村脱贫。
2.扶贫启示。
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因地制宜选准一个产业;精准分析贫困现状、总结经验;依靠科技人员为产业扶贫提供技术支撑;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培养一批脱贫攻坚中坚力量;打造公共品牌,发挥品牌效益,助推苹果产业发展。
四、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一)主要问题1.品种结构单一,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失调。
以红富士为代表的晚熟苹果为主,早中熟苹果相对较少,导致品种单一、抗性差,结构不合理问题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