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历史 ( A )8.(2019广东)对下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分封制度基本瓦解 C.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历史
( A )9.“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 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 长城宏达,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它”是指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故宫
历史
( D )6.《史记·商君列传》称:“(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乡邑大治。”这段描述介绍的是商鞅变法的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结果
历史
( B )7.“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 强。”下列结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是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变法使秦孝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C.变法使秦国富强 D.变法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
( C )2.(2018江西)“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 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 (武安君) 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 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食货志》记载:“孝公……坏井田,开阡陌, 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 侯。”这则史料记载的是 A.齐国管仲改革 B.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C.秦国商鞅变法 D.陆路丝绸之路的开辟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
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历史
( D )1.学校新来了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 道:“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 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方的一 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历史
( B )10.(2018南充)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 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美称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隋大运河 D.元大运河
历史
( B )4.《商君书》载:“能得甲首(小军官)一者,赏爵一级, 益(增加)田一顷,益宅九亩,除(给予)庶子(奴仆)一人,乃得 入兵官之吏。”该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项措施 A.编制户口 B.奖励军功 C.加强刑罚 D.推行县制
历史
( C )5.一位史学家说:“公元前356年是改革家商鞅开始革 命性地变革秦国制度的年代。”商鞅变法的革命性主要表 现在 A.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承认土地私有 D.建立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