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拓展素质养成
二、课程定位
《经济学基础》课程是我院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五个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其它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对培养学生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讲授经济学基本原理,使学生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意识、了解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及市场运行中的经济规律(尤其是微观经济)的基本原理,指导学生懂得所学知识何时用、如何用。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经济现象本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经济领域从业的基本职业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经济头脑为主线,阐述经济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时,只涉及初等数学知识;用语通俗,深入浅出,简洁明快,知识性、趣味性并重。
(二)职业技能目标
本书各章后专门设立了结合各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设计的能力训练模块,通过具体实践,强化对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以及方法分析具体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形成符合逻辑的解释,并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的培养。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或态度目标)
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才能体现理论的价值。
本书的理论阐述多结合鲜活的现实案例展开,不论是导入案例还是相关阅读资料,均来自于现实生活和当前实际,与社会发展保持零距离,体现了经济学的应用性特点,反映了现实发展。
全书在体系和内容的安排上,既考虑了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需要,还考虑了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深造奠定基础的要求。
五、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经济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根据生产一线对经济学专业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力的要求,结合职业岗位群的特征,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任务引领知识、以生产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
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的不同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六、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该课程依据经济学课程的工作任务和作用流程组织学习项目,学习项目的组织与划分与学习型工作任务一致,根据学习项目组织课程教学。
学习项目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项目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二)项目二:边际效用、市场、成本论
(三)项目三: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四)项目四: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五)项目五:货币政策
(六)项目六: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均衡
七、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项目导向
2、任务驱动
3、案例分析
4、启发式、交互式教学
5、现场教学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网络教学
3、仿真实训
八、考核与评价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整体成绩有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80% ,平时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50%。
课程整体成绩表
九、说明与建议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 掌握分析常见的一些经济学现象的模型
(二)教材和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
(2)教育部推荐教材
2、参考书
(1)曼昆的《经济学原理》(2)教育部推荐教材
3、相关网站
/。